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一司机差点窒息!祸根居然是后备箱里的一箱冷饮?

发布时间:2025-05-16 22:56

将海鲜放入冰箱冷冻层,然后取出放在冷藏室,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新鲜。 #生活技巧# #食物储存技巧# #海鲜保鲜技巧#

+关注

近日,正在上海街头开车的陈先生突感身体不适、喘不过气,幸好民警及时赶到将其送往医院急救,结果发现突发的不适竟是因为后备箱的一箱冷饮…

近日,上海闵行公安分局碧江路派出所接到市民周女士异地报警,称她丈夫张先生驾车时突感身体不适,快昏迷了。值班民警金闯和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沈恺毅同时赶到了张先生的停车地点,两人协助同步到场的120急救人员破窗后把张先生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

图片

原来,是因为张先生车辆后备箱里装了一箱冷饮,用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保温,因干冰挥发,他在密闭车厢里吸入了过量二氧化碳,导致身体不适。所幸救援及时,否则很可能发生缺氧窒息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图片

为避免再发生此类情况,碧江路派出所民警专程来到张先生就职的某营运公司,请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确保营运过程中的安全。

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干冰,比如海鲜和冰激凌等冷冻食品的保存。

而因干冰使用不当引发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河南一冷藏车违规乘人,疑因干冰泄露致8人死亡。

图片

暑假期间,8岁的浩浩(化名)在家用妈妈丢掉的干冰做实验,却发生意外,被炸飞的饮料瓶盖打到右眼,险些造成失明。

图片

2018年9月

江苏南京市民吉小姐买了盒某品牌的雪月饼(冰淇淋月饼),就在她在打开盒子查看时,里面铺着的干冰掉在了身上,导致大腿、臀部等处严重冻伤。

紧急提醒 :看似“冰清玉洁”的干冰远比我们想象的可怕。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使用不当可引起爆炸、窒息

干冰,不是冰!英文名“Dry Ice”,又名“固态二氧化碳”。自1834年德国人成功制出固体二氧化碳以来,广泛应用于食品冷藏、冷链运输、设备清洗、美容、人工降雨等行业领域。

不当使用后果严重

爆炸

固体干冰极易挥发,变成比固体面积大1000倍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毒无味。干冰存储须满足特殊条件,不建议家庭存储,不能储存在密封性能好、体积较小的容器中,例如冰箱,否则容易导致爆炸。

窒息

干冰气化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人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就可导致窒息死亡。

冻伤

干冰的温度为-78℃,身体直接接触会造成冻伤。如果干冰颗粒接触到眼睛,会引起严重的眼睛伤害。可以使用钳子、绝缘(厚)手套或烤箱手套等拿取干冰。在进行干冰实验时,务必佩戴护目镜。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切勿直接接触干冰!,快转发给你身边的人,一起重视起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上海街头一司机差点窒息!祸根居然是后备箱里的一箱冷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2272

相关内容

一男子开车时差点窒息,起因竟是后备箱放了...
德国街头简易“赠物箱”里宝物多
学会这6招,一箱油能多跑100公里,老司机亲授省油技巧
冰箱双开门和四开门哪个好?买了两台对比一下:差距一目了然!
海尔冰箱:国家科技进步奖里是用户的美好生活
《道德经》:内心静定,是一种修养,也是避免祸事的根源
出差旅游必备清单,证件、钱包、行李箱……每一个都超实用!
年轻人冰箱里“冷冻”的万亿生意经
海尔电冰箱(海尔电冰箱保修期是几年)
窒息的病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