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披着互联网外衣的租赁经济?

发布时间:2025-07-04 06:23

互联网+交通,共享经济下的拼车、网约车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互联网+生活便利#

文|团主

如果说滴滴快车那种撮合私人车主和乘客的交易形式还能勉强称之为共享经济,那么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刚出来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这不就是租赁经济吗?

共享经济与租赁经济很相似,都是将所用权和使用权分离,然后将物品的使用权出租出去。因此关于共享经济一直以来都有很多非议,认为它就是互联网的概念炒作,就是把传统的租赁经济换了个称呼搬到了网上。

这种质疑不无道理,二者之间的核心逻辑确实一脉相承。租赁这种交易形势自古有之,到了现代更是结合金融工具发展成了产业级的业态。它的核心逻辑就是把一个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物品主人始终保有物品的所有权,只是把使用权出租出去,赚取租金。

传统的租赁经济有两个特征——出租物价值相对较高,出租期限相对较长。对于使用方而言,一次性购买出租商品花费太大,租用能缓解资金压力;对于出租方而言,为了降低风险,一般都会把出租商品按一定的期限出租。

比如工业设备,比如厂房住房等。都是少则几万,多则上亿的「大件」。往往都是按月租、按年租。像充电宝,几十块钱的东西,而且每次就用一个小时,这样的出租生意是没法想象的,也是在我们的认知中有违常规的。

经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租赁经济往往发生在B端(也就是企业端),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比较常用的交易形势。即使发生在C端(也就是个人端),也往往是牵扯到房子、车子这样的大件。一般在C端,我们还是比较少能接触到租赁这种交易形势的。

租赁经济的特征虽然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但它满足的核心需求其实是「使用方只想使用不想占有」。而这个需求,在C端变得越来越普遍。

随着丰腴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拥有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多。而随着城市聚集效应的不断深化,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面对着越来越稀缺的道路、空间资源。不是有个段子嘛——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定期扔东西。

好几万一平的房子,堆满了用了一次就没再用过的物品;买车花了8万,买停车位花了18万等。因此,随用随租,成为了一种隐性需求。出现的各种五花八门的共享经济,并非供给端硬催出的生意,而是暗合了不少人的真实需求。

而共享经济的意义在于,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小额物品的短期租赁。几百块钱的单车,每次租几十分钟,单次租金1元钱。这样的商业颗粒度,传统的租赁经济是根本没法操作的。而新出现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更是在不断挑战更小颗粒度的交易形式。

在商业逻辑上,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就是一回事。要说差别,无非就是商业颗粒度上的差距。从上亿的设备租赁,到一元一次的单车共享,中间的跨度就是现代商业的升级。其实现的逻辑靠的就是互联网的一个核心特征——降低商业交易的颗粒度,让很多原本没办法做的生意变得可行。

不光是共享经济,很多互联网带来的改变都能印证这一点。比如原本的广告业是只为大企业服务的,因为只有大企业能cover掉巨大的广告支出。而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数字广告,可以实现按点击付费,效果可追踪。

这一下子让几十上百万的广告费,变成了一次可能只需几毛钱。而可追踪效果的特性,也让没什么钱的小企业能够比较精准的核算投入产出比。原本只有大企业才能使用的营销手段,随着交易颗粒度的急剧降低,小企业们也纷纷可以尝试。

在传统商业认知里,出租充电宝肯定很不合理,很反常识。但在共享经济的逻辑里,这个事变的不一定不可行。沉甸甸的充电宝人们不一定出门随身带,而且带着也很不方便。如果在很多公共场所可以随租随用、用完即走,不一定就没有足够的用户需要这门生意。

先不说撕葱吃不吃翔,很多新出现的共享经济在不断挑战商业边际的同时,确实不能再用传统的商业认知去武断的下结论了。在新的商业维度里,更小颗粒度的交易形势,不一定就不会发生。

团主悟道

很多互联网大佬说过,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商业思维、是一种商业新哲学。原来觉得扯,现在貌似有些道理了。

网址:共享经济——披着互联网外衣的租赁经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2960

相关内容

共享经济or租赁经济,一看就懂!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
“共享”经济外衣下的租赁经济还能走多远?
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
国外P2P租赁式“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租赁经济?关于共享洗衣,你需要知道的是……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三种经济,三种价值
花卉租赁与共享经济
段苏函:共享经济并非租赁经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