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自我认知心理学#
内容简介 · · · · · ·
“我想要实现自我,但我并不知道我是谁。”
“在当今世界,‘失去一切’的风险是永久性的。拥有‘独特’知识的高级专业人员,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残酷地沦为无能的人。”
*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睿智对谈。南大社鲍曼对谈系列第二本(共4本)!
◎ 一份“现代人如何塑造自我,如何与世界、他人相处”的哲思记录。
◎ 伟大的 社会学家×塔林大学首任校长,智力交锋,献给我们一代人的思想小书。
◎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聚焦自我,记录时代浪潮中人的境况。
——————
【编辑推荐 】
※ 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 × 哲学脱口秀Vita brevis主持__邮件交流,智力交锋。一份写给当代人“反虚无”生存指南。从不同侧面描写时代浪潮中人的生存境况。
※ 畅聊当今生活,记录历史与哲思:技术更迭、AI、生之短暂、新中产的不稳定、互联网上的社交现...
(展开全部)
“我想要实现自我,但我并不知道我是谁。”
“在当今世界,‘失去一切’的风险是永久性的。拥有‘独特’知识的高级专业人员,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残酷地沦为无能的人。”
*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睿智对谈。南大社鲍曼对谈系列第二本(共4本)!
◎ 一份“现代人如何塑造自我,如何与世界、他人相处”的哲思记录。
◎ 伟大的 社会学家×塔林大学首任校长,智力交锋,献给我们一代人的思想小书。
◎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聚焦自我,记录时代浪潮中人的境况。
——————
【编辑推荐 】
※ 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 × 哲学脱口秀Vita brevis主持__邮件交流,智力交锋。一份写给当代人“反虚无”生存指南。从不同侧面描写时代浪潮中人的生存境况。
※ 畅聊当今生活,记录历史与哲思:技术更迭、AI、生之短暂、新中产的不稳定、互联网上的社交现象、失败的社会表演、不存在的自我实现、幻想中的彼此联结……__鲍曼以“自我”为风向标,勘测个体与世界在时空坐标系里的波动。
※ 一本小书,聚焦“自我”,关注人之本身。将我与世界重新关联。__我们既矛盾,又迷惘。我们竭尽全力实现自我,却又想逃离自我内在的空虚。
※ 鲍曼与罗德,用锐利目光洞悉时代无力,却温柔地为个体留出幸福余地。__“人类的生活,就是在意识到自己终有一死的前提下,使之变得可以忍受,甚至值得一过。”
※ 一场精彩智趣的“伟大的双人脱口秀”。__博尔赫斯、弗洛伊德、列维纳斯等 纷纷冒泡;科学主义、耗散理论、人工智能,跨界的知识交互碰撞,共同勾勒自我的形貌。
—————————
【内容简介】
◎先要直面自我, 才能找到意义——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
—
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瑞恩·罗德邮件往来,探讨“现代人的自我”;并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处境的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全面梳理;为活在不确定时代、自我时刻晃动的我们这代人在“自我与社会冲突时如何自处”提供了更内在的理解。某种程度上,“现代史”是一部“自我”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
鲍曼与罗德棋逢对手,结合他们各自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如何理解复杂的自我”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引人入胜、广阔且深入的对话。
————————
【媒体及学者推荐】
鲍曼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建立了一个任何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
鲍曼详细描述了21世纪定义“自我”的文化、哲学和社会条件……他是英国最迷人的思想家之一……他作品非常多,他与不同人对话,紧跟时代。 ——《卫报》
书虽小,信息量爆炸。读吧,沉浸其中,享受乐趣。我很喜欢鲍曼的作品,但这本很特别,是他与另一个同样聪明的人的有组织的对话。这些对话,比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更像是一种对话。——Goodreads 读者
自我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
出生于波兰,当代西方杰出的思想家。
曾任华沙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zui伟大的社会学家”“后现代性预言者”。
一生出版 50多本著作。代表作品有《现代性与大屠杀》《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流动的现代性》《将熟悉变为陌生》等。
*
瑞恩·罗德(Rein Raud,1961—)
作家,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塔林大学首任校长(2006—2011)。
代表作品有《行动中的意义》。2003年,获爱沙尼亚记者联盟奖。2003—2004年,主持哲学脱口秀Vita brevis
————
【译者简介】
张德旭,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美文学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译有《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大学,有什么用?:剑桥教授为大学教育一辩》等。
目录 · · · · · ·
序言/ i
*
1 出 发
自我与时间:我们如何面对“人终有一死” / 1
2 语言中的多重自我
精确与矛盾:我们如何通过语言理解世界,呈现自我 / 37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语言行为的成功,并不在于其所传递的信息量最大,而在于参与者的经验最贴合彼此,哪怕只有一瞬间的契合。 (查看原文) 你选择的人是你自己的镜像,你也是他们的镜像。 (查看原文)>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守望者·人间世(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将熟悉变为陌生》《看不见的女人》《难逃单调》《初为人母》《欲望的先知》 等 。
喜欢读"自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2.90元

41.60元

42.25元

46.99元

57.99元
喜欢读"自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要写书评自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技术主义能帮我们实现更好的自我吗?自我实现是新自由主义的神话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则在辨证的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理解“自我”的思想纲要,对话的形式和其所触及的日常生活话题亦增加了可读性。个人觉得齐格蒙特·鲍曼的观点和文风都是当代学者里最优级的:清晰,深刻,喜欢引用文学文本。而与鲍曼对话的话题发出者瑞恩·罗德,在我看来也具备... (展开)

行者不居:当齐格蒙特·鲍曼遇上《黑神话·悟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齐格蒙特·鲍曼声名卓著,却“不修边幅”,总是给人一种性情乖戾的老人印象。即便他视“名人”为生产共同体的重要“粘合剂”,但他自己却并不情愿做个名人,他是加缪口中的局外人,也是自我的局内人。他常被不同学派的学者们作为自我立论的攻击靶子,他也同样钟情于对“流动的... (展开)

从第一篇开始就高能不断的《自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喜欢看各种对谈集,并以欣赏“神仙打架”为乐趣。 对谈参与者之间的思想碰撞是如此迷人。即使提问者的水平高低影响着对答者的思路,但当对答者是伟大的思想家、深耕本领域的学者时,好的提问者往往能激发出很多让人惊艳的回答,这可能是超出双方预期的;水平一般的提问者则能... (展开)

自我在言说的瞬间,被世界吞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在众多现代性的解剖者中,鲍曼是最早、也是理论最清晰的一批学人。而相比于前一本《将熟悉变为陌生》,鲍曼的视野则随着对“自我”概念的讨论逐渐聚焦起来,并在与瑞恩·罗德的思想碰撞中显出了自身理论的影廓。相比于将视野放诸统治性结构、探讨现代性... (展开)

一些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自我与时间 1. 文化即是人类为了填补短暂人生的空虚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二、语言中的多重自我 2. 人类语言无法达到理想的“精确性”,即无矛盾、无歧义,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叙事中。而对话则是我们要与持有不同观点和信念的人交谈。在自我拥有多重多变身... (展开)

自我
这是本瘦长的袖珍书。 京东自营朝发夕至,昨天下单,今天就开始读了,准确地说:20小时以前刚知道有这本书,——当当软件删对了。永远告别圆申中。 10,帕斯卡尔:人的伟大源于人对自己不幸的认知:一棵树不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此,知道自己不幸是不幸的,但也是伟大的。 15,... (展开)

比起上一本《熟悉变陌生》我更喜欢这一本!
若说上一本是题材包罗万象的概论,这本则更详细地围绕“自我”深入探讨,对话的篇幅与逻辑链都更长,看的时候很有种上专业课的爽感。 鲍曼总体是个很积极的人,所以有些地方难免有鸡汤之感(尤指最后一章),但此鸡汤熬得中肯地道,并不使人腻烦,很使人愿意去相信,比如“完美... (展开)

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拉波尔神庙曾刻下箴言:认识你自己。然而认识自我往往成为人一生常常难以到达、难以克服的难题。齐格蒙特·鲍曼和罗德的对谈涉及到关于认识自我的很多层面,包括认识自我的工具(语言),工具的限制,以及自我呈现的表演性导致的自我蒙蔽,同时还有自我实现的途径以及选... (展开)

读书笔记
与《将熟悉变为陌生》相比,《自我》更难读,更偏理论化,同时也讨论到了更贴近现代生活的一些问题。 印象最深的两章是《语言中的多重自我》和《表演自我》。 语言中的多重自我。人们的语言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由环境塑造、受环境约束,作为一个“社会人”(这个身份无法摆脱... (展开)

评《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鲍曼和罗德的访谈录,讨论的主题是“自我”,鲍曼和罗德认为,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人类找寻自我的过程。 鲍曼提到,语言和真实世界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语言是离散的,而真实世界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永远无法填补连续的真实世界。而用来填补离散的语言和连续的真实之间的空隙... (展开)
> 更多书评 32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论坛 · · · · · ·
“无可药救”还是“无可救药”? 来自知识里手 2025-03-11 18:02:21 读不懂怎么办… 来自好吃的咸鱼饭 3 回应 2025-01-19 01:14:59 对谈系列另外两本会是哪两本? 来自Stardust 2 回应 2024-09-12 09:55:02网址:自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0370
相关内容
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心理学 · 看见自己成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
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自我【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
自我提升 成为更好的自己&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自我剖析材料
关爱自我悦纳自我手抄报 自我介绍手抄报
明白自我成长的“自我”是什么才能自我成长!
《自我实现之路》:提升自我认知,完成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