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家啃老十年最后割腕自尽,父亲打扫房间发现存折余额崩溃了

发布时间:2025-05-17 21:16

家庭琐事:父亲忘记关电视,儿子醒来发现还在播放,自嘲成了‘主播’。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家庭日常笑料#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郑伟,你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还想在家躺到什么时候?"郑建国拍着餐桌,脸涨得通红。

儿子低头不语,筷子在碗里搅动着,眼神空洞。"别吵了!"林美华心疼地看着儿子,"吃完饭再说。"

郑伟放下筷子,默默起身回房,留下一句"对不起,我知道自己很没用"。

没人意识到,这会是他们最后一次全家共进晚餐。



01

郑伟从小就是个安静的孩子,不爱说话,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高考超常发挥,考入了省内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全家人都以为,从此郑家就要出一个出息的孩子了。大学毕业后,郑伟顺利进入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工作了两年,看似前途光明。

令全家人意外的是,郑伟在工作两年后突然辞职了。他说公司工作环境太压抑,同事之间勾心斗角,自己无法适应。郑建国虽然不满,但还是支持儿子休息一段时间,重新找工作。谁知这一休息,就是十年。

起初,郑伟还会出门投简历,参加面试。但每次回来都是一脸沮丧,说要么是技术要求太高,要么是人际关系太复杂。渐渐地,他开始足不出户,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只有吃饭时才会出来,有时甚至把饭菜端回房间,独自一人进食。

郑建国是一名即将退休的中学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最看不惯的就是不求上进的人。儿子的"啃老"行为让他感到既愤怒又羞耻。每次遇到同事或邻居询问儿子的情况,他都只能支支吾吾地应付过去。

"郑老师,听说您儿子在家待业呢?"

"是啊,他在找工作,现在的就业环境不好..."

"都十年了吧?年轻人还是要有闯劲啊!"

这样的对话让郑建国越来越难以面对亲友和邻居。他开始把怒火发泄在郑伟身上,几乎每天都要指责他一番。

"你看看人家王叔的儿子,比你小五岁,都已经当经理了!"

"我们养你这么大,容易吗?你就这样报答我们的?"

"你这样下去,以后怎么生活?我和你妈死后,你靠什么活?"

面对父亲的责骂,郑伟从来不争辩,只是低着头,有时眼中会闪过一丝痛苦,但很快又恢复平静。母亲林美华虽然也担心儿子的未来,但看不得丈夫这样责骂他。她常常偷偷给郑伟送些水果或零食,安慰他早晚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伟伟,妈知道你有能力,只是暂时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别着急,妈相信你。"林美华抚摸着儿子的头,就像他还是个小孩子一样。

郑伟勉强笑笑:"谢谢妈,我会努力的。"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郑伟不断老去,从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青春在房间的封闭中一点点流逝。他几乎没有朋友,很少出门,唯一的社交似乎就是和电脑打交道。有时,林美华半夜起来上厕所,会发现儿子房间的灯还亮着,听到键盘敲击的声音。但每当她询问郑伟在做什么,他总是含糊其辞,说在看视频或者玩游戏。

02

邻居们私下里都在议论这个"啃老"的儿子,有人同情他可能患有抑郁症,有人嘲笑他不思进取。这些流言蜚语最终都会传到郑建国耳中,让他更加恼火。而郑伟似乎对外界的评价毫不在意,依旧过着自己封闭的生活。

随着郑建国退休的日子临近,家庭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退休后的工资会降低,而生活费用却在不断上涨。郑建国开始更频繁地抱怨儿子。

"你知不知道我们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养你?电费、水费、网费、伙食费...我们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了还要为你操心!"

"爸,我..."郑伟试图解释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你什么你!三十五岁的人了,还不知道羞耻!小区里的人都在笑话我们!笑话我郑建国教书育人几十年,却教不好自己的儿子!"郑建国气得浑身发抖。

林美华赶紧劝阻:"老郑,你消消气,伟伟会找到工作的。"

郑建国冷笑一声:"找工作?他还会找工作?他这辈子就是个废物!"

"废物"二字重重地落在郑伟心上。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伤痛,随即转身回到房间,重重地关上门。

那天晚上,林美华偷偷去敲郑伟的门,想安慰他几句。门开了一条缝,郑伟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妈,我没事,你去休息吧。"

林美华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伟伟,不管怎样,妈妈永远爱你。"

"我知道,妈妈。我也爱你们。"郑伟轻声回答,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那是林美华最后一次听到儿子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郑建国和林美华像往常一样出门买菜。等他们回来时,发现家里异常安静。郑伟的房门紧闭,林美华敲了几下,没有回应。



"可能还在睡觉吧。"郑建国不以为意,开始准备午饭。

但到了中午,郑伟仍然没有出来。林美华感到不安,再次去敲门,还是没有回应。

"伟伟?你在里面吗?"林美华的声音开始颤抖。

03

郑建国也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上前猛推房门,却发现门从里面反锁了。

"伟伟!开门!"郑建国急促地拍打着门。

仍然没有回应。

郑建国的心一沉,一种不详的预感像冰水般涌上心头。他的双手开始颤抖,额头冒出冷汗。

"老林,快去拿工具箱来!"他对妻子喊道,声音中的颤抖掩饰不住。

林美华迅速跑回厨房,翻箱倒柜地找出一把螺丝刀和小锤子。她的眼睛已经噙满泪水,双手颤抖得几乎拿不稳工具。"会不会出什么事了?"她小声问,声音哽咽。

郑建国没有回答,只是接过工具,开始撬门。撬锁的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刺耳,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二人的心上。伴随着一声脆响,锁终于被撬开了。

郑建国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

门开的一刹那,林美华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那声音如此凄厉,仿佛来自地狱深处。她的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捂住脸庞,泪水从指缝中涌出。

郑伟躺在地上,身下是一大滩已经凝固的暗红色血迹,从浴室一直延伸到卧室。他的左手腕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皮肉向外翻卷,触目惊心。他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发紫,眼睛半闭着,仿佛还带着离开人世前的痛苦与解脱。

床头柜上放着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上面的字迹工整却略显颤抖:"爸,妈,对不起,我真的很累了。不用为我难过,也不用为我感到羞耻,从今以后,你们终于可以不用再养一个废物了。"

"伟伟!我的孩子!"林美华爬到儿子身边,想要抱起他,但又不敢触碰,只能跪在血泊旁,泪如雨下。她的双手无助地悬在空中,想触碰又不敢触碰自己的孩子。

郑建国僵立在原地,脸色煞白,双眼瞪得老大,满是不敢相信。那个昨晚还和他一起吃饭的儿子,那个虽然让他失望但毕竟是血肉相连的儿子,现在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一股强烈的自责和悔恨涌上心头,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伟伟..."他轻声呼唤,声音颤抖得几乎听不清。

04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颤抖着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打了110。"我...我儿子...他自杀了..."郑建国哽咽着说,声音里满是痛苦和茫然。



挂掉电话,郑建国的双腿终于支撑不住,重重地跪在地上。他颤抖着手,拾起那张遗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次,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痛。"废物"这个词刺痛了他的眼睛——那是他昨晚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都是我的错...都是我害了他..."郑建国喃喃自语,眼泪无声地流下。

警察和救护人员很快赶到,但为时已晚。他们检查了现场,确认没有打斗痕迹,没有闯入者的迹象。法医初步判断,郑伟已经死亡超过十小时,自杀时间应该是前一天晚上,就在家庭争吵后不久。

"郑先生,请节哀。"年轻的警官轻声说,递给郑建国一杯水,"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情况。郑伟最近有什么异常行为吗?"

郑建国茫然地摇摇头,思绪仿佛被冻结了。林美华则崩溃地哭喊着:"我的孩子一直很好,很懂事...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如同噩梦。郑家笼罩在悲痛的阴影中,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悲伤和自责。林美华整日以泪洗面,常常抱着儿子的照片,说着"对不起"。郑建国则陷入了沉默,他开始反思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职,后悔自己对儿子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语。

"如果我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是不是就不会走到这一步?"郑建国常常半夜惊醒,在黑暗中自问,泪水湿透枕头。每一个责骂的瞬间,每一次失望的表情,都在他脑海中反复播放,折磨着他的灵魂。

05

同小区的邻居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吊唁。有些人是真心的难过,有些人则是出于好奇。郑建国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听说是啃老十年,实在混不下去了才自杀的..."这样的话语像刀子一样刺入他的心。

"滚出去!"郑建国终于忍无可忍,对着那些闲言碎语的人怒吼,"你们懂什么?!你们根本不了解我儿子!"他的声音嘶哑而痛苦,吓得那些人匆忙离去。

一周后,警方完成了调查,确认郑伟死因为自杀,没有他杀嫌疑。他们归还了郑伟的遗物,包括他的手机、电脑和一些个人物品。

郑建国决定整理儿子的房间,这是他唯一能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他打开郑伟的衣柜,发现里面的衣物都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不像一个"废物"应有的生活状态。在衣柜的最底层,郑建国发现了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一本存折和一个笔记本。

郑建国拿起存折,随手翻开,想看看儿子有没有留下一些积蓄。当他看到存折上的数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双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

网址:儿子在家啃老十年最后割腕自尽,父亲打扫房间发现存折余额崩溃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8277

相关内容

工作人员在为一名啃老族清理房间
“500万买了套老破小后,最崩溃的事儿是它”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啃老?
父亲去世一年后,「天才儿子」金晓宇的独居生活
专家建议年轻人毕业后先啃老几年
老宅十年没人住,男子回去住了一天后竟人间蒸发,全家一找傻眼了
一家五口蜗居38平破房,成年儿子与老人挤一床,爆改成八大空间
江苏一老板深夜崩溃,直接把自己的店砸了,锅碗瓢盆碎了一地
啃老族: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经济生活第一杀手
姐姐辅导作业崩溃,向妈妈哭诉:几-5=4说是1,打弟弟趁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