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团队|ASCO心理社会肿瘤学热点:坚持将肿瘤患者症状管理放首位

发布时间:2025-07-07 13:38

学会识别肿瘤症状,如持续出血、肿块等,及时就医。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肿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团队|ASCO心理社会肿瘤学热点:坚持将肿瘤患者症状管理放首位

本文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

张叶宁 何毅 汪艳 苏中格 何双智

当患者得知自己确诊肿瘤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会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同时不良情绪随着疾病的发展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 6 月 4~8 日召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管理问题再度热议。本报特邀肿瘤心理专栏主编唐丽丽教授团队对年会上关于肿瘤患者心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唐丽丽教授团队)

摘要号 12004

安慰剂对疲乏产生“神奇”作用

美国一项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安慰剂对晚期癌症相关疲乏(CRF)的积极作用。该研究将存在疲乏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OLP)(每天2次,每次1片)或等待对照组(WLC),1周后两组都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WLC组相比,OLP组第8 d疲乏严重程度降低显著。在第15 d和29 d评估时,两组都接受安慰剂治疗后,患者的CRF有显著改善且两组之间没有差异。

评述

尽管晚期癌症患者的CRF发生率很高,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疲乏的综合管理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有效策略,包括对患者疲乏的常规筛查和评估,寻找引起疲乏的所有因素,比如贫血、疼痛、放化疗不良反应、睡眠障碍等,然后针对疲乏诱因进行干预。目前有效的干预策略包括运动、心理社会干预(认知行为治疗、肌肉放松训练、冥想、瑜伽、正念等),而药物治疗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作为次要选择。

本研究显示安慰剂可以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CRF,从照护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安慰剂有一定的照护意义,尤其对于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患者明确知晓是否接受了“治疗”,但其中具体发生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通过研究证实。

摘要号 12000

免疫治疗中慎用对乙酰氨基酚

法国一项研究评估了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癌症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通过血浆分析评估三组独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治疗的进展期癌症患者APAP暴露情况,以及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APAP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肿瘤临床前模型(MC38)和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接受ICB治疗的癌症患者中,治疗开始时可检测到的血浆APAP水平与更差的临床结局相关。APAP显著降低肿瘤临床前MC38模型的ICB疗效,以及降低由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的与PD-1阻断相关的干扰素-%u3B3分泌。

此外,体内ICB疗效的降低与调节性T细胞显著增加肿瘤浸润有关。24 h以上给予APAP可导致健康个体外周调节性T细胞显著增加。在接受ICB治疗的服用APAP的癌症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0显著上调。

评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常常会单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与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或曲马多)联合使用。有证据表明APAP可能具有负性免疫调节作用。

多项随机研究发现,APAP的使用与减弱疫苗免疫反应有关。考虑到APAP可能损害疫苗效力,2015年WHO不建议在接种之前或接种时服用APAP。

这项研究为APAP作为潜在的抗肿瘤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因此,在临床中接受ICB治疗的患者中应谨慎使用APAP。

摘要号 12018

移动应用程序发挥远程优势

来自美国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分析心理干预App(DREAMLAND)对新诊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化疗患者的效果。DREAMLAND是根据AML的疾病轨迹定制的应用程序,其中包括四个模块:(1)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应对诊断最初的心理冲击;(2)心理教育,帮助患者管理对疾病的预期;(3)心理社会技能的建设,帮助患者加强有效的应对措施;(4)自我照顾,主要结局变量是App可行性,即至少60%患者注册和60%的注册患者完成至少60%模块内容。

结果显示,研究应答率为66.7%(60/90),62.1%患者完成≥ 75%的App干预模块。在化疗后的第20天,App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症状负担和自我效能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评述

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往往呈下降趋势。然而,很少有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治疗期间的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本研究证实,针对住院化疗患者心理App管理的可行性,并证实App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及躯体症状。在全球新冠后疫情时期,可远程监测并干预症状的App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就医不便的困境,也可以减轻医疗财政与肿瘤专科医生的压力,是肿瘤研究领域的国际新趋势。

摘要号 12006

居家多维度症状管理更科学

美国一项纳入755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将居家症状监测和管理系统根据干预维度【远程监测PRO;自我管理;执业护士(NP)管理】分为5个亚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和跟踪、无决策支持的NP随访、有决策支持的NP随访、有决策支持的自我管理和NP随访。研究发现第5组优于所有其他各组,2个NP组则优于两个自我管理组。表明多维度的干预优于任何单一维度,通过协同、多维度干预,可以为居家患者带来更好的症状缓解。

评述

改善癌症患者PRO作为癌症照护重要的环节的干预已被证明是有效。但通常的干预措施包括多维度综合干预措施,虽然整体干预有效,仍有一系列科学问题需要得到解答,如哪些干预因素是必要的且对结局产生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否所有的干预措施都会带来获益?

结果表明,整体干预措施是最有效果的,也区分出不同干预维度间的效果差异。为居家患者的最佳照护提供了证据。然而,该研究中还有些问题未能澄清,特别是干预的人力资源、可获得性以及性价比等问题,这些是一项干预措施在现实世界中真正可以实施并带来获益的关键所在。

摘要号 12001

心理痛苦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肿瘤科团队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现状及对生活质量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研究纳入77例新诊断为ⅢB~Ⅳ期的肺癌并将免疫检查点疗法为一线治疗的患者。结果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心理痛苦,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其中血清皮质醇和血浆肾上腺素水平较高,且这两项数值可导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预后较差,这也是神经内分泌激素抵抗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潜在机制。

评述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除了生存期,心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素。如今针对癌症患者身心症状的筛查及干预疗效方面均有高质量证据呈现,即便如此,仍有一大部分肿瘤科医生,甚至是患者认为心理情绪状态不重要,不用管理,或“无暇顾及”,更多关注还能活多久。

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会影响其治疗效果,同时说明了潜在机制,即心理痛苦导致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激素(血清皮质醇及血浆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而影响治疗,这为更多肿瘤科医生及患者重视患者情绪状态提供了依据。

网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团队|ASCO心理社会肿瘤学热点:坚持将肿瘤患者症状管理放首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8489

相关内容

「肿瘤患者必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患者居家照顾手册——卧室篇
助力肿瘤全程患者营养管理,《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正式发布
湖北省某肿瘤医院志愿者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科学居家护理,共筑肿瘤患者健康生活丨系列直播启动
肿瘤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肿瘤患者怎样科学运动健身
肿瘤学:肿瘤防治与健康生活
血液肿瘤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中医治肿瘤有3招绝活
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如何饮食、运动、体重管理?ASCO指南来指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