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主题式深度阅读

发布时间:2025-05-18 05:04

定期进行深度阅读,对复杂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阅读效率提升#

大家好,我是未辰,习惯复利践行者。周一到周日,会依次聊一聊早起、跑步、读书、写作、交易、感恩、复盘这7个核心习惯的相关内容。

今天周三,我们来聊一聊读书。

上周8.5~8.11日共阅读7小时17分钟。其中周一阅读最久,为2小时3分钟。阅读最久的是《早起的奇迹》,阅读时长1小时20分钟。自去年参加微信读书的“365天阅读挑战赛”以来,每天都在阅读,目前已累计阅读263天,阅读238小时35分钟。最初参加挑战赛的498人,还剩289人在坚持,将近42%的人没有坚持下来,也就是说这些人至少有一天没有坚持至少阅读1分钟。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的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坚持不懈地阅读和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我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是因为人到中年,受限于自身、家庭的因素,需要改变自己,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和自由时间。

有句话好像说当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时,就需要静下心来读书了。于是,开始读书从书中寻找方法。

关于读书,上一周的实践有以下感想。

关于读书的3个想法

1.不知道读什么时,先狂读一番

刚开始读书时,不知道读哪些书。但想到自己的目标是自我实现,那就从个人成长类开始读书。于是把之前看到过的、听过的个人成长类的电子书都加到书架上。由于2023年因特殊原因居家办公,时间比较充裕,1个月的时间内狂读了50本书。正是这番狂读,筛选出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筛选的依据就是阅读时长,当月阅读时长前三的是《早起的奇迹:有钱人8点前都在干什么?》、《微习惯》、《复盘》,正是这三本书促使我后面集中精力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也开始运用微习惯策略来培养7个核心习惯。

2.读到一本好书时,把作者的其他作品按照出版时间顺序也读一遍

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首先是反复阅读直至理解,然后会找到该书作者的其他作品,按照出版的时间顺序都读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相关的知识链接起来,更容易深度思考和掌握,也更加了解作者的创造成长历程。你会发现,再牛的作者开始的起点也会很低、很烂,不同的时他们在持续迭代,持续进步。作者本身的创造经历往往能激励你自己。

3.阅读个人成长工具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读工具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现个人成长。如果只是读完不用,就像收集了很多工具从不使用一样,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在阅读个人成长工具书时要带着问题去读书,读完之后能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是希望改变自己,从书中发现好的习惯让改变更持久、更容易。于是开始专注于好习惯培养,目前已养成了7个核心习惯和一些辅助习惯,感觉生活状态逐渐向好发展。这就是阅读和使用个人成长工具书带来的好处。

关于阅读的2段引文

1.“读书欲精而不欲博,用心欲专而不欲杂”——黄庭坚

2.“读书要专而有恒。”——曾国藩

关于阅读的1个问题

读了很多书,但是感觉知识的框架和链接并不牢固,接下来计划进行每周主题阅读,便于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到真正理解和执行。那么,如何进行主题式深度阅读?

我想到的5个解决办法

1.明确阅读主题

明确阅读主题,自己为什么要进行这个主题的阅读,想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还是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

2.设定阅读目标

根据主题来确定具体的目标,目标应该具有可行性、可衡量性、时限性。可以把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分阶段或类别逐渐完成阅读。

3.搜集阅读资料

利用网络、书店等搜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搜集时要进行初步的筛选,根据资料的相关性、权威性和时效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料。

4.做笔记与批注

通过泛读了解大概内容,通过精读深入理解细节和核心。无论泛读还是精读都需要做笔记和批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便于后续回顾和整理。

5.总结和输出

阅读的过程是输入,总结的过程是加工,输出的才是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将所学内容总结梳理,写成心得或文章分享交流,不仅可以加深所需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网址:如何进行主题式深度阅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0934

相关内容

日常生活如何进行阅读训练
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创作?作家、阅读推广人深度对话
以阅读促进自我成长,深度解读读书感悟
主题阅读:深入探索某一领域的奥秘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点: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
如何写出有深度的阅读生活感悟:技巧与案例分享!
唤醒生活经验,促进深度阅读.doc
如何高效地培养自己的深度阅读习惯?
“书香乡村·阅读驿站”走进延庆:重阳节主题阅读活动举办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