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实事”中书写“开门教育”实践“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6-19 04:55

‘育儿网’上有大量实用的亲子教育文章和视频分享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亲子生活互动# #亲子教育App#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成效优不优,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太湖县徐桥镇党委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坚持“开门教育”,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微实事”入手,将民生“小事”汇聚成为民服务“大文章”。

  实干解民忧,用“微工程”直击民生痛点在徐桥镇桥东村,每当夜幕降临,一片漆黑,村民们出门时心里直犯怵:“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心里直发慌。”“有些路灯一闪一闪的,还不如不亮呢。”村主干道沿线路灯年久失修,带给村民诸多不便,也让他们忧心忡忡。

  村民们的喋喋抱怨,村“两委”同志听着很不是滋味,他们深知,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路灯问题,不仅关乎村民日常出行的安全,更是群众心中的“揪心事”“烦心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小事”。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村“两委”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对全村路灯的坏损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经过专题研究和多方筹措资金,最终完成了28盏路灯的维修和更换工作。

  夜幕再次降临,崭新的路灯亮起,村民们的心也暖了起来。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路灯改造工程虽“小”,却映射着民生之“大”。桥东村在“小”路灯上聚焦发力,着力办好民生“大实事”,不仅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的难题,更彰显了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与担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倾情暖民心,用“微关爱”照亮困难群体。在徐桥社区的走访中,孤寡老人们无奈的倾诉让工作人员心痛不已:“一个人在家,生病时连倒口水的人都没有。”“想去活动活动,可腿脚不便出不了远门。”

  这些话语,句句刺痛着他们的心。社区深知,养老问题不仅关乎生活保障,更是特殊群体对尊严与温暖的渴望,是一项必须攻克的“暖心工程”。

  为进一步改善养老条件,解决养老难题,社区积极争取50万元资金,创建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同时还投入25万元建设卫生室,将生活照料、智慧养老与基础医疗深度融合。

  如今,老人们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专业护理,慢性病在“家门口”就能复诊取药。这小小的养老服务站,如同温暖的港湾,托起了老人们幸福的“夕阳红”,让“老有所依”从期盼变为现实,真正用“微关爱”照亮了困难群体的晚年生活,把关爱与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民声即号令,用“微服务”回应群众期盼。“这塘坝要是溃了,下游庄稼和房子可就全完了!”前段时间暴雨连连,前进村老堰组老堰塘放水口,因连日大雨冲刷损毁严重,村民们心急如焚。

  面对险情,前进村“两委”干部闻声而动,迅速赶赴现场,看到严重损毁的老堰塘坵口,他们深知形势危急,一刻也不能耽误。通过召开紧急会议,大家果断拍板,由村里先垫资,对损毁坵口立刻抢修,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叶屋组的微信群里也炸开了锅:“塘水要漫上路面了,老人孩子根本不敢出门啊!”村带片干部得知情况后,迅速响应,20分钟内抵达现场,及时调度挖机对出水口进行疏浚。

  这些争分夺秒的“微服务”,不仅消除了眼前的危机,更用“民呼我为”的速度与力度,筑起了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堤坝,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村“两委”干部为民服务的作风与决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从路灯照亮的归途到养老服务站的温馨守护,从抢险一线的争分夺秒到水利工程的焕新升级,徐桥镇将“开门教育”融入每一件民生“微实事”的办理过程。通过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把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工作清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为民初心。

  下一步,徐桥镇将持续以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深化“开门教育”实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办好每件民生“小事”、补齐每个民生“短板”。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吸纳群众意见中,推动民生工作走深走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更有质感,真正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朱景宁)

网址:在“微实事”中书写“开门教育”实践“大文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60066

相关内容

劳动实践教育在大学生宿舍开出文明之花
学员故事|多年的亲子教育实践证实:育儿要先育己,育己要先育心
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本科生赴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华师特教扬帆起,鹭岛实践谱新篇
书写生命在场的教育生活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讨 论文.docx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从课堂、书本、知识育人到开放、生活、实践育人——劳动教育的“富春山居图”
生活的实践性与教育的实践立场
安全防范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生活实践教育的思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