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面对压力 预防适应障碍
积极面对压力,锻炼应对能力 #生活技巧# #心理调适技巧# #积极心态养成#
适应障碍是一种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在人们面临生活变化、挑战或创伤时出现。虽然“适应”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有时人们可能在“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适应障碍。《健康智慧屋》节目日前邀请了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伯鑫,为大家科普适应障碍相关知识。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适应障碍一般在应急事件或生活改变后的1个月内发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随着刺激因素的缓解或消除,或者经过个体的不断调整适应,适应障碍会逐渐缓解或消除。“常见的生活事件有离婚、失业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有关。”陈伯鑫说。
“适应障碍的发病情况和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有很明显的关联。”陈伯鑫介绍,一般情况下,应激性事件程度越重,适应起来就越困难,带来的一些反应可能就越大。另外,适应障碍跟个体的心理素质是有关系的。碰到同样的事情,不同人的心态与反应可能是不一样的。当个体存在某些个性缺陷时,如敏感、多疑、胆怯和偏执等,又没有良好的应对方式或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时,很难有良好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故在环境变化时较易发生适应障碍。同时,当个体身体状况不良或虚弱时,或有精神疾病遗传史时,也较易发生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情感障碍,如焦虑,抑郁,害怕和紧张等。第二类是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逃学、破坏公物、不讲究卫生和退缩等。还有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
适应障碍主要运用心理治疗,减少应激源或与应激源脱离。若应激源无法减少或消除,则帮助患者增强应对应激的能力,建立支持系统以达到最佳适应状态。情绪异常较明显的患者,经过心理治疗或支持性治疗3个月后仍没有缓解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抗焦虑剂或抗抑郁药。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应持续进行,特别是对那些恢复较慢的患者。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不论单独使用还是联合应用,如果症状继续恶化、症状日趋明朗化、疗效欠佳时,应回顾患者的全部症状,重新考虑诊断某一重性障碍的可能性。
最后,陈伯鑫建议,在生活中注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家庭、工作、健康等问题时,内心消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调节自己,不要让消极情绪诱发疾病。当遇到烦心的突发事件时,若自己无法应对,可尝试请其他人帮忙,或者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等。闲暇时间可以多进行社交活动,多锻炼自己,以提高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能力。同时建议家长不要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注意多带孩子与外界接触、交际,进行实践锻炼。积极面对压力,才能有效预防适应障碍。
(主播、编导 胡畔)
网址:积极面对压力 预防适应障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0042
相关内容
如何预防精神障碍疾病?心理健康维护及常见心理障碍预防策略
压力对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科技压力
读心医话 | 环境适应不良,一起来了解“适应障碍”
应对压力的心理干预策略
积极乐观应对压力
压力过大易患饮食障碍症
寒潮来袭!金东积极应对全力防御
压力监测的重要性:如何有效预防与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