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蜗居”术:草根的职场生存策略
调整求职策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目标 #生活技巧# #职场生存技巧# #网络求职攻略#
内容简介
《职场"蜗居"术:草根的职场生存策略》:职场版《蜗居》。生存常态,升职姿态;20条蜗居金规,助你稳步上升;最简单、最直接、最无需技巧的生存方式!
待又待不住,走又走不了,我该怎么办?“蜗居”是一种状态;不怕“蜗居”,就怕窝心;要想不窝心,必须学会“蜗居”。职场版“蜗居”,告诉你职场的制胜之道。
野心+高调=自杀,野心+低调=谋杀。职场“蜗居”20条规则,让你醍醐灌顶;案例诠释,让你身临其境。
作者简介
苏豫,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畅销书作家,著有《聪明主管和笨主管的距离0.01mm》、《好好工作不折腾》等作品。
第一章
如果你不懂得“蜗居”,最起码你不要去张扬 /001
职场“蜗居”第一条:一万个不懂得“蜗居”的海萍也抵不上一个懂得“蜗居”的宋思明。你不懂得“蜗居”没关系,关键要看你是想成为下一个海萍,还是下一个宋思明。
第二章
收起你那不安分的心,不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野心 /012
职场“蜗居”第二条:没有野心的员工是没有前途的,只有有野心才能有一番成就。可是当你把野心晒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会把你看做对手。
第三章
如果你不会打烂牌,那你还不够格进牌局 /023
职场“蜗居”第三条:你要是忍受不了一手烂牌的煎熬,你手中永远会是一副烂牌。所以,手握烂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足够的承受力。
第四章
你见过默默无闻的人被升职吗? /036
职场“蜗居”第四条:如果你只会做,不会说,那就安分点,别奢求太多,因为那些永远不属于你。
第五章
别以为投机取巧没有人知道,只有你自己在掩耳盗铃 /047
职场“蜗居”第五条:你以为自己很聪明是吧,多试两次,你就知道自己有多笨了。
第六章
如果你认为自己很牛×,那你就在办公室为所欲为吧 /060
职场“蜗居”第六条:如果你总认为自己很牛×,那你就为所欲为吧。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为所欲为并不代表你无所不能,而是预示你将被收拾的前奏曲。
第七章
出风头很抓人眼球,当别人找靶子的时候也会首先想到你 /074
职场“蜗居”第七条:出风头很抓眼球,同时也很抓箭头,一旦你做了出头鸟,那么你就要做好承受被子弹穿透的准备(如果你没有防弹衣,就不要做出头鸟)。
第八章
“山寨”别人很丢人么? /087
职场“蜗居”第八条:是否“山寨”取决于你是想安全过关还是想当众丢人,如果你没有能力超越别人,跟在别人身后至少不会让你“误入歧途”。
第九章
办公室制度让你很不爽,你是奋起反抗还是换位思考? /099
职场“蜗居”第九条:公司制度不会是为你一个人制定的,如果因此而觉得不爽,那你不妨考虑一下你是否比老总还有决策权。
第十章
说领导坏话很解气,可是却能断送你的前程 /110
职场“蜗居”第十条:有正义感没有错,爱嚼舌头也不是致命的缺点,但是不管你多正义,多会说,永远要记住领导的坏话不能说。
第十一章
与其和人争得你死我活,不如你活我也活 /121
职场“蜗居”第十一条:把“你死我活”的悲剧变成“你活我也活”的喜剧。同事之间竞争要有度。都是同公司的人,相煎何太急!
第十二章
不要抱怨别人埋没了你的才能,而要想想为什么你的才能被埋没了 /134
职场“蜗居”第十二条:职场之上,人人都想发光,人人都想被众人瞩目,如果你不能发光,那你就要首先检查一下自己到底是金子还是“凤姐”。
第十三章
办公室从来不缺聪明的人,但是缺少看起来笨的聪明人 /144
职场“蜗居”第十三条:表面看上去聪明那叫卖傻,藏起来的聪明才是智慧。所以,职场上从来不缺少聪明的人,但缺少看起来笨的聪明人。
第十四章
加入小团体可以享受优待,但是也要为团队中其他人的错误陪葬 /157
职场“蜗居”第十四条:加入小团体能给你带来一些实惠,但是如果你还没有做好“殉葬”的准备,那就远离那些所谓的小团体。
第十五章
不加入小团体,并不代表你就可以置身事外了 /168
职场“蜗居”第十五条:利益永远是职场一切事物的向导,你可以不会相时而动,但你不可以不会随“利”而动。
第十六章
如果损失物质利益能换来人情利益,那这个买卖可以接受 /180
职场“蜗居”第十六条:不是所有的让步都能得到善意的回报,如果损失物质利益能够换来人情利益,那么这个买卖值得一做。
第十七章
如果你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你永远会是孤家寡人 /192
职场“蜗居”第十七条:如果你足够强大,那你根本不用吃亏,但如果你还不够强大,那就把吃亏当作享福,这种福享得多了,自然有回报!
第十八章
不懂妥协勇往直前的人,最后总会撞上南墙 /204
职场“蜗居”第十八条:勇往直前是一种勇气,但是却不一定是制胜的方法。相反,偶尔的后退、妥协则可以让你避开撞上南墙的可能。
第十九章
你不爽,别幻想让大家跟着你都不爽 /214
职场“蜗居”第十九条:即使你心里很不爽,也不要将情绪带到办公室。否则,你让别人心烦,别人就会让你滚蛋。
第二十章
如果你足够“贱”,那你就无敌了 /227
职场“蜗居”第二十条:低贱并非只是一种耻辱,还是一种制胜之道。当你把自己看得足够“贱”的时候,你的修炼之路即将到头了。
第一章 如果你不懂得“蜗居”,最起码你不要去张扬
职场“蜗居”第一条:一万个不懂得“蜗居”的海萍也抵不上一个懂得“蜗居”的宋思明。你不懂得“蜗居”没关系,关键要看你是想成为下一个海萍,还是下一个宋思明。
说句最实在的话,人们挤破了脑袋非要挤进好单位、好公司、好企业,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有一个光明的职业前景,在拿到足够的薪水之余,能够向亲戚朋友们说,自己也是公司的一个领导,自己也是在职场上有地位的人吗?不就是为了在公司不再是人人都能“捏”上一把的小职员吗?
的确,想要叱咤职场没有错,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有梦想人们才会有奋斗的动力,所以人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职场愿景,人人都应该努力升职加薪,可是问题就出在,在职场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么想,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这么做,而是人人都在这么想,都在这么做。
可是职场的位置都是有限的,对于这一点恐怕每一个通过层层面试进入公司的人都深有体会。现在进入职场我们就要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 身在职场就是要有大目标
职场竞争这么激烈,干脆退出算了,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成为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了,而且那些灰溜溜地从职场上隐退的人当中却可能会有你的身影。
古人说,知难而上才是大丈夫所为,才是勇者所为。只有懦夫和软蛋才会知难而退,才会 “不战而降”,所以,如果你说自己不是懦夫,你一定会坚持下来努力地在职场立足。很好,这样你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是有了一席之地还不是你可以沾沾自喜的资本,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既然已经在职场立足了,那么接下来你就必须想想今后你要做到什么位置,这才是决定你职场成就的大方向。
有了这个方向你才不会在职场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才会有工作的动力和奋斗目标。你才能在职场中遇事从大局考虑,才能忍一时之辱。否则没有大目标,走一步看一步,那么你所能看到的可能就是你眼前不断变化的各种小利益和领导手里的小恩小惠。可以说职场目标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你职场成就的大小。
所以,要想在职场显赫,首先就要树立大的职场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得高,走得远,才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获得更多的收获。
2. 如何实现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一个大目标是可喜的,但是有了大目标却没有大行动,没有大努力,那么再大的目标都不过是空想,都不会变成现实,所以,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
有几何常识的人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于是有些人一旦有了目标就朝着目标直奔,不在乎周围的人怎么想,怎么看。但是你要明白,只懂得盯着目标的人很可能会被别人伸出的腿绊倒。所以,有了大目标,在做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冲向目标,而是要去确定实现目标的大政方针。毕竟目标只是指导,是理想,而非现实,要把目标变成现实,我们还得一步步地去做。
但是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主观努力并非处在一个理想的真空状态,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够进步,相反有时我们做出的努力反而可能会使得我们与目标背道而驰。
这些努力或许从表面上看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是我们在职场上除了要看重自己的努力外,还要瞅瞅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我们的努力能否可以让他们为我们让步,能否让他们助我们一臂之力。
如果能够群策群力那就最好不过,如果不能,我们就需要分析一下原因,同事们为什么会成为我们职场上的阻力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共同目标,每个人都想要高薪、高职,可是这些机会都是有限的,我们得到了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他们得到了就意味着我们失去。在这种你得我失的关系中,我们和同事的关系实在不容轻视。
3. 如果高调就会“见光死”,你还会高调吗?
高调地纵身一跃大喝一声:“这个位置是我的,谁都不能跟我抢!”你觉得这样的大喝会有用吗?就好比面对一个持刀对你实施抢劫的强盗,他会因为你的大吼大叫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很显然不会,为什么?
高调地竞争只会激发出对手更多的热情和激情,只会让更多的同事看到你不安分的心,只会过早地暴露你的目标,从而让你周围的同事迅速地站到你的对立面。这样整个职场气氛就会变得剑拔弩张,每个人都处于备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想要超过同事,脱颖而出,难度无疑就变大了很多。
更何况在职场没有一个人会因为你的高调而变得偃旗息鼓,更不会有人乖乖地给你让出一个高职,相反他们会暂时地联合起来对付你一个人,这样一来你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远大理想的结果就是“见光死”,就是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同事们“群殴”的对象,与其这样,你反倒不如低下头,低调一些。
4. 如果低调能够保全名利,你会低调吗?
身在职场想要成功地实现目标,我们不妨走走“曲线”。虽然“曲线”可能会让我们多走很多路,多做很多努力,但是有时候走“曲线”可以绕过很多障碍,可以使原本阻力很大的事情变得轻松容易,因此走曲线有时候比走直线更高效,更值得选择。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奔向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所要做的除了时刻心怀目标,还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时刻小心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小意外、小阴沟,不能出师未捷先让自己在阴沟里翻船。
事实上走“曲线”就是走低调路线,就是以退为进,就是以庖丁解牛的方法在困难和障碍之间躲过“枪林弹雨”,从而做到“游刃有余”。
因为低调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真实目的,使我们从外在上看灰暗无光,从而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从而让周围的人认为我们对他们来讲是没有威胁的人,也不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这样他们就会对我们放松警惕,就不会处处与我们为难,这样我们就可以争取到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暗箱操作,从而达到出其不意、后发制人的目的。
所以说有时候,低调更能够有效地保全我们的名利,更能够帮我们躲开身边的阻力和障碍,这样能够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呢?
5. 不想成为海萍第二,那就选择“蜗居”吧!
相信看过电视剧《蜗居》的人都会对剧中的人物宋思明和海萍印象很深。他们同在一个电视剧中出现,但是他们却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而且他们在职场上各自都有一套自己鲜明的生存法则。
宋思明擅长暗箱操作,从不在人面前显示自己职高权重,可是他却能够低调地借他人之手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事情做了,而且多半做得天衣无缝。因此他才能从一个穷小子逐步成长为市长秘书,成为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都受人羡慕的人。
相反海萍则是一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在办公室总是张扬多事,哪怕有时是上司批评她几句,她都会据理力争,甚至觉得都是上司不对,想要让上司给她道歉,她才能开心、惬意。而在与同事们相处之中,她更像是一个刺猬,只要有谁说话不中听,有悖她的意思,她就会不假思索地反驳相向,搞得同事们对此不知所措,只能避而远之。
这样一来,她不仅得罪了单位里的上司和同事,还搞坏了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在牢骚满腹的同时感到更加不平衡,最终只好以辞职的方式在职场黯然收场。
虽然在电视剧中,海萍最终的结果还算不错,开了一家自己的培训学校,可是我们必须想想如果没有宋思明的帮助,她的学校能够这么顺利地开起来吗?充其量她不过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兼职教师。
作为在职场上打拼的我们,不是人人都有她那么好的命,有人帮助,有人关照,我们更不能保证离开了职场单打独斗我们就能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所以,如果想要在职场越做越好,那么我们就不能做海萍第二。即使我们不像宋思明一样懂得“蜗居”,至少我们不能在职场太过张扬。
案例
孙宪超目前是一家大型出版公司的小编辑,这已经是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出头的他所经历的第二份工作了。前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喜欢创意的他毕业之后就把策划类工作作为了自己的求职方向,所以找工作时非常有针对性,最后选择了这家广告公司。入职之初,孙宪超就把自己的职场目标设定成为一名广告策划。为了这个目标孙宪超不介意从低层做起,因为业内有好多牛B策划都是文案出身,孙宪超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创意,就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他忘了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自己的专业技能,而这些技能无疑是中文系毕业的孙宪超的短板,也是制约他向目标发展的硬伤。
孙宪超在广告公司依然坚持着点子创造奇迹的观念,从来都不考虑要成为一名广告策划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过就算孙宪超知道了这些,他也懒得去为自己的目标重新进修这么多的专业知识,与这种既费钱又费时间的“深造”比起来,还是自己的创意来得实惠一些。
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显然不能帮助孙宪超达成目标,因为对于广告策划来说,除了空想,孙宪超无一技傍身。但是孙宪超并不接受这个现实,为了尽快崭露头角,平常在工作中总仗着自己还算灵活的头脑为策划们出谋划策,说到得意之处免不了当众对这些策划的选题指指点点。孙宪超这样做虽然多少能为自己的上司排点忧解点难,但是更多的会让这些策划们感觉这个孩子不踏实,总想着越权,而且做文案还稍显业余的菜鸟还经常挑战他们这些科班出身的“权威”,有的时候在创意上确实会有那么灵光一现,不过这反而会让这些策划们更加没有安全感:“一个公司总共就这么几个策划的位子,你小子刚来就想着往上爬,视我们这些老策划们的饭碗为何物啊?”
在办公室里“活蹦乱跳”的孙宪超逐渐地成为了众多同事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原因就在于他的这种高调作风,太以自我为中心,让自己的目标赤裸裸地暴露在同事们的面前,让别人产生危机感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危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矢之的。孙宪超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在同事的排挤与上司们的提防中草草收场。
失业后的孙宪超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自己能力不行,主要还是自己不会在办公室里为人处世,太招摇过市,以至于激起民愤。冷静下来的孙宪超感觉到有必要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场观,因为连他自己也发现之前的那个广告策划对他来说有点不靠谱。结合了自己的专业和特点,孙宪超认为自己应该去文学领域发展,那里可能会有更多的选题等着自己去挖掘。而对于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他还是深谙其道的。所以就有了现在的HW图书出版公司的小编辑——孙宪超。
HW图书出版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出版公司,主要的职能部门有三个,分别是发行部、策划部和编辑部。孙宪超就是编辑部里的一名成员,他的顶头上司是第一组组长李薇薇。聂常光则是他们的大领导,负责整个编辑部工作,大家都叫他聂主任,此人三十出头就当上了编辑部主任,正值有资本又拼劲十足的年岁,所以HW的编辑部被他带得是虎虎生威,朝气十足。
由于专业对口,在图书创作这个领域里孙宪超也算得上是大半个科班出身了,刚来的第一个月就完成了一份准B类稿子(还没发行,业内领导估测),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在试用期的第二个月就提前转了正。有了上一次教训的孙宪超虽然有点得意,但并没有忘形。依然像试用期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地遵照上司和老板的吩咐完成任务,如果非要说转正之后与之前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多了一份安稳的责任心和在心底那份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由于孙宪超的低调与勤奋,自然而然地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与好感。
在HW新进的这批编辑中,除了孙宪超外,还有一个人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同样是中文系文学类专业毕业的他在作品质量上丝毫不逊于孙宪超,而且进度方面还略胜一筹。只不过此人在业绩上表现突出的同时,就像孙宪超在上一个公司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要处处拔尖,丝毫不允许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而且还有点恃才傲物。凭着自己的那点才学,完全不把前辈们的叮嘱当回事,还经常对同事们的作品评头论足,看那架势,还真把自己当成大文豪了。这个人就叫刘宇飞。
刘宇飞虽然为人张扬,但凭着出色的写作能力与孙宪超一样成为了惜才如命的编辑部主任聂常光眼中的明日之星。为了培养这两个新人,聂主任经常把他俩单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小灶”。
而每次从办公室出来后孙宪超都把聂主任新交代的任务和一些跟其有关的交谈内容转达给自己的组长李薇薇并与之交流,久而久之孙宪超与李组长的关系越来越好,经常能从李薇薇那得到些指点,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办公室处事之道。而反观我们的“刘大文豪”,每次从聂常光的办公室出来都是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这让他的组长王伟看着既嫉妒又心虚,因为他不知道老板叫自己的组员进办公室都谈些什么,而自己的组员又会不会窥视自己的位置在老板那里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平常工作中王伟总会对刘宇飞存有戒心,别说不能像前辈对新人那样为刘宇飞指点一二了,就连上下级间应有的匹配度都几乎为零。
就这样,刘宇飞在闭门造车中缓慢前行,除了聂主任偶尔指点外,其他同事谁都不愿意与刘宇飞有过多的交流,一方面怕刘宇飞那种恃才傲物的个性,完全不把同事们的意见当回事,与他交流过程中一旦双方有不同的观点,那么一定会被刘宇飞当面反驳,与其自取其辱,何必自找麻烦。另一方面,刘宇飞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短期内成为公司的骨干,其实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不过这种赤裸裸的硬抢只适合放在心里,要是平常挂在嘴边,任哪个同事听了心里都得犯嘀咕,这种长他人能力抢自己饭碗的事就算傻子都不会干,对付这种“职场强盗”宁可自己不进步,也不能让他得逞。不过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其实就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宇飞太高调,太张扬,惹得周围同事既反感又不安,而这些同事们对刘宇飞的态度就是:就算不能让你“死”得很惨,也不会让你活得更好。
而孙宪超的处境却截然相反。不论是主任还是组长或者编辑部的其他同事都愿意与他交流切磋,因为在办公室内一向低调的孙宪超向其他人传递的信息就是:“我只想好好地混碗饭吃,而且我会竭尽所能与大家共同进步。”像这样安全系数非常高,而且在得到老板赏识的同时又非常谦逊的可以与大家分享的新人,没有人会不愿意与他沟通。而孙宪超在与这些人交流时,从来都不会说“我要……”、“你不能……”,这就让周围的同事即安心又愉悦。孙宪超就这样以低调和谦和的态度赢得了同事们的好感,也在和他们的接触中不断地、快速地成长着。只是这些同事从来都不知道的是,孙宪超心中有一个不逊于任何人的坚定目标,并且他一直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寻找机会。很快这个机会就来到了他的面前,不只是他,还包括编辑部的所有同事。
由于编辑部的日益壮大,策划部那边的选题数量和质量已经满足不了聂常光日益增长的“胃口”了,所以他决定在自己的部门内成立一个策划组,这样也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图书人才。聂常光手下的策划组初期规模则是“两老带两新”,这其中的“两老”就是指两个组的组长李薇薇跟王伟,而“两新”则是从编辑部的其他同事中选拔,选拔的方式就是参选同事事先准备好自己的选题,然后在开会时上报给聂总,再由聂总与组长审核,最终决定结果。而当上策划的最大好处则是自己的选题一旦通过,就会得到一定额度的奖金。得知可以加薪,整个编辑部的编辑们都在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其中“擦”得最明显的当然就要属刘宇飞了。得到通知之后,刘宇飞每天都会在办公室内晒一下自己的新选题。他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先下手为强”,避免别人的选题和自己重复,另一方面还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才能,好让这些竞争者知难而退,趁早死了这条心。客观地说,他的这些选题确实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但是他炫耀出来的好选题越多,为别人造成的负担也就越重,而这种负担转嫁到自己身上的敌意也就越深。就在他还在那舍我其谁的时候,很多同事都已经开始对他“磨刀霍霍”了,这其中就包括他的组长——王伟。虽然他的存在并不能影响到王伟能否进入策划组,但是经验老到的王伟已经看出来刘宇飞的野心不止这么一点点,日子长了没准连自己的组长饭碗都可能被他抢了去,所以决定一定要将身边这个“定时炸弹”打压下去,捂到最底层。这样就算他真“炸”了,也不会有多大的破坏力。
就在刘宇飞准备两三天选题之后,他却再也做不出什么好选题了,不是他“江郎才尽”,而是他再也没有时间想这些选题了。因为王伟给他下发了一个繁重但并不艰难的任务——修改稿件。由于有的稿件不符合出版要求,所以会交给编辑部重新修改,然后按规定日期再次交稿。而修改稿子可要比写稿子麻烦得多,因为编写稿件可以按照顺序从头写到尾,而修改稿件则是要认真仔细地在十几二十万字中间挑改错误,费时又费神。王伟这次为了打压刘宇飞,特意把半年内积攒的退稿都交给他处理,这些退稿不下十几份,可真够刘宇飞喝一壶的了。一向自恃才高八斗,又对其他人的作品批评惯了的刘宇飞在接到任务后自然不好推脱,也就只有埋头苦改哑巴吃黄连的份了。
就在刘宇飞在那里为了修改退稿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孙宪超则“偷偷摸摸”地想出了不少好选题,不过除了拣几个和组长交流之外,其他同事都不知道他的选题做得怎么样。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选题会议上有两位组长先递交了自己的选题,作为参照,之后所有组员都争先递交自己的选题,数量上从一两个到二十几个不等。而在这其中只有一个人略显沉稳,他就是孙宪超。在看过了两位组长选题的数量后,孙宪超挑选了几个自己最得意的选题,以不超过组长的选题数量为准,上交了自己的选题。而刘宇飞递交的选题数量和质量则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况且就在开会的时候,他还在想今天要怎样完成修改进度呢。
经过一周的审核,聂常光宣布HW编辑部策划组的第一批员工是A组组长李薇薇与组员孙宪超,B组组长王伟与组员霍延光。而对于刘宇飞的意外落马,聂总也特意解释了一下,主要由于刘宇飞在选题的质量和数量上稍逊一筹。而大家都心知肚明,王伟跟聂主任在这一周内的交流以及刘宇飞桌子上那一摞厚厚的退稿才是问题的关键。
章后“一”问:
为什么王伟不给聂总做工作,直接将刘宇飞扫地出门?
释疑:因为一味地排除异己,用击倒方式取胜的手段在现代职场竞争中已不再流行。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也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上司,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下属就提议开除的话,先不论老总那会怎么想,单是对于其他下属而言,自己在他们心中树立的根本就不是威严,而是一个“魔鬼”形象,如果自己的下属每天都在胆战心惊中工作,那么谁能死心塌地为你效忠?
况且刘宇飞是聂总身边的“小红人”,单凭王伟的几句话是绝对不可能改变聂总的观点的,搞不好还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弄得自己在老板心中形象暴跌。所以对于没有把握又得罪人的事,经验丰富的职场达人是不会干的。
职场中,处理这类问题的最佳手段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在权力之内的“制度绑架”。
……
或许有人会说我所在的公司规模足够大,我所在的单位工作足够清闲,我根本不需要“蜗居”,在这么宽敞的办公环境中,自己却要装成一副很渺小的样子,这不是作践自己吗?
如果你能这么想,那就说明你在职场所受的刁难、掣肘、打压和暗算还不够多,你还没有搞清楚职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场合。
天下最无知的人从来都是最无畏的。如果你无畏,并非就是因为你英勇,相反可能是因为你对职场的无知。
谁都知道职场是一个实现个人职业梦想的地方,但是在这个地方并非只有你一个,而是有很多人,而且这么多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想——加薪、升职。
可是,每个公司、每个单位的职位都是有限的,职位越高越是有限。在职场的职务金字塔中,每个人都想从最底层一步步地爬到最高层,可是每层原本又都有既定的人员任职。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英勇无畏一路冲锋陷阵,遇神杀神,遇鬼擒鬼?有这样的勇气的确可嘉,但是职场不是一个真空的竞技场,不是只有两个人的对决。相反,在职场上任何两个人的对决都可以牵动整个职场的人。
有人或许会帮你,有人可能会害你;有人或许会对你视而不见,有人可能会对你暗送秋波。你以为这样你就能分清敌我吗?
不要太幼稚!你很牛吗?你很有职权吗?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呢?在人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打拼的职场,谁会关心你?谁在乎你呢?别人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算计你或帮助你?难道是因为人有好坏之分的缘故吗?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算计或帮助的对象会是你,而不是别人?
很显然不是如此,而是因为在职场中人们最关心的不是和谁交朋友,也不是打击自己讨厌的对象,而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只要你和别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那么无论你道德多么高尚,你都会成为对方的敌人。相反只要你和别人之间存在共同利益,那么无论对方有多讨厌你,最终他们都会选择与你交好。
不要以为这是瞎掰,任何一个有点职场经历的人或许对这些职场纷争都会有所了解。或许有人会说,我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的事,会和别人存在什么冲突?
这是因为,职场就是一个大的磁场,每一个职场人都逃不过磁场的作用力,你可以不参与纷争,但只要你存在,你就对别人有一定的影响,或是正面或是负面,这就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所以,你可以不把别人当对手,却不能保证对方不会不把你当对手;你可以不去算计别人,但不能保证别人不算计你。
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别人算计的对象,那么你最好把自己伪装起来,“蜗居”在办公室,这样别人才不会把你当做障碍,你才能够成功地避免纷争,并为自己的主动出击寻找机会,从而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网址:职场“蜗居”术:草根的职场生存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1658
相关内容
职场“蜗居”术:草根的职场生存策略【全本《职场“蜗居”术:草根的职场生存策略》电子书在线阅读
三大职场生存策略
职场的生存策略
职场生存的策略
职场生存策略(二)
裁员季的职场生存策略
职场如丛林,生存有策略
程序员生存法则:职业发展与职场策略
“隐婚族”不得已的职场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