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秒钟被抢空!凤冠冰箱贴缘何如此受宠?
如何快速切洋葱而不流泪:先将其放入冰箱冷藏15分钟,切时就不会被刺激到 #生活技巧# #创意技巧# #烹饪菜谱#
+关注
1000件!
直播间不到10秒钟被抢空
自年初上市以来
总销量突破20万件
5月18日
世界博物馆日
获“与辉同行”博物馆
文创专场的单品销冠
数万条用户评价中
好评率超过99.8%
几十万的销量几乎零差评
……
这是昌平区明十三陵博物馆
凤冠系列冰箱贴的销售战绩

一上架就火,库存售卖一空;线上预约抢购,线下排队购买;“种草”热情似火,网友收藏,线上讨论……借着去年国博凤冠冰箱贴的热度,昌平的凤冠冰箱贴自今年年初上线以来,火爆出圈。
从十二龙九凤冠冰箱贴
到业内首创
感应发光冰箱贴、居庸四时冰箱贴
冰箱贴这一看似传统的产品
是如何站上C位的?
年轻人争相购买分享的背后
是哪些变化让冰箱贴精准拿捏了消费潮流?
平平与设计者、消费者、文化爱好者聊了聊
PART 1
文化破圈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从年初至今,无论是线下各景区的排队购买,还是线上预约抢购,都彰显着凤冠系列冰箱贴扎扎实实火出了圈。小小一枚冰箱贴,凭借颜值内涵并重,满足了不同人群需求,也彰显了昌平区文创产品的独特吸引力和市场认可度。

“它的流光溢彩让我想起史书里记载的明宫廷生活,这是最能代表昌平的文化符号。我喜欢它流露出的雍容华贵的气质。”年初,在白浮泉公园庙会的文创摊位前,“90后”李女士小心翼翼地将一枚凤冠冰箱贴放入购物袋。在昌平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她,早已将昌平当成第二故乡。



以明十三陵定陵出土凤冠为原型的凤冠冰箱贴,精准复刻了凤冠上飞龙昂首、凤羽舒展的动态细节,将明代皇家气象浓缩于方寸之间。
“它造型精美、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具备很强的艺术审美魅力。我们卖的不是冰箱贴,而是传统文化和中式审美,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情绪价值。”相关设计师分析称,凤冠是原本深藏于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冰箱贴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凤冠冰箱贴为代表的系列文创的走红,其实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相结合的结果,这种创新模式使老树开了新花。

此外,火爆的背后是设计团队对“Z世代”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在物质丰富的当下,年轻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情感体验和社交价值。
在资深明文化爱好者王女士眼中,凤冠冰箱贴无论是从中式审美还是精湛工艺,都“长”在了她的心坎上,“它高度还原了文物的精美和奢华,比文字更直观地展现了明代首饰的工艺美学,称得上是艺术品。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无形中就征服了我,让我难以拒绝。”
“它本身承载着皇家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工艺文化、吉祥文化,寄给外地朋友时,他们都说这是‘能触摸到的明代宫廷史’。”家住昌平区南邵镇的旅游达人崔源伟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凤冠系列文创产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视本国的历史文化。
PART 2
匠心赋能
细节与品质的双重坚守
除了文化内核的吸引力,产品本身的匠心品质更是爆火的基石。在位于798艺术区的文创办公空间内,明十三陵博物馆主题文创主理人胡永和翻开设计手稿:“满足用户需求是第一原则。”
为了还原凤冠珍珠流苏的灵动感,胡永和带领团队手工打磨配件;为了呈现百子衣的正反面细节,独创暗扣磁贴设计……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产品兼具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

当下,年轻一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有文物知识储备和很强的文化自信,这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以敬畏之心向老祖宗取经,精准捕捉文物最出彩之处。为了将凤冠的魅力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设计团队在创意呈现上可谓挖空心思。他们用各种配件精心模拟凤冠珍珠和宝石的流苏造型,部分工序坚持手工完成,力求重现龙凤的飘逸与优雅。
“当人们第一眼看到这款冰箱贴时,能体会到这种体现在细节方面的审美能力,把冰箱贴与文物如此美好地结合在一起,目光往往会瞬间被其吸引。”明十三陵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在文创产品的生产流程中,品质是立足之本。胡永和深知这一点,他让品质管控贯穿生产全链条,“冰箱贴的生产要经过设计、打样、生产、包装、质检、物流等多个环节,我们坚持两次全检制度,产品几乎零差评。”他坦言,“我们不是为了这短暂的流量红利,而是要努力构建起明式皇家美学生活馆,让璀璨的明文化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昌平区作为北京市“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坐拥居庸关、明十三陵、白浮泉等丰富文化资源和厚重历史积淀,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物资源,为凤冠系列文创产品赋予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属性,其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在文化创新的道路上,团队从未停止脚步。“居庸花海”“居庸叠翠”“居庸叠金”“居庸霁雪”系列冰箱贴,将居庸关的四季之美定格于方寸之间;未来,还将根据消费者需求,适当拓宽冰箱贴的日常使用场景,增加趣味性和科技感,让文创产品不断焕发新活力。
从凤冠冰箱贴到更多正在孕育的文创产品,胡永和及其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当文创产品真正扎根于文化厚土,以专业、品质和创新为翼,便能打破固有边界,在新时代浪潮中扬起风帆,让文物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持续闪耀,成为永不褪色的流量密码。
PART 3
生态构建
沉浸式明文化消费矩阵
在小红书搜索“凤冠冰箱贴”,小红书笔记量超10万条,笔记分享着它在冰箱、书包、办公桌的“打卡照”。“我在小红书刷到有人把凤冠冰箱贴贴在宿舍的冰箱上,龙麟的光影效果太震撼了。”“00后”刘思在社交媒体被“种草”后,购买了一枚凤冠冰箱贴,为社交增添了新的话题。

这种消费者自发的口碑传播,配合抖音直播间的“文物故事讲解+产品演示”模式,让明十三陵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在“与辉同行”博物馆日文创专场单场销量高达4万套,成为全场单品销冠。
当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习惯在直播间学习文博知识,购买文创产品。凤冠系列文创产品以直播间为核心流量入口,打造头部主播专场活动,通过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场演示等形式,将产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制作工艺转化为可视化内容。
“我们是第一批入驻抖音直播间的博物馆,把凤冠系列文创产品搬到线上,直播间是我们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明十三陵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明十三陵博物馆已成为抖音官方重点扶持的博物馆之一。
平平在直播间看到,工作人员在镜头前绘声绘色地讲述文物和产品背后的故事,让消费者在了解产品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弹幕刷满“原来凤冠从汉代就有了”“被传统文化狠狠惊艳”……

除了线上,线下场景同样精心布局。九华山庄快闪店、超极合生汇体验馆、万豪酒店实体店等相继营业,位于泰国的全球首家海外明文化主题文创店揭牌……昌平区正逐步构建起沉浸式明文化消费矩阵。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凤冠系列文创产品的惊艳亮相,更是引起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关注。
此外,在产品价格层面,凤冠冰箱贴的价格定位较为合理,让大多数消费者都能够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产品的销量。“一杯奶茶钱就能拥有文物同款,既能满足拍照出片需求,又能支持文化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姜黎黎说。
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昌平区每年投入大量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为这类“小文创撬动大经济”模式提供了良好土壤。
评说
当凤冠遇上冰箱贴
文化自信有了新注脚
灯光下,凤冠冰箱贴的金翠流苏轻轻晃动。指尖触碰到手工打磨的温润质感时,忽然理解为何年轻人愿意在朋友圈分享这件“文化藏品”。胡永和说得透彻:“这代人需要的不是生硬的文化灌输,而是‘我喜欢’的情感共鸣。”

从博物馆文物到日常生活的点缀,凤冠冰箱贴的走红,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传统文化的一次现代化蝶变。当昌平的居庸叠翠被定格为冰箱贴,当明代的龙凤纹样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话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商业成功,更是文化自觉的生动注脚。当那些曾被供奉在玻璃展柜里的历史,正以“可触摸”的方式,实现与现代生活的“双向奔赴”,这或许是文物活化最动人的模样。
摄影:穆昊星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不到10秒钟被抢空!凤冠冰箱贴缘何如此受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0743
相关内容
爆款冰箱贴“一贴难求” “凤冠”如何变身“销冠”?凤冠冰箱贴、天宫藻井冰箱贴等“一贴难求”,一文揭秘其背后的文创密码!
国博:“凤冠冰箱贴”销售超53万件 成为近20年“销冠”
冰箱贴如何贴近年轻人的心
媒体刊文谈“凤冠”冰箱贴成“销冠”:文创产品出圈非偶然
经济日报谈“凤冠”冰箱贴成“销冠”:文创产品出圈非偶然
文化中国行|对话国博:4个月卖出53万件,凤冠冰箱贴缘何成为爆款?
冰箱贴卖爆 “小文创”何以如此火
文创冰箱贴何以成“顶流”
天宫藻井冰箱贴、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小文创”何以成“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