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明义丨《中庸》:平衡的人生智慧

发布时间:2025-05-17 14:30

平衡之道,中庸智慧:孔子的中庸之道教导我们在各种关系中寻求平衡。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深度解析#

导读

平衡既是宇宙的自然法则,也是一种人间社会的智慧。简单地讲,平衡即“中”。也就是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有些人将中庸视为折衷主义,是骑墙、和稀泥、做老好人,其实都是不正确的。那什么是中呢?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对于人来说,类似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潜在状态。人的感情如果能够以正确的途径、方式生发、表现出来,就是和谐的状态。“中”是天下万物所遵循的大道,而“和”是天下万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其实,“中”的观念早在《尚书》中就已经出现。《尚书·大禹谟》中有儒家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据说,这十六个字就是尧、舜、禹之间禅让时,现任者对继任者传授的心法。大意是说,人心是异常危险的,而道心是微妙难言的,所以应该时刻精纯专一,真诚地执守“中”,把它作为处理一切事情的准则。

据清华大学竹简研究中心发布的周文王的临终政治遗言《保训》篇,可以明确透露出文王的治国方略便是“中”。

可见,这个“中”实在不简单,是贯穿我国上古社会始终的治国理念。我国之所以称为“中国”当与此密切相关

中既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更是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我国古人认为自己处于天地之中央,同时,自己也要遵循天地之中道。由此观之,中医一词并不仅仅指的是中国的医术,而是指这种医术是以“中”为治病原则。

健康的身体状态就是“中”,也就是说好的医术要将人体的阴阳调和到“中”(也就是平衡)的状态。

平衡指涉范围广泛,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间关系、人自身精神状态的协调。既可以是快慢、多少之间的平衡,也可以是不同性质事物之间的均衡。

曾看到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快是一种质量,慢则是一种智慧。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不能一味的求快,强调速度。要将快与慢、速度与质量统一起来,才是健康的经济样态。

我国古代有一种“精通”平衡之道的器物叫做欹器。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时看到欹器。他跟学生讲:“我听说这器物置于君主座位右边。如果它空着就会倾斜,灌入一半水就会端正,灌满水就会翻倒。”

孔子让随从的学生向里面灌水,验证了一下。验证完之后,孔子非常感慨地对学生说:“世间哪里有满了而不倾倒的事物呢?”

率直的子路问:“夫子,请问有没有保持满的方法?”

孔子说:“聪明圣智,要用笨拙来护持它;功劳惠及天下,要用谦让来维持它;勇敢有力而能压住世人,要用胆怯来平衡它;富足得拥有了天下,要用节俭来撑持它。这就是所谓的抑制并贬损满的方法啊。”

管理者要实现人的德才与职位要实现某种平衡。德才和职位、俸禄相称,按照人的能力大小来授予工作,使得人民胜任自己的工作,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人自身关系的平衡主要是人心的平衡

血气刚强的人,就用心平气和来柔化他。思虑过于深沉者,就用坦率善良来同化他。勇敢、大胆、凶猛、暴戾之人,就用不变的道理来帮助他。行动轻易急速的人,就用举止安静来节制他。

胸怀狭隘气量很小的人,就用宽宏大量来扩充他的心胸。对卑下迟钝、贪图利益的人,就用高尚的志向来提升他。庸俗平凡、低能散漫的人,就要用良师益友来管教他。

怠慢轻浮、自暴自弃,就用将会招致的灾祸来提醒他。愚钝朴实、端庄拘谨,就用礼制、音乐来协调他,用思考探索来开通他。

平衡之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道而行,才是最正确的路。领悟并掌握了它,你的人生将会进入一个新境界,你的事业也会打开一个新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3210187736。

网址:读经明义丨《中庸》:平衡的人生智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6306

相关内容

中庸智慧:追求平衡与和谐的现代启示
中庸之道蕴含的生活智慧
《中庸》:探寻平衡和谐的人生哲学
(原创)中庸之道是平衡的最高境界
中庸之道:平衡与和谐的人生境界
阅读经典智慧人生手抄报 阅读经典手抄报
小学生智慧背囊丨小学生必读丨学习技巧丨生活智慧
《人生的智慧》导读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智慧人生:平衡的艺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