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国:徐子苓与青阳山的传奇交响

发布时间:2025-05-19 11:30

夏威夷,美国:阳光沙滩和传统的火山景观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蜜月旅行圣地#

随 笔

徐子苓与青阳山的传奇交响

■ 叶昌国

在合肥肥东县长临河镇的东北部,青阳山静静伫立,海拔215 米的山峰南高北低,仿佛承载着无数岁月的故事。

神秘的青阳山流传着诸多传说,如“青阳追白马” 的神话为其蒙上奇幻色彩,相传天界青阳神与白马神争夺修炼宝地,大战后分别化作青阳山与白马山,山顶的平坦据说是青阳神头颅被削所致。而在这充满灵气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位传奇人物——“庐州三怪” 之一的徐子苓,他的故事与青阳山紧紧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徐子苓年少时孤贫,生活的困苦并未磨灭他的志向与才华。深得庐州太守刘耀椿赏识,在其接济下得以继续求学。他凭借自身努力中举,后成为桐城派姚莹的门生(是姚莹最赏识的弟子),与曾国藩、邵懿辰等名人结识并多有交游,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他不仅是李鸿章的启蒙老师之一,还曾入曾国藩幕府,与刘铭传更是至交好友,其学问之深厚、才华之出众,备受时人推崇。

然而,徐子苓并未留恋官场的繁华。中年时,他毅然选择归隐,回到桥头集的葛家咀村,过上了放牧的生活,自称“龙泉老牧”。并在此处建造了龙泉书库,藏书达7 万余册,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尽管他已远离官场,但他的声名却并未因此而减退。他的学识、才华以及与众多名人的渊源,吸引了无数人慕名而来,邀请他出山,或是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或是想与他交流学问。

青阳书院,成为了徐子苓与外界交流学问的重要场所。这座书院虽历经岁月沧桑,却始终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它的前身是青阳山房,明清两代,官绅乡里为表达对元末第一忠臣余阙“为政严明”“洁如冰壶” 的敬仰之情,多次对其进行修葺,规模渐大,栋宇巍然,四方有识之士皆慕名前来。徐子苓常常来到青阳书院会友,与各地文人墨客畅谈文学、探讨学问。他精通中医、玄学,在前往书院的途中,常常会被人“劫持”。当地百姓听闻他医术高明、精通算卜,纷纷请他看病、占卜,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面对百姓的求助,徐子苓总是心怀慈悲,不忍拒绝。于是,他在离青阳山大约还有3 公里的花籽山的一处茅棚里,开始了义诊之路。这座小小的茅棚,成为了他扶危济困的驿站。在这里,他免费为百姓诊治疾病,运用自己的医术解除他们的痛苦;他也为百姓算卜,以玄学为他们排忧解难。他的善举,赢得了百姓的敬重与爱戴,花籽山也因他的存在而变得意义非凡。

在青阳书院内,有一块巨大的白石,形状酷似一头耕牛,被称为卧牛石。徐子苓曾写下一首质朴的咏物诗《咏卧牛石》:“怪石嵯峨状似牛,形象不改已千秋。风吹遍地如毛动,雨洒周身似汗流。青草遍地难开口,长鞭任打不回头。至今鼻上无绳桊,疑似谁家牧未收。” 这首诗看似简单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生动地描绘出卧牛石的形态与神韵。他通过对卧牛石的描写,赋予其任劳任怨、勤劳耕耘且忠实的品质,让人仿佛看到一头默默奉献的耕牛。而这块卧牛石存在于青阳书院内,也让人联想到书院对学子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拥有如耕牛般淳朴、勤奋的精神。同时,这也恰似徐子苓自身的写照,他不慕富贵繁华,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辞官归隐后,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人、传播学问,坚守着内心的信念与追求。

徐子苓作为清代桐城派的嫡传弟子,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他的诗文兼工,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深刻揭示晚清时期人民生活的疾苦以及自身生活的艰难与挣扎。他的诗作学习杜甫的风格,被称作“鸷悍”,倾向于现实主义创作,通过他的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合肥的文化风俗以及部分安徽地区的生活状态。他的恩师姚莹死后,其家人请徐子苓为老师撰写墓志铭,这不仅体现了他与恩师深厚的师徒情分,更充分证明了徐子苓的才华与当时的文坛地位。他所写的《桐城姚先生墓志铭》,也成为了写人物的代表作之一。

岁月流转,青阳山依然屹立,而徐子苓的故事也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与青阳山的渊源,他在花籽山义诊的善举,他在青阳书院留下的文学印记,都成为了当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人们来到青阳山,漫步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还能感受到徐子苓的气息,他的精神也如同青阳山一般,永远激励着后人。

叶昌国,曾经的新闻工作者,如今常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业余时间写写熟悉的人和事,发挥余热。

网址:叶昌国:徐子苓与青阳山的传奇交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8962

相关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师资介绍
纪昌兰:宋代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传统与新潮的交响:从海上画派看近代文人画的世俗化嬗变
茯苓与什么食物相克(茯苓常用的八种搭配)
国贸璟上怎么样?南昌青山湖西再造神盘
【大话户外】户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山水情结”
深耕美国市场,徐工创造中国机械行业奇迹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奏响思政“三部曲” 弘扬主旋律
奇迹在平凡中产生——记浏阳市张坊镇副镇长聘用干部王星辉
宋代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