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仍是美:一家二手衣寄賣店的環保實踐

发布时间:2025-05-17 01:29

二手衣物店是时尚减压的好去处,物美价廉。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节俭生活方式# #二手图书#

  位於香港黃金地段的灣仔集成中心商場內,一家時裝店舖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店舖門口沒有靚麗時裝,也沒有身材曼妙的模特兒,只有一個巨大的透明玻璃櫃橫臥,隨意扔進的各種衣物,堆滿了大半個櫃子。櫃子上面寫着醒目的英文:「I SECOND」(我是二手)。

  這家名為「GREEN LADIES」的店舖是一家二手時裝店,八年前在香港率先創立二手時裝寄賣模式,目前已開了三家連鎖店,經營範圍也從女裝延伸到童裝。在紡織品浪費已造成環保問題的時下香港,用自身探索踐行環保理念,助力消費品再用文化的推廣。

  時尚何價?吊牌上的數字令人心驚

  走進店裡,隨便在衣架上取出一件衣物,都印有「時尚何價」的吊牌,下面標着不同的數字,其下一行小字,揭示着與這一個個數字相關的沉重現實——「2700:生産一件T恤所用到的棉花量,要耗約2700公升淡水來種植」,「1400:港人每年丟棄超過11萬噸紡織物,相當於每分鐘拋棄1400件T恤」……

  「這些都是我們從各種環保團體收集的數據,製成吊牌,隨機挂在衣服上。」項目經理李珮婷介紹説,對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環保專業的她來説,這些工作得心應手,「時裝日新月異的消費時代,香港每天都有大批衣服被主人淘汰,給環境帶來很大壓力。孩子長得快,童裝沒穿幾次就穿不了了,非常可惜。能否為這些仍有再用價值的二手衣物另覓新主人?」這樣的思考成了店舖創立的緣起。

  時裝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産業之一。作為一個時尚之都,紡織品浪費已成為香港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有機構2017年的調查數據顯示,香港人一年花費250億港元購買衣服,香港女性平均擁有109件衣服,其中有20件不再穿着,逾五成受訪者擁有尚未剪吊牌的服裝。

  舊愛仍是美。本着這一理念,「GREEN LADIES」於2008年創立二手衣物店,為舊衣延長生命。然而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開始時他們出售收集來的捐贈衣物,由於不能保證衣服品質,效果並不好。

  2011年,他們首創寄賣經營模式,與寄賣者三七分成。在收到衣物時,店裡一定會檢查衣服包括潔凈度、款式、成色,都達到標準才接受寄賣,以確保衣服質量,並經過高溫蒸汽蒸熨處理後再予出售。經此調整,服裝品質得到提升,客人也明顯增多了。「售賣率從當初的25%提升到了60%以上。」李珮婷告訴記者。

  「倒米」四部曲與眾不同

  與想象中二手店的陳舊落伍完全不同,「GREEN LADIES」店舖裏,一排排時裝按照不同的品類和色系挂在不同貨架上,貨品琳瑯滿目,陳設靚麗時尚,大幅彩色海報高挂,木制首飾陳列台、木門試衣間和木格子收銀台,又透出幾分簡約古樸。

  這裏的成人女裝從二十多歲到六十多歲都有,服裝的款式和成色也都比較新。「我們這裏的服裝都是三年內、八九成新的款式。」店員介紹。

  與其他店舖最大的不同,這裏採用的是「倒米」的銷售方式。「粵語『倒米』的意思類似於普通話的『自己壞自己的事』,店員不是積極推銷,反而用多種方式提醒客人多想想,是否真的需要購買,盡量避免衝動購物。」李珮婷笑着説,「我們有『倒米』四部曲。」

  第一部,吊牌。「顧客看中了衣服,第一反應就是去看吊牌上的價格,你看這上面是2700的數字」,她隨手掏出一件衣服的吊牌,「顧客會很驚訝,這麼貴?!再一細看,下面一行小字:生産一件T恤所用到的棉花量,要耗約2700公升淡水來種植。讀完這一行,再往下,才是這件衣服的標價。」

  第二部,試衣。香港很多打折店或者折扣衣服都不讓試,但是他們鼓勵試衣。在試衣間的木頭門上,醒目地刻着一行英文:「Try before you buy(試試再買)。」

  第三部,試衣間的墻上,用英文寫着「買還是不買?再想想」。

  第四部,收銀台的背景墻是各種原色木盒搭成,面板上寫着「簡單是美」、「花費更少,挑選更好」等提示語。

  記者看到,在這裏逛店的顧客還不少。「在這裏逛店,我都喜歡先看看吊牌,總會提醒自己不要買多了。」在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的林小姐工餘常常會來這裏逛逛,「以前我是個購物狂,但買得越多厭倦得越快,有的衣服吊牌還沒剪掉就不喜歡了。」她拿着一件衣服説,「這家店雖然賣二手衣服,但都比較新而且款式時尚。我覺得自己過去太浪費,現在買東西會克制。自己的衣服也會捐贈,算是為保護環境盡點心意。」

  環保平台匯聚同道

  環顧四週,小小的店面頗像一個小型環保教育平台,「寄賣二手時裝,讓舊愛成為別人的心頭好」,隨處可見的牛皮紙小冊子用醒目的SimHei字提醒顧客:「改變,源自您的一小步」。墻上多處張貼着「停收皮草」的海報——「您的時裝選擇,它的生死關頭」。

  「這裏匯聚了一批熱愛環保的同道。」李珮婷指着頭頂上的大幅海報説,這些參與海報製作的環保大使來自各行各業,都是無償來為店裡助力的,他們本身也都是環保愛好者和踐行者。「比如這位尹寶燕就是環保二手衣平台『執嘢』的創始人,還有這位Christina Dean也一直在國際市場上推動服裝再用。」李珮婷告訴記者,灣仔店這家房東也是個熱心公益的人士,一直比較支持他們。

  按照約定,如果寄賣的衣服超過兩個月未能售出,店裡會將這些衣服捐贈給不同團體,或者舉辦小型賣場,低價售賣。售賣收益拿出四分之一用於「綠色教育」,舉辦一些環保活動。

  在環保親子活動中,小店長體驗活動特別受歡迎,店員笑着介紹:「問孩子們,什麼是『二手』?孩子們都天真地伸出了雙手。」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孩子們普及「二手」和環保再用小常識,在活動中提醒孩子們注意不要弄臟了自己的衣服,愛惜使用,將來還可以分享給別的孩子。

  目前,「GREEN LADIES」在香港的三家店平均每年收集18萬件服裝,可售出13萬件,這個比例比開店之初提升了15%,經營上基本達到了收支平衡。「『舊愛仍是美』,『再用』也可以很時尚。我們希望更多人打破對二手衣物的成見,嘗試二手衣物,為環境做貢獻。」李珮婷説。

网址:舊愛仍是美:一家二手衣寄賣店的環保實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2965

相关内容

舊衣回收換現金2025|6大香港二手衫回收平台 捐贈方法/上門回收/寄賣點一覽
二手市場淘好貨(說台灣)
閑置經濟 “舊”市場帶動新消費
閒置經濟 “舊”市場帶動新消費
【H&M 二手衣回收】2024二手衣回收必看:4個步驟輕鬆換9折券!
你以為的垃圾,其實是收納神器!環保愛地球從日常做起-幸福空間
誰在買賣二手貨?不避諱“舊物”年輕人成交易主體
傢俱再回收利用:打造環保家居空間的創意指南
斷捨離後,讓家中雜物重生!推薦 4大 網上賣二手物品平台 將舊物轉化成金錢/以物換物
讓處理二手電器不再是難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