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再生工艺.doc
使用正确的附件格式,如.doc、.pdf而非.jpg #生活技巧# #沟通技巧# #邮件礼仪#
《热再生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再生工艺.doc(10页珍藏版)》请在点石文库上搜索。
1、6.2.2 整体热再生阶段对于机动车道情况良好的路段采用整形就地热再生工艺,整形就地热再生是采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喷洒再生剂、耙松、熨平,同时将少量的新沥青混合料直接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次压实成型。采用该种工艺施工后的路面平整,能够有效消除车辙、裂缝、坑槽、麻面等路面表层病害,恢复路面结构承载力,提高道路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施工工艺示意图如下。图6-2 整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示意图采用整形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施工,平均添加2cm厚AC-13C改性沥青混凝土(玄武岩)(SBS改性剂3%-4%)沥青混合料;用来恢复沥青性能的再生剂的添加比例暂定为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5%。就
2、地热再生施工中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再生剂,再生剂的作用是恢复旧路面老化沥青的性能。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沥青老化程度、沥青含量、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配比例、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综合确定再生剂添加量。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绿化带,可通过热再生设备自带的隔离措施或设置防火布对绿化进行保护。6.2.3 附属设施施工(一)道路平石、缘石本项目仅对损坏及缺失的平石、缘石进行更换。(二)雨水口、雨污水检查井道路现状为“白改黑”路面,已经对原雨水口、雨污水检查井进行了抬升,由于本次改造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原路面标高的基础上又抬升了2cm,需重新对全线的雨污水检查井及损坏的雨水口采用增加
3、预制井圈的方式抬升。本次设计路段处雨水口及雨污水井盖、井座采用钢纤维材质,对现状破损的及复合材料的雨水口及检查井进行更换。6.2.4 技术保障(1)为保证热量充分渗透,并且加热深度不小于6cm,同时不使路面表层沥青过度老化,施工采用间歇式热辐射技术,保证加热温度和深度满足要求,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路面表层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老化。(2)施工中再生剂添加的均匀程度是施工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再生剂添加必须精确控制,并且全断面均匀添加。施工中再生剂的添加方式采用撒布盘式的喷洒技术,计量系统由电脑程序自动控制调整确保用量准确。(3)为了实现原路面材料100%原价值再利用,施工中采用耙松的技术翻
4、松原路面,确保翻松后原路面混合料中的集料不被破碎,级配不被改变。(4)施工中采用层间热粘结技术保障层间粘结质量,提高沥青路面结构层抗剪强度。(5)新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对施工全断面宽度内的再生料顶面进行加热,摊铺前表面温度不得低于100,确保热粘结。同时两个相邻车道热再生施工后,纵向施工缝采用热接缝搭接。(6)考虑到道路存在的各种设施,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热再生机组对原路面翻松具备自动避障功能,确保井盖等设施不被破坏。(7)为适应项目路线线形、施工宽度等可能的施工区域平面的变化,以及可能的障碍物、凸起物等实际情况,加热装置(加热墙、加热板等)采用分区设计独立控制,并且在正常工作中可以进行平移、升
5、降等动作,既保证施工效果和质量,又避免对构造物的破坏。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要求:(1)路面清洁在施工前,应封闭将要施工的车道,进行交通布控,对施工路面进行彻底清洁。(2)定施工基准线为保证施工时边界顺直,施工前定施工基准线,即再生设备行走基准线,可按原有公路的现有标线作为参考基准,用石笔划出行走基准线。该线要平滑、顺直、明显,保证驾驶员、操作手易于观察和控制。(3)车辆按要求就位,施工准备开始施工前,车辆按施工工艺要求顺序就位,然后预热再生机械、点燃长明火。驾驶员要定好行走基准标杆,此时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就绪,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报告现场负责人。(4)加热作业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施工。所有加
6、热设备依次前进,加热设备采用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加热宽度应比铣刨(耙松)宽度每侧应宽出2025cm。加热深度一般为34cm,加热时,路面瞬时温度为160190。加热机组的行走速度一般为35m/min。加热机在加热施工时,采用加热机自带的防火帘对路边的树木和植物进行防护,防止加热机辐射路边的树木和植物。要求预加热机须采用间歇式热辐射式加热技术(既满足加热温度和深度要求,又不至于过度老化)。(5)原路面标线清除原路面经加热软化后,要将路面表面的标线清除。(6)再生剂喷洒开工前对喷洒系统进行检查和标定,并每天检查一次参数设置,以保证再生剂喷洒过程中的用量准确。将再生剂喷头行进到施工起始位置,打开盘
7、式喷洒系统,调整喷洒剂量,喷洒适量的再生剂。如图6-3所示。图6-3 再生剂盘式撒布盘再生作业时,为了保证老化沥青再生均匀性,必须采用撒布盘或更为均匀的方式撒布再生剂。为了保证再生均匀性和实时控制,施工中必须采用再生剂添加自动控制系统,确保再生设备有能力根据翻松深度、施工速度、原路面沥青老化程度、原路面混合料油石比的变化,实时、动态地调整再生剂用量。再生作业时,为了保证原路面老化沥青再生效果,再生剂严禁直接与新添加沥青混合料接触,再生剂只能与回收沥青混合料直接接触。鉴于添加再生剂和热沥青的不同作用目的,维护喷洒再生剂和热沥青时,必须做到再生剂和热沥青只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直接接触,拌合均匀后再与
8、新添加沥青混合料复拌,确保再生效果。(7)原路面翻松采用疏松耙对加热后原路面进行翻松,翻松深度平均控制在2cm。每200米进行翻松深度的检查(采用插尺法),要求翻松深度波动范围在0.5cm之内。如果翻松深度达不到要求,应调整翻松深度。同时应该采用降低加热车的行驶速度和调整液化气流量以及增加加热车等方法,以提高路面加热温度,使耙松深度满足要求。如果耙松深度过大,则可通过调整疏松耙的深度进行调整。为了保证不打碎原路面骨料,原路面耙松温度不低于120,不高于190。翻松后,下承层顶面具有足够的粗糙度,且无集料打碎和花白现象。由于道路会存在各种障碍物,如井盖,为了保证施工的连续性,热再生机组在对路面进
9、行耙松时,应具有自动避让功能。维护中须采用耙松或更为先进的技术翻松原路面,不得采用铣刨刀头翻松路面(因为铣刨带来的集料破裂面和粉尘会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并降低层间粘结质量和层间抗剪强度,导致层间滑动和受力不连续);考虑到道路存在的各种设施,为保证维护的连续性,热再生机组对原路面翻松、收集时必须具备自动避障功能,确保井盖等设施不被破坏;维护作业时务必确保翻松后原路面混合料中的集料不被破碎,级配不被改变。(8)再生作业翻松后的路面通过再生设备自带的熨平板、前导板对耙松的路面材料进行初步整形。尤其是希望通过热再生施工工艺来治理具有车辙的路面病害时,该导料板会将波峰处的混合料推到波谷。在进行混合
10、料摊铺之前还必须对施工全断面宽度内的下承层顶面进行加热,加热后下承层表面温度不得低于100,不高于190,以确保层间热粘结。(9)摊铺摊铺机与再生机组须保持一样的行进速度,紧跟在再生机组的后面,两者的间距大约保持在35m。摊铺机摊铺以原路面为基准面,其摊铺工艺与一般新建沥青路面的上面层摊铺工艺基本相同,将新摊铺的混合料与下面的热再生层两层一起碾压成型。由于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相互挤嵌作用,从而达到层间热粘结的效果。摊铺机的松铺系数一般为1.2左右,具体数值根据施工时的试验段来确定。摊铺机找平方式采用平衡梁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工监控,实时调整。摊铺过程中应加强接缝处的控制,确保接缝为热接缝,
11、且连接平顺。(10)碾压作业施工时采用3台压路机配合施工作业,即用于初压、复压和终压的压路机至少各有1台,确切的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碾压温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碾压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开始碾压。除必要的加水等短暂歇息外,压路机在各阶段的碾压过程中应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同时也不得低于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规定的温度下反复碾压,以防磨掉石料棱角或压碎石料。压路机应按规定路线行走,不准在接缝处出现啃边。 碾压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再生路面的初压采用15吨左右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初压2遍(第1遍静压,第2遍前进振动,后退不振),碾压
12、速度控制在23km/h,重叠宽度为轮宽1/2,每次碾压应直至摊铺机跟前。 初压紧跟摊铺机前进,但不得出现推移、撕裂等现象;先碾压横缝,再碾压纵缝,逐次向中心推移;接缝出现局部蜂窝、离析处,及时用细料填补复压。 复压应紧跟初压,采用25t以上重型胶轮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5遍,以增大压实度,碾压速度控制在45km/h,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胶轮碾压时,出现粘轮现象时,应用沾有洗涤和水混合液的拖把涂抹轮胎,但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应涂抹,以防止加速路面降温。 终压紧跟复压后进行,采用510t的双钢轮压路机终压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46km/h,直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13、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路面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11)接缝处理 纵向施工接缝的处理整形就地热再生施工采用分幅施工,为保证施工后纵向接缝的平顺、密实、粘结良好、无高差,要求两幅车道施工时要有2050cm的搭接,即加热宽度比耙松两侧各宽2025cm,保证碾压时纵向接缝为热接缝。 横向施工接缝的处理为保证施工起点和终点接缝的平整无错台,施工前用加热王将施工起点和终点提前加热,将要施工的起点加热至软化,加热范围横向3.9m或3.8m,纵向2m,挖除表面30.5cm混合料。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12)质
14、量检测在实施工程时,需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分三阶段加强质量控制,即施工前对路面进行巡查、试验,施工中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施工后交工验收。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中对试验数据详尽的记录,特别是温度的检测,对数据归纳、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后续施工。可委托当地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完工后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渗水系数等。(13)标线恢复每一作业段工序全部结束且再生路面温度冷却50以下时,即可恢复标线。(14)开放交通每一作业段工序全部结束且再生路面温度冷却50以下,标线恢复后,才可拆除标志,开放交通。标志拆除前,必须将作业区内的所有废料、杂物清除干净,不得将废料和垃圾丢到边坡、边沟等地方。
网址:热再生工艺.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16683
相关内容
热再生工艺.doc酸再生的基本工艺原理.doc
再生铝生产工艺(共12页).doc
艺术设计与生活感悟.doc
玻璃工艺品的制作方法.doc
屋面节能工程施工工艺.doc
DIY手工艺品策划书.doc
食物热量览表.doc
现代艺术概述.doc
VOC脱附再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