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阅读题及答案
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传承#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众日常生活,其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乡村振兴以及文化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民众不断追求技术革新和观念革新带来的新体验、新方法,部分工匠放弃传统手艺而追求更高、更快的收入途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也使得偏远地区民众更加渴望对科技工具和外来文化的追求,民众正逐渐摆脱对传统造物的依赖。
当前,传统手工艺受市场需求和民众接受程度约束,传承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易上手操作、广受民众喜爱的手工艺类型为农村手工艺产业带来发展机会,大大增加了民众就业机遇和收入,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现代手工艺品类多以“来样定制”形式组织生产,对个体的生产要求不高,虽从业者广泛,但缺乏一定数量的技艺精湛的群体。另一方面,一些冷门独专的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老一辈从业者谋求收入更高的职业,年轻一辈缺乏主动传承动机,传承情况不佳,这为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带来障碍。
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手工艺加工可观销量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某一类型手工艺的区域垄断式集中生产。一般在产业基地集中生产再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这使得各地旅游景点纪念品区销售的手工艺产品来源一致,大同小异。除此之外,基础性研究是传统手工艺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依据和资源,但我国仍旧缺乏对传统手工艺的系统性基础研究。我国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由图案学开始,已有成果在对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方面研究较为充分,但是从整体层面开展的基础性、系统性研究反而缺乏,尤其缺少资料的文本库和电子数据库。
(摘编自潘鲁生《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
材料二: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展出的“民艺地生活——中国民艺研究方法展”,从生活的角度研究民艺,研究民艺的跨学科性,强调民艺是“生活的艺术”,旨在通过梳理民艺的研究方法,让民艺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一批中国学者从史学、美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挖掘、解析与整理传统工艺和民族艺术,把“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民艺”等概念与生活相结合,对中国民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呈现出中国民艺的研究方法。
如中国民艺学科开拓者之一的张道一教授,提倡民间手工艺学科的建构性思考,并开展了对于“汉画”“民间美术字”“女红”等民众日用的研究。于1971年创刊的《汉声杂志》,囊括了衣食住行、年节习俗、生产劳动、聚落建筑、戏剧舞蹈、装饰摆件等众多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手工艺,如《惠山泥人》《手打中国结》《陕北年俗》《郎庄面花》等。其中,《女红》展现了女性轧棉、纺线、织布、刺绣等穿针引线的日用之“艺”,在生活日常当中,传递着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关爱和暖意。民间美术情感之美与令人神往的意象世界营构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真善美”的生活本义。
民艺是民族之魂,它不仅是乡土与文化研究之事,而且关乎我们未来的生活。继承者们对传统工艺的新解读,已成为当下“民艺再造”的一股新兴力量,一股传统手工艺回归当下生活的热潮已显现出来。
潍坊又称鸢都,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盛于清代乾隆年间,伴随着年画的发展而壮大。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人们利用每年春天印制年画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成风筝。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传统工艺在民众生活中得到保护,在为民众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着文化的传承。
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逐渐形成了民众对传统工艺文化的价值认同,形成了民艺的新的文化生态。在实践层面,“新民艺”概念的构建,正在以传统工艺与当下生活的崭新视角,创造民生日用与生活的真谛。正如杭间教授在《设计的善意》一书的“手工艺的‘新美学’释义”中分析手工艺与生活日常的关系时所言:手工艺的新美学,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
(摘编自任晓炜《民艺,承载生活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手工艺孕育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众日常生活,对其进行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B.一些工匠放弃传统手工艺而追求更高、更快的收入途径,致使有关地区出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C.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产品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与某一类型手工艺的区域垄断式集中生产有很大关系。
D.此次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的民艺展出,从生活角度研究民艺,旨在让民艺回归国人的日常生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主要取决于乡村振兴以及文化生活质量。
B.传统手工艺传承呈现分化趋势,我们应遏制现代手工艺品类的规模化发展。
C.张道一教授提倡民间手工艺学科的建构性思考,并开展了一些有关民众日用的研究。
D.民众对传统工艺文化价值的认同逐渐形成,传统手工艺回归潮还需时日。
3.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体现“民艺承载生活之美”的一项是( )
A.杨柳青年画表现农耕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元宵节,镇江老老少少齐聚公园,做花灯、放河灯,心里许下最美好的祝福。
C.新年到来,河南周口的百姓大唱鼓书、说快板,用“民艺”舞起幸福的生活。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参考网发表署名文章《蜀绣内蕴的工匠精神研究》,旨在研究蜀绣的精神传承。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传统手工艺,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材料二中,杭间教授认为,手工艺的新美学“是在回故乡的路上”。请根据材料,以《汉声杂志》和潍坊风筝为例,谈谈你对杭间教授的观点的理解。
试题答案:
1.B 2.C 3.D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非常重要,但当下面临着发展的困境。②材料二侧重阐述民艺这一传统艺术承载着生活之美,要让民艺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5.①《汉声杂志》记录与生活相关的手工艺,以民间美术情感与意象世界营构传统农耕文化“真善美”,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②潍坊风筝继承杨家埠木版年画传统,传承传统工艺,将审美愉悦与文化传承相融合,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
《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网址:《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阅读题及答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0748
相关内容
《“博物馆+”,解锁文化的“精神密码”》阅读题及答案《艺术与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中华文化复兴谈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与再生设计
《旧书》阅读题及答案
《生活艺术化》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绿色生活”常州中考主题阅读附答案
读书与思考阅读题及答案
AI与传统手工艺的碰撞:如何创造个性化艺术品
传统手工艺文化复兴的中国故事
阅读答案:中国美学……(含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