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5-05-16 10:34

讲座内容:亲子旅行的教育意义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亲子关系讲座#

  3.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面向信息社会的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它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笪要的内容。它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目前,在我国多级、多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认为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和重要内容。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为了实现国家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教育信息化应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培养大量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教育信息化对学校产生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将对学校产生十分深刻的变革。学校教育中,教师、学生、教学设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教育设施的性能都有着深刻的变化。

  1.教师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

  1)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仅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英特网、通过光盘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

  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

  2)促进学习网络的形成

  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计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

  3)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地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要求

  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3.对教育设施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使学校中教育设施的性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

  1)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

  各种教学设施中的学习资源应能力为其它教学设施所利用,为此,各种教育设施间应具备一定的通信功能。利用这种通信功能,各教学设施间的学习资源可相互检索,共同利用,使学习资源的使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网址: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8828

相关内容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数字化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教育信息化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容包括不同层次,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是( )。A家庭信息化B企业信息化C教育信息化
心系未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
智慧校园与教育信息化
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践
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信息科技课程中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理解与培育
教育信息化平台:学生信息系统的实现与管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