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孩子:儿童艺术治疗案例分享
艺术治疗儿童:通过艺术帮助孩子成长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健康生活艺术# #身心健康理念#
艺术疗愈是什么?
艺术治疗又是什么?
艺术疗愈和艺术治疗傻傻分不清?
当儿童遇到心理困惑时,
艺术治疗如何作用于儿童?
快快搬出小板凳,
和松果仁一起学习吧!
艺术疗愈 vs 艺术治疗
艺术疗愈(Art Healing)与艺术治疗(Art Therapy) 两个概念常常让我们误解成为一个涵义。从中文上看,似乎难以区分,但在英文上看起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艺术本身就是具有疗愈性的。我们去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画展,参与一个即兴舞蹈,戏剧活动,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自我的疗愈。但有时这种疗愈性却是短暂的。
艺术治疗是一门学科,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长期实践理论研究总结出的,它放大了艺术疗愈性的作用,并和心理学完美的结合了。
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主要的治疗目标。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侣间沟通问题,白领的压力问题,职业选择等等;
同时,整个艺术治疗服务中的任何内容和信息都是保密的,是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的,包括你的艺术作品。而且进行艺术治疗的空间也是私密的而非公开性的。
所以,艺术疗愈并不等同于艺术治疗,但是是相关联的。
儿童艺术治疗
人性有表达自我的驱动力,儿童也是如此。
儿童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它是有意义和重要的。当孩子们经历了一些痛苦事件或承受巨大压力而感到困惑、内心冲突时,往往很难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艺术创作便给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有助于脱离混沌的情景,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富有创意的方法走出当前的困境。
艺术治疗时的创作出自于内心情感深处的表达,它与学校课堂上学画画是不一样的,图画课画的东西通常是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而艺术治疗侧重于内心的表达。
艺术治疗时的创作作品并无好坏之分,无需担心画出什么坏的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是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是自己心理状态的呈现。
案例
/ 01 雨中 /
8岁男孩小德,没有经过绘画训练,他所画的“雨中”,深刻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理状态。
小德的父母离婚了。他爸爸离开了家,把家里唯一的车也开走了。小德的妈妈没有钱去另买一辆车,母子俩只能步行和坐公交车。
那天小德和妈妈外出,突然电闪雷鸣,他们没带伞,躲在路边的树下避雨。
小德内向,话语不多。他从来不跟他人谈论父母离婚的事,即便是对他妈妈,也不提任何有关爸爸的事。
“画中的那两个人是谁?”
“我与妈妈。那天下着大雨,还打雷。我们都完全淋湿了。”
“在雨中,你想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爸爸要把车开走。他知道我们每天要用的。”
从那张画里,引出许多有关父母离婚的话题。小德说出了他对父亲断然离去、弃他们母子俩于困境的不满,也谈到了他对爸爸的思念和期盼,谈着谈着,小德忍不住泪涌眼眶。
小德与妈妈在雨中
上图就是小德画了他与妈妈在雨中的情景。无须在乎孩子的绘画技术怎么幼稚,我们所注重的是画中那两个人物的表情流露:那两个三角形的嘴,轻轻一点的眼睛,充分表达了这两个人物的无奈、沮丧或失望。从另一角度来看,尽管小德没有受过良好的绘画训练,但他的创造性就呈现在他的绘画中,他的情感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生动地显露出来。
/ 02 杰森的梦 /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所有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涉及自我感觉的探索和对自我的认知。个人无意识的表现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转换。人们的梦、记忆、个人故事、隐秘的情感等无意识的内容都能从艺术中表达出来。
弗洛伊德的病人常对他说,他们只能用图形来表达他们的梦境,因为语言在梦境前显得苍白无力,无法表述复杂的梦境。
杰森反复地做一种在迷宫中走不出来的梦。他在迷宫中能看见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他说,这种梦做了很久,大同小异,反复呈现。对梦中的情景,他记得很清楚。
杰森的梦
心理咨询师递给他一张纸,请他将梦中的迷宫画下来。他犹豫了一下,就在纸上边画边简单地解说着,这是通道,这是怪物,这里有房间,等等。
心理咨询师对杰森所说的图右上方的怪形人有点兴趣,问道:“这是怎样的怪物呢?”
杰森答道:“它们的脸型和个体的大小不停地变化着,这些怪人令我感到非常不适。”
“这些怪人与你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人物有点相像呢?”
杰森思考了一下,“其实什么人也不像,是个畸形怪物。不过,……”杰森补充道:“不知为什么,从这个怪物身上会想到我爸爸。”
“那你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
话题自然地转向现实中的人物。从杰森口中得知:他的父亲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时而暴戾,时而亲切得让人不敢接受。谈及父亲,杰森说了很多很多。人格怪癖的父亲让这个家庭一直笼罩在阴影之中,杰森走不出这个家,就像他走不出这个迷宫一样。
通过这张图,杰森很自然地将梦中的显像——怪人与生活的现实人物有了联系,他自己解释了自己的梦。
/ 03 苏菲的全家像 /
4岁的苏菲很少有笑容,也不爱说话,但她喜欢画画。有一天,她画了一张人物群像图。从艺术角度来看,这图确实没有多少才华蕴含在内,只不过是一张幼儿的涂鸦而已。但是,画的背后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故事。
“这些人是谁呀?”咨询师问道。
“我家里的人。”她答道。
苏菲的全家像
“那么,左边这些高高的人是谁呀?”
“是维多利亚家的人,”她指着第一个人说着“这是维多利亚”。维多利亚是她继母尼可的女儿,4岁,与苏菲同龄。
“第二位呢?”
“我爸爸。”
“那第三位呢?就是你爸爸边上的那位是谁?”
“妈妈尼可。”因为是继母,苏菲通常在称呼她时连上名字,以免与自己妈妈混淆。“这一位是叔叔山姆。”苏菲指着上面右侧的人说。山姆是她继母的弟弟,与他们住在一起。
“那么,下面这几位人物是谁呀?”我好奇地指着下面一排比较矮小的人问道。
她从左向右逐一地指给我看:“这是我,我妈妈,我哥哥和小婴儿弟弟。”
她把自己家的人物都画得那么矮小。
现实中,苏菲与维多利亚的个头一般高,她自己的妈妈比继母还要高出半个头。因而,这并不是客观人物的高矮问题,这是人世间的不平等在孩子心里的投射。
苏菲每个周末会去她爸爸那儿。在爸爸的那个家里,继母的女儿是家里的公主,得到所有人的宠爱。在爸爸家里,所有的玩具都是维多利亚的。若苏菲想要玩,非要得到维多利亚的允许。
而苏菲自己的家境就很不一样了。单身的母亲要照看三个孩子,母亲没法外出工作,苏菲爸爸给的抚养费也极其有限,因而家里生活拮据,日子艰辛且抑郁,苏菲不仅没有多少玩具,仅仅4岁的她,还要帮着妈妈陪小弟弟玩。
如果没有艺术治疗,没有儿童的自由绘画,我们怎能指望4岁的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那种不公平感?我们怎能指望儿童以语言来表达她内心的卑下?
每个人都具有艺术创作的功能,有创造性的自我,有表达自我的驱动力,孩子也一样。儿童艺术治疗的宗旨就是:创作过程所产生的艺术就是疗愈,就是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对话孩子——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询与治疗》,黄蘅玉
《艺术疗愈还是艺术治疗?》,倪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址:对话孩子:儿童艺术治疗案例分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6930
相关内容
儿童情绪障碍治疗成功案例分享「话疗」or「画疗」?艺术治疗如何发挥疗愈作用
表达性团体艺术治疗对情绪困扰儿童的干预研究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绘画艺术治疗法特色
艺术疗养对自闭症孩子有什么用?
特殊儿童的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
【超值组合】以画疗心,艺术治疗为何具有超强疗愈性?|艺术治疗入门&进阶
用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
心理学视角下的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原理与方法以及艺术治疗的相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