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衍生品,亦品亦生活

发布时间:2025-05-19 10:12

生活艺术不只在大件物品,小物亦可体现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设计# #生活小物#

近年来,凭借着与众不同的外表和“艺术品”头衔,艺术衍生品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013年红极一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创意纸胶带“朕知道了”,引得众多消费者争相购买。

所谓艺术衍生品,是指由艺术作品衍生出来的,具备一定艺术附加值的产品,其打破了高价格和唯一性的局限,拓展了艺术的发展空间,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目前,市面上可见的艺术衍生品包括:艺术家亲笔签名且限量发行的专供收藏和欣赏的版画,印有艺术家代表作品的文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以及与艺术元素相结合的产品,带有民俗意味的镂空剪纸书立,有着艺术作品元素的细腻丝巾等等。

在国际上,衍生品起步早,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几乎所有的美术馆、博物馆都有自己的艺术商店,衍生品早已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庭装饰、音像书籍、网络游戏、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博物馆营收的经济支柱。

反观国内,近年来艺术衍生品开始出现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的艺术品商店里,经济效益逐年上升。但除了故宫系列衍生品走红之外,鲜有成功案例。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逛完展览,想带走几件有创意的艺术衍生品,却找不到。目前,国内对于衍生品的开发尚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将艺术品缩小或复制在相应的日常用品上,简单地移植,没有设计理念。这样的产品只是个纪念品。

让艺术衍生品真正深入人心,走进广大民众的生活,还得从多方面入手。

第一,创意很重要。当下艺术衍生品数量增多,但精品不多。艺术表现性较为单一,在创作过程中缺乏新意。

艺术衍生品真正价值在于,对于作品本

身附加值的开发。可以发现,许多成功的艺术衍生品非常讲究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就是将众多皇帝在奏折批注的话语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提取出来印在胶带上,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艺术衍生品之一。

第二,价格上“买得起”。当一件日常用品被冠以艺术衍生品之名时,它的价格往往会比同一类型的日常用品价格翻上几番,这仿佛更符合“艺术品”的身份。其实,艺术衍生品属于艺术消费品的范畴,要供大众消费而用,要能够实现“人人买得起”。

第三,强调实用性。有专家曾表示,国内艺术衍生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商业和学术不分,很多人试图做得更加艺术,而忘记了它的美观和实用要求。

一款艺术衍生品要想获得消费者青睐,不但要有吸引人的独到创意,还应具备实用性,让“实用”与“创意”逐渐结合起来,让艺术真正融于生活。

最后,建立良性外部发展环境。应加强艺术衍生品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厘清原生艺术品与艺术衍生品间的利益关系,建立起保障艺术衍生品发展的各方信任、健康有序的良性外部环境。

说明: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 | Riny

网址:艺术衍生品,亦品亦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8515

相关内容

艺术衍生品 亦品亦生活
艺术衍生品艺术创作意义
寓艺术于生活 家装修亦有姿态
家居,是生活,亦是艺术!
家居,是生活,亦是艺术
艺术衍生品:艺术与生活不期而遇
亦花园开启夏季艺术节
简约,是一种艺术,亦是一种生活态度
市 场 |被忽略艺术衍生品
跨界携手插画艺术家曾亦心,慕思集团沙发品牌开启生活美学新篇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