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装减法美学与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现象

发布时间:2025-05-24 08:08

文化美学:理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生活哲学。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美学生活理念#

沈 晶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310023)

浅析服装减法美学与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现象

沈 晶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310023)

在当代快时代的社会竞争态势之下,崇尚自然生活美学的人们在寻求一种平衡。当下互联网+大战略背景中,快速发展的新业态与知识创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及社会生产方式,与此同时,信息爆炸的信息过甚导致判断力丧失。在面对多样化的市场及人文环境下,人们开始放慢生活,学会总结、取舍,学会回望初心。于是,人们对简单自然的生活愿望显得更为迫切。在文化艺术领域,此种生活哲学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服装艺术的样貌,形成了关于服装的减法美学。减法美学对于过去以追求享乐主义为乐的时代而言,是反其道而行的思考方式,带来了对自然社会的思考。

减法美学;服装减法法则;自然生活

一、自然美学形态下的艺术生活

从近年来慢生活的出现到现今各业态领域零碳能源、零浪费意识的生活方式,人们在高度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在追求一种简单直白的生活状态。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中不免发现“减法”的存在。融自然简单的情感于艺术生活中。

1.日本设计生活的禅意减法

在日式美学的设计生活中,无不透出禅意的减法审美。大到建筑、家居,小到日常一笔一筷,日本设计的美学态度是克制与留白。此种美学受到日本思维模式与物质条件影响,是源于对自然的感知及对自然环保的质朴愿望。原研哉提到,日本设计标签化的“简单易用”都是为了追求“本原”,既使用者可从每一常物中感受到材料原始天然的品质,故简单的背后蕴含着精致永恒的追求。纵观日本产品乃至日本建筑便可发现其设计理念与生活美学存在极大关联。尽管造型传达简约之风,但其在细节处理上毫不敷衍,通过整理、归一,将细节隐于极简统一的表象之下。日本匠心精神也在影响着世界设计文化,无论家居产品还是服装产品,材料品质及每一针线工艺都独具匠心,细节蕴含哲思。

2.北欧设计生活的现代减法

相较于日本,北欧设计更为直白冷峻。它是基于现代主义风格下的一种艺术生活。“现代主义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是以德国包豪斯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风格,其特点是强调结构形式的功能性,尊重材料性能与合理的构成工艺,反对多余装饰。在工业革命之后,此种设计风格进一步呈现出冷峻的工业机械化倾向,因此在设计风格上多以简洁的几何构造和结构清晰的空间效果来表现,风格整体无不表现出理性主义的冷漠意味。简洁现代之下侧重功能实用性、现代科学性的发挥。在北欧及整个欧洲的设计生活中,简单设计衍生出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需求和发展,也成为另生活更为高效的方式。

二、减法服装

艺术与生活存在着必然关联性,故简单自然的生活态度也影响到艺术设计中服装的审美态度,产生了减法服装。服装的减法并不是盲目去繁的过程,有如众多产品设计一样,在保持外观简洁的单纯性下,又并非呈现单调乏味之态,着重强调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服装减法的结果不多一分,也不差一毫,减法服装是恰到好处。服装的减法法则既是对服装廓形、服装结构样式的变革,也是对服装细节意识的再认知。从服装色彩学、心理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角度都是一次寻找服装本质特征的过程,也是一次探寻人体与服装关系的最原始的对话。

以服装减法法则来看待服装设计手法,则是在设计过程中卸下服装造型中的繁复,将严谨的设计逻辑思维隐于服装细节与服装结构的巧思之中。同时,减法美学对于服用者的视觉化体验、心理情感倾向或个人观念意识等主观能动性方面都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引发服用者对艺术设计及自然生活美学的思考。

1.减法服装中的结构设计

从服装造型结构发展史来看,服装结构上的演变是一个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渐进的过程。影响人类对服装造型及结构认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的认知进一步加深;人类对人体自身与服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与研究;现世多元文化使人类感性、理性的意识状态有了不少影响。因此,减法美学是从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中获得的领悟。生活需要化繁为简并回归内心,正如服装的本质是自然的包裹,原始状态的服装形态是不夸张不生硬的结构,所有的设计最终都归于自然。日本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认为“衣服,其实让人们找到自己。我本一无所有,人类本赤身裸体降临这个世界,财富在剥夺你的自由,生命本来就是路过而已。”因此,在减法美学的倾向下,服装在结构设计上去掉繁复的结构剪裁,简化且利落精准。这一特性在川久保玲的作品中尤为突出,在其几季的服装作品中可见,服装整体错杂的结构变化及元素都被舍弃,反之则以简洁大廓形作为结构基调,在整体的结构中保持审美的单纯性和统一性。

2.减法服装中的细节设计

服装减法的目的不是作单纯的表象简化,而是真实的还原,在简单中才可体现质感的表达。服装设计的简化也区别于纯艺术领域的绘画艺术,“减”并不是为了达到作品气氛的虚无之境,而是突出更为真实的本原。“减”是真实的还原,在保留最基本的服装要素时,所做的完善更具实用主义的意图。在减法服装中,服装的材料简单且多不加修饰,面料的自然肌理原始呈现,材料经自然或破坏后的痕迹都原封保留,以凝固最真实的服装之态。减法服装对细节的关注是出于对每块服装面料的理解,摒弃一切多余的装饰,且对剪裁比例抱有严谨态度。在山本耀司的服装系列中,从其最早的做旧、撕裂装开始,其对服装一直保有“脏既是美”的概念,以体现人类残败、缺失之本意。减法时装的细节还胜在强调功能性。山本耀司的服装虽有繁复的缠绕、绑带等构成语言,但每一处细节手法都是经反复推敲而得,每一件服装的面料、剪裁、褶皱、针脚等工艺都进行了多次调整,最终才得以成型。除此之外,在其服装细节上也仍注意口袋的运用,设计以增加服装实用性为目的。

3.减法服装中的色彩设计

减法服装减体量减装饰,同时也减色彩。减法服装在设计手段上简化复杂的结构并运用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并在此基础上去除多余装饰图案以及强调面料本身的质感之外,还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的统一性是减法服装的首要特性,摒弃丰富的色彩转而运用少量的色彩将服装从色彩视觉上进行整合统一,结构分割及细节都退于色彩之后,这也便是做减法的过程。

色彩的减法并不意味着只有黑白,色彩减法是将花哨多余的色彩做剔除的过程,运用少量简单的色彩以求达到服用者及观赏者心理上的平和与静寂状态。中性色调如黑、白、灰、亚麻色等都是减法服装运用的主要色调,不过度不夸张且不追求流行色,将装饰成分减到最小,以还原服装根本的品质,用弱化色彩的表现方式,将服装耐人寻味的本质真实还原展现。

三、结语

综上,服装减法美学与自然生活美学都是不过度设计的审美,服装的减法是舍弃多余的设计,精于细作且保留品质本真。正如当代社会对自然生活问题的深刻思考。失衡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与体验通过慢节奏的减法方式被寻回,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着简洁单纯的服装,从内心回到本源。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晓龙.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原研哉.为什么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5]山本耀司,满田爱.Yohji Yamamoto: My Dear Bomb[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网址:浅析服装减法美学与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现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3168

相关内容

“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美学现象研究论文
生活世界与美的哲学——叶秀山现象学美学初探.pdf
“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美学现象研究论文(整理14篇)
浅析当代美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深度探讨:自然与社会现象背后的科学与哲学
从现象学到生活艺术哲学
生活哲学:当代哲学的一种可能路向
浅谈美学与生活3000字论文(精选3篇),浅谈美学与生活3000字论文怎么写
科学网—从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到新自然哲学
美学论文:浅议“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