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维度|追寻“家”的价值与意义
在书的世界里,找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生活启示录#
展览名称:家的维度
展览时间:20191203-20200223
展览地址:北京时代美术馆
展览简介:
2019年12月3日,展览“家的维度”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如期亮相。作为第九届“云中系列”展览,此次展览将目光聚焦家庭主题,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并入选“第十六届海淀文化季”活动。展览“家的维度”划分为“时间之家、时空之家、温度之家”三个单元,以丰富的史料文献、当代艺术作品、公教与互动相结合的展陈方式,集学术与体验一体,重构“家”的概念,邀请观众在美术馆“回家”。
“时间之家”—中国家庭发展简史
“家”的历史追溯至最初是什么模样?“时间之家” 以时间轴的形式清晰呈现出中国家庭演变的脉络,细数了从太古至当下的家庭起源与发展,配合文献阅览区的相关书籍资料,邀请观众怀想古初,尽悉家的深远。
“时空之家”—社会单元中的小家与大家
俯瞰历史之后,展览将目光着眼于具体的人、事、物。通过物质文献资料探究“家”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影响。“时空之家”单元由“家族的变迁、房屋的变迁、社会的变迁”三个部分展开。
变迁即进化,要见河水,也要知其源流。以史为鉴,通过对重要史实的梳理,让观众对社会变革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家族的变迁”展示了中国大姓之一的“王”姓家族,和已经消失在56个民族之外的亻革(gě)家人的变迁历史。通过展示姓氏与民族的变迁,向观众绘制一幅生动的家族画卷;
“房屋的变迁”展示了艺术家王艺先生收藏的50余张邢、潘、邵、王四大家族清朝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地契。一片薄薄的地契,承载了土地厚重历史和独有的文化;
“社会的变迁”以98岁高龄的饶平如老人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手绘画作、家人通信手稿、电视台纪录片为开篇,尽述其祖荫庇佑的家族故事、悠远厚重的家学教养、以及质朴动人的婚姻生活。
展览同时邀请到10位当代艺术家,从绘画、摄影、装置、声音、影像、多媒体等介质入手,从艺术家的角度勾勒出家的维度。其中有艺术家戴丹丹《矩阵之祷告室》、何守一《从彼处到此处》、陆庆屹《四个春天》、李琳琳《稳定构成》、马宏杰《中国人的家当》、秦思源《声口》、邱宇《嘉年华》、唐景锋《女皇、主席与我》、田晓磊《我要为你跳支舞》、王劲松《标准家庭》。
“时空之家”运用多学科视角,调动观众多重感官,以多角度阐释“家”的概念,达到对“家”的多维度理解。
“温度之家”—生活细节构筑家庭图景
大部分人对于家的回忆多落于饮食起居,“温度之家”呈现最朴素的日常细节,勾起对“家”的温暖记忆。
“温度之家”由北京时代美术馆所坐落的五棵松地区的发展历程、“家的记忆博物馆”、及观众互动区三部分组成。在五棵松发展历程展区,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五棵松地区20年来的巨大变化;“家的记忆博物馆”为观众寻得一系列80年代老物件,有二八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缝纫机等,展示的不仅是生活旧物,也是我们走过的光阴;互动区为观众准备了信纸等物,观众可为家人写一封家书投进绿色的邮筒,重温那个靠书信交流的慢年代。另一面墙上的毛线和图钉组成的互动装置,以特别的调查问卷的形式邀你共织一幅对“家”的印象图鉴。
漫步展览空间,在珍贵的史料里阅读“家”、在当代的视觉语言中感受“家”、在生活的点滴回忆中书写“家”。“家的维度”展览循序递进、抽丝剥茧,通过多种呈现方式,道出“家”的故事,追寻“家”的价值与意义。
展览作品:
饶平如,《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手绘图集,2013
戴丹丹,《矩阵之祷告室》,装置,2019
何守一,《从彼处到此处》 ,影像装置,2019
李琳琳,《稳定构成》,装置,2019
田晓磊,《我要为你跳支舞》,游戏装置 ,2019
展览现场:
网址:家的维度|追寻“家”的价值与意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0937
相关内容
一场艺术展,描绘“家”的维度,追寻“家”的价值与意义活在当下: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孙正聿 |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
以“有意义的性价比”探寻家的无限价值和更美好日常生活
塔可夫斯基:当代艺术以肯定个体自我价值的名义,拒绝追寻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追寻大学生活里的意义感
养兰花的意义与价值(美化家居环境)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节俭生活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