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和生产各个方面都有用的24节气小常识——中华民族民间瑰宝

发布时间:2025-07-03 13: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独特艺术形式的瑰宝 #生活知识# #文化艺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国伟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节气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它都代表着一段时间的寒暑变化,有利于更好地安排生产和生活。每个季节都有六个节气,六个节点把每个季节季平均分成几部分,对应着不同的寒暑变化和农事劳作。


立夏——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同时它也标志着盛夏时节正式的开始,“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节气。每到此时温度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时节。“立夏三天遍地锄”,“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这表示不光农作物生长快,杂草也在快速生长,中耕锄草不仅能出去杂草,抗旱防渍,还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对农作物苗期的健壮生长。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这一天古代的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大臣到京城郊外去“迎夏”,还要举行迎夏的仪式。举行仪式期间,所有文武百官和皇帝一起穿戴朱红色衣服,连马匹和旗子都要是红色的,这是为了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在民间,人们喝冷饮来消暑,还有吃嫩蚕豆,“称人”的习俗。

小满——小满小满,江满河满。一年中降雨最多的节令

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较多,江河都满了;在北方,指农作物开始灌浆,还没有饱满成熟,只是小满。小满反映的是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江河里的水都满了为之后的“赛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但是如果江河里的水没有满就是遇到的干旱少雨年。


“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下,犁耙高挂”,这里的不满·不下是指此时节的雨水不足。“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个时节小麦进入了灌浆乳熟的时期,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若是雨水不足,容易导致灌浆不足,籽粒干瘪从而导致减产。

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尤其是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之一,既要收获,又要播种。芒种时比立夏的温度有明显的升高,雨水也比较充沛,我国的江南地区进入了梅雨时节。


虽然此时的温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是还会有一些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常见的天气灾害,也是龙卷风多发的时节。在经历了多天的忙碌后,人们开始寻找一些放松的方式,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就有了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等习俗。

夏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在古代又被成为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四时把节”中的一个节日。夏至代表炎热夏天的来临,这天太阳的直射点到达了最北方,也是一年中北半球(中国)白昼最长的一天,其太阳辐射最多是南半球的2倍。


自古以来夏至就是农作物丰收时节,人们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以祈求消灾年丰。《周礼·春宫》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作为节日被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小暑,大暑一整年的酷暑集中于此

暑是天气炎热的意思,小暑到大暑就是天气开始炎热到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小暑大暑,上蒸大煮”,天气不仅越来越热,而且还越来越闷,并且潮湿,灼热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小暑只是炎热的开始,到了大暑才是真正的高温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农作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


几千年的劳动人民都是遵循着这个规律来进行生产农事活动,它影响着一代代的劳动人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不断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伟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精华,我们要它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网址:对生活和生产各个方面都有用的24节气小常识——中华民族民间瑰宝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0259

相关内容

陶器:记录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
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结 |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民族民俗文化频道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在荆楚大地寻民间瑰宝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何推动非遗连接现代生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延续四代的民族情深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