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问道 | 等慈禅寺第八期闻思佛学班第九课《明心见性》
禅修课程通常在寺庙或专门禅修中心提供 #生活乐趣# #休闲生活方式# #静心禅修#
第八期闻思佛学班
祖师与宗派
第九课《明心见性》
——
2025年6月22日
主讲:明容法师
灵鹫山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这超越语言的默契,开启了禅宗"以心传心"的法脉。6月21日,象山等慈禅寺第八期佛学班"宗派与祖师"系列第九课圆满,明容法师以"明心见性"为主题,带领学员们走进六祖慧能的智慧世界,探索那条"直指人心"的佛学之路。
岭南樵夫的觉悟传奇
慧能大师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觉悟史诗。出身岭南寒门,不识文字,却因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开悟;在黄梅证道,以"菩提本无树"的偈语展现非凡见地;隐遁岁月中沉淀修行,最终在曹溪开创了影响千年的禅风。法师特别指出,慧能的经历告诉我们:觉悟不分贵贱,智慧不囿文字,每个人都有直接体认本心的可能。
《六祖坛经》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法师重点讲解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的核心要义——我们的本心原本光明圆满,只是被妄念浮云所遮蔽。通过"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修行,能够拨云见日,重现本心的光明。
超越对立的智慧
禅宗特别强调"不二法门"的超越性智慧。法师以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常常陷入是非、得失、善恶的二元对立思维,而产生无尽烦恼。而禅的智慧教我们超越这种对立,以更整体的眼光看待生命。这种智慧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更高维度的包容与洞察。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师反复强调禅宗"人间佛教"的特质。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寺,而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保持觉知地吃饭、工作、与人相处,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场。许多学员分享,这种"生活即修行"的理念让他们对佛法有了更亲切的体认。
公案里的生命启迪
课堂上,法师还带领大家品味了几则经典禅门公案。这些看似不合逻辑的对话,实则是打破惯性思维的利器。当我们的常规思维在公案前"卡住"时,恰恰是突破认知局限的契机。法师提醒,读公案不必执着字面意思,而要感受其中指向心灵自由的精神。
从达摩东来,到慧能革新,再到五家七宗的分灯演化,禅宗法脉的传承充满生机与创造力。法师说,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每个时代对心灵智慧的重新诠释。今天的我们,同样可以用现代语言和生活实践,传承这份觉醒的智慧。
课程尾声,法师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作结——那照亮千古的明月,其实就在当下一念的清澈回眸中。许多学员表示,这堂课不仅增长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观照自心的新视角。一位学员感慨:"原来觉悟不在遥远的彼岸,而在回光返照的每一个当下。"
禅的智慧,从灵山会上那朵金色优钵罗花开始,经过六祖慧能的革新,如今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它提醒我们:内心的光明从未离开,只需要停下追逐的脚步,回归当下的清澈与觉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拈花微笑"的智慧,在纷扰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觉醒。
✦✦✦
网址:之江问道 | 等慈禅寺第八期闻思佛学班第九课《明心见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13513
相关内容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五节 心性修养方式方法的吸取容摄禅宗·静默的哲学——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265期(2021年第6期)/法音宣流
宝通禅寺
菩提心化三千界,生活禅开八万门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禅与当代青年——以2023年度生活禅夏季研修班为例
佛教的养生之道(二)
韩焕忠:方立天先生对生活禅的哲学思考
感悟禅意生活的最佳之地:峨眉山仙峰寺深山生活体验,你想挑战吗?
何谓禅定——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286期(2023年第3期)/缘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