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装置艺术拥有极浓厚兴趣的Si Xuan (26岁)取得由本地LASALLE艺术学院与伦敦Goldsmiths大学联合颁发的美术学士学位, 本身对控制论——人类、生物和机械之间发生的反馈系统——尤为具热忱。她四处收集材料并尝试不同的装饰形式, 至今已与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机构, 及独立
艺术空间如starch及Yeo Workshop合作, 希望将艺术带入大众的生活。
我从小就是个极富创造力的孩子, 对艺术类事物也一直很感兴趣。然而是考入LASALLE艺术学院后, 我才决心要成为全职艺术家。我在上学期间有机会深入了解艺术史, 并在博物馆和画廊中看到了许多有趣作品, 让我对艺术和科技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因此决定收集各种材料, 创作各式结合艺术和科技的装置艺术作品。
喜欢探索怎样的主题?我对大自然与人造物之间的张力及科学主义很感兴趣, 因此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探索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并深究它们如何共存。我同时也对人体及其运作方式很着迷, 总觉得我们皆是神奇的生物。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与身体以及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如我们现在能通过应用程序订购食物, 无需面对面交流, 而这种便利性的提升也同时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我希望能通过改造日常物品, 如延长插头、管道等, 从而引发大家对这些物品的陌生感, 进而促使我们对与环境互动方式的反思。

有些人会认出装置艺术中所运用的材料, 有些则会指出某些物品看上去很熟悉,但是却不确定是什么, 直到解释后才恍然大悟。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我认为艺术是流动的, 我们需要允许所有感知, 并让人自由获取
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Latent。在此系列中,我借由花朵和呼吸的行为, 展示了生物在大自然中的界面。花朵美丽动人, 常被视为浪漫及美好的象征; 然而从生物学维度来看, 其存在是为吸引人们的目光, 确保自身的延续。我通过使用气囊和气泵等无生命的材料, 复制了花的生物系统, 展示出它们努力循环空气和能量, 以维持生命系统。

我偏爱黑及白的配色及材料本身的颜色。材料选择方面, 我倾向于使用日常物品。我偶尔也会尝试挑战一些较工业和机械化材料如钢铁等。
创作装置艺术的过程一般需时多长?因为是全职艺术创作者, 所以我每年得完成三到四件装置艺术品。每件作品所需的时间各不同, 另外得根据具体材料的规模而定。对于较重的材料如铁框、木架,我会选择与专于这些材质的朋友们合作。此外我每个月会接一些小型项目来确保稳定收入。
爸妈对你全身心投入艺术有何看法?最初都难免担忧, 毕竟艺术这行很难在经济上取得成功。自LASALLE毕业后, 他们甚至问我: 是不是该考虑转换职业方向? 我当时要他们给我一些时间去尝试并证明自己。他们现在已完全接受了, 甚至会在我创作时帮我一把。
会希望借由作品取得什么目标?我认为艺术是我表达、发现和探索对世界理解的方式, 同时也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结合体。我希望能通过 材料和自己的双手不断创作并传递能量, 让人在闲暇时轻松欣赏。说真的, 艺术并不一定是深奥、复杂的。欣赏艺术也可以是非常有趣和疗愈的一种体验。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彩妆 Sophia Soh, The Suburbs Studio, using Kevin Murphy and Dior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