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建设②: 如何进行运动项目、场地设施配置

发布时间:2025-05-17 15:34

利用公园内的设施,如阅读室、运动场地,而非付费游乐设施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出行省钱建议# #免费公园游览#

体育公园建设是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满足群众运动需求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优化体育公园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体育配置体系,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公园条件等公共场所配建健身设施,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体育公园sports-park是指以体育健身、运动休闲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一般地,根据陆地面积对体育公园进行分类,包括微型体育公园、小型体育公园、中型体育公园、大型体育公园,各自有对应的服务半径。

1、体育项目配置

体育公园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数量应符合表4的要求。

2、场地设施配置

1)总则

场地设施的规格、数量、材质、标识、性能、功能等应满足开展体育项目的规则要求。

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物理隔离。

可具备举办赛事活动的场地,并配备相应设施条件。

2)健身设施

1)一般要求

体育公园健身设施配置应符合表5的要求。

各类体育公园应建设常规健身设施不少于1项,包括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地、极限运动设施。

2)健身步道

健身步道按照运动形式主要分为健走步道、登山步道和骑行道。

健走步道规定如下:

a)道路本体的宽度不应少于2m,坡度不宜大于8°。

b)线性健走步道的长度不应少于1km,环形健走步道的长度不应少于300m;

C)道路面层应采用合成材料、彩色沥青、木制材料等;

d)步道宜串接各类健身设施,并应避免健身设施间的互相干扰;健走步道不应与机动车混行;

e)宜根据路面材料和使用情况,限制非机动车通行;

f)健走步道宜在距离3km之内设置休息区。

登山步道应符合GB/T44090的规定。

骑行道规定如下:

a)道路本体单行线宽度不应少于2m;

b)道路面层可用彩色沥青、合成材料等;

C)骑行道不应与机动车道混用;

d)骑行道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m,骑行道与其他道路交叉时,路口应有减速标志牌及5m以上开阔视野;

e)骑行道宜在距离6km之内设置休息区。

3)健身广场

广场地面应平整,无明显凸起和凹陷,可预留灯光和音响的接入条件。宜使用防滑铺地材质铺设场地。

宜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综合考虑夏季遮阴和冬季日照条件。

4)运动场地

常规运动场地的建设应符合JG/T191的规定,场地尺寸应符合GB/T 44092-2024《体育公园配置要求》附录A的规定。其他运动场地的建设应符合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相关要求。

可根据公园实际情况,在保障运动安全的前提下建设非标准运动场。

场地应有给水设施,保证场地的清洗和维护保养,应保证设施安全性,北方地区应考虑冰冻对给水管线、闸阀的影响。

场地应有排水设施,应根据场地使用的面层材料和基础的渗水性能,设置明排水或暗排水设施,不应造成活动人员伤害的隐患或影响场地划线。

对天气条件有要求的运动场地应提供当日天气、环境、水文等情况报告。

球类场地可采用建设下沉广场、种植自然植被、设置围网等方式加以防护。如建设笼式足球场,围网应符合GB/T34279的规定。

宜利用公园自然场地开展体育运动,宜多功能复用场地。运动场地在同一时间开展两项及以上体育项目时,各体育项目之间应设置连续性隔离带。

注:不同时间在同一空间开展不同运动的,做好场地复用设计和场地划线工作。

宜在符合相关防洪标准、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公园自然水域空间,建设码头,开展水上运动;冬季宜在保证运动者安全的前提下开辟临时冰上运动场地。

具备山地条件的场地宜因地制宜设置山地户外体育项目。

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场地条件设置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的配置应符合GB/T34419的规定。

5)运动器材

应配备与所开展体育项目配套的器材装备。器材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的要求。

可配备供运动人群租赁的器材装备。

6)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应符合GB19272(所有部分)的规定。固定式健身器材应符合GB17498的规定。

健身器材配置应合理划分运动功能区域,适用于各类运动人群。宜布局在临近公园出入口、健身广场或主要运动人群活动区域,且与城镇道路保持一定距离。

青少年体育锻炼器材的配置应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器材用于残疾人使用时应符合GB24436的规定。

7)标识系统

应在明显位置配置公共信息标识,如位置引导标识、安全警示标识、信息提示标识等,各类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T10001.4的规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应符合GB/T15566.7的规定。

应设置标牌对以下内容进行公示:

a)运动人群安全须知;

b)场地、器材使用须知;

C)场地开放信息(场地功能介绍、开放时间、使用途径等;

d)体育文化宣传、运动宣传信息;

e)场地、器材建设管理信息(建设单位、维护管理单位、报修电话等);

f)健身步道起点、终点、距离、方位、路况等信息。

8)安全设施

应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安全操作、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巡检、设备维修等各项管理制度;并有紧急疏散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事故处理制度等。

应具有场地平面示意图及疏散通道指示图,疏散标识醒目,位置合理。

应有救护车、消防车等可直接到达的应急通道,应急通道畅通。

应有广播、照明、消防、安防、应急、疏散等设备和设施。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照明应符合CJJ45中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照明要求,运动场地照明应符合JGJ153的规定。

应有视频监控、紧急报警、应急广播等安全保障设施,应覆盖出入口集散区、主要健身场地和运动人群密集活动区等重要场所。

应有医疗救护设施、常规医疗急救药品及设备,宜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9)信息化设施

应采取技术和其他必要的措施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体育公园数据应符合数据分级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共享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宜建立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客流监测、安全应急、消防联动、环境管理、进出人员追溯等功能

宜建立体育公园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场地预定、电子导航、健身指导、科学健身宣讲、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公共服务功能,并集成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

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体育公园的统计,包括体育公园用地面积统计、运动人群数量统计、运营管理数据统计。运动人群数量统计可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或实时监测的方式,单位运动人群数量的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见GB/T 44092-2024《体育公园配置要求》附录B。

宜配置智慧场地、智慧步道、智慧显示屏、智慧健身器材、智能体质监测设备、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等智慧化辅助设施。

宜配置智能淋浴、更衣、储物、自助售货等智慧化服务设施。

10)其他配置

其他公园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B51192的规定。

应根据体育公园所开展的体育项目配备足够的从业人员。有职业资格要求的特殊岗位人员应持有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应有公共厕所、饮水设施或平价矿泉水、纯净水售卖机、售卖区域等公共卫生设施。官根据公园实际情况配备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设施宜布局在健身设施附近。

宜具备公众责任险,向运动人群宣传投保意识。

宜配置综合性体育文化宣传教育场馆或长廊,设置体育文化相关雕塑等。

宜使用固定的时间段,划分固定区域,为服务半径内的中、小学生提供长短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对应项目的活动场地。

注:本内容节选自GB/T44092-2024《体育公园配置要求》,该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体育总局,已于2024年5月28日正式发布,定于202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1 8 8-3 1 1 8-3 2 1 3

文旅康养,农村农业、产业园区,场馆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矿山土壤水环境等投资运营改造智能化升级!

生态研究

燕行说道

媒界评论

体教前沿

生态瞭望

燕行书屋

健身家园

政策公告

生态融合

燕行视角

国学经典

国体认证

免责声明:【生态体育】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更正删除!

网址:体育公园建设②: 如何进行运动项目、场地设施配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6647

相关内容

连城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儿童乐园预计今年投用 智慧体育设施 提升生活品质
体育馆工程施工现场设施布置
6项措施改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
【参政议政】关于落实和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建设的建议
关于落实和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建设的提案
「体育运动场地维护」体育运动场地维护公司黄页
体育场地运动场地设施维护计划考核试卷.docx
居住区社区建设应设10%-15%的体育活动场地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实施
智慧体育公园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策略
垃圾分类项目配套设施方案(通用6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