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老年人的现状:网络越便捷,他们越孤独
老年人应对孤独的心理策略:建立社交网络、参与志愿者工作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老年人心理健康#
作者:末小北
配图:源于网络
01
以前都在说:“脚步走得太快,灵魂容易跟不上。”
现在我们说:“互联网发展太快,老年人容易跟不上。”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浪潮太猛烈,从翻盖手机、台式电脑到现在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盛行,每一代人都容易被下一代人遗忘。
生活中,处处要扫码,毫无预兆地就把一个群体推到了大众面前:
不会使用智能机,不会使用各种APP的老年人。
他们的生活似乎处处受阻,地铁站、医院,甚至是购物,都因扫码而变得不再那么便利。
而另外一边,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老年博主,却分享着旅游、人生阅历,还有老年穿搭的技巧。
对于他们而言,互联网给他们的老年生活增加了鲜活的色彩,活成了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很明显,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老年人都会卷入到互联网的潮流中。
对老年人来说:
在信息网络日益便利的今天,他们究竟是时代的弃儿还是幸运儿呢?
02
在央视的3.15晚会上,根据记者的调查,很多软件打着“挣金币”、“红包领钱”诸如此类的幌子,诱导老年人下载各种软件。
殊不知,这些软件会在短短几秒之内,就会读取用户信息,然后再根据大数据分析,给这些手机用户打上容易被诱导的标签。
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诱人”广告推送。
在数据推送的影响下,老年人就会进入一个看广告挣钱、刷视频挣钱、玩游戏挣钱、走路挣钱的网络世界。
网络上,有位阿姨无意间在一款购物软件上发现了一个领88元红包的活动。
点进去, “手气很好”的她,后台显示她已经领了70多块钱,不过要连续完成四天的指定任务,才能把钱提现出来。
进入软件会发现,第一天,第二天的任务是看看广告、浏览商品,很容易达成。
完成之后,后台会显示账户增加几元,这给了阿姨很大的自信。
但到了第三天,就会要求完成小额下单购买任务,后台账户又会增加几元。
等到第四天,就要完成高达几百的下单任务,这时候看到马上要领取成功的红包,进退两难。
总的算下来:
为了获得88元红包,要买够570元的商品。
但更有可能的是,忙活半天一分钱都不能提现,还可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对于这样的事情并非特例,而是每天都会上演,老年人作为网络后生代更容易受骗。
互联网忘了老人,但是互联网上的骗子没忘了老人。
为此,老年人似乎沦为了网络时代的“韭菜”,变成了“弃儿”。
他们渴求网络带来的新鲜感和融入感,但是总有黑手抓住他们这个群体的弱点,将黑手伸向他们,让他们防不胜防。
03
网络对于老年人就一无是处吗?
也不尽然。
知乎上有网友说:
自己的爸妈经常通过网络购物、聊天、支付……对于他们来说,网络更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老人通过网络,就可以和远在异乡工作的儿女打个视频电话,聊聊自己的近况。
一条宽带、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为这些留守老人搭建起“亲情之桥”,让亲情变得可视可听,一解思亲之苦。
而对于一些在城市帮衬儿女、带孙的老年群体,手机是他们学习育儿,促进两代关系,还有进行社交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他们在各个社群链接自己的同乡,互相讨论他乡生活,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活力。
更有心理学研究发现:
对于老年人来说,上网比读书更有利于刺激大脑神经和锻炼思维,可以起到与益智游戏相同的健脑效果。
还有一群老年弄潮儿,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舞出了别样的精彩。
据喜马拉雅官方数据显示,仅这一个平台就有超5万的老年主播。像这样的主播在其他平台上同样不少。
比如,罗姑婆,一位年近70岁的农村老奶奶,靠着幽默的“Rap”吐槽和时不时的心灵鸡汤,有300万粉丝。
天津的冯老,警察出生的他,在退休之后,做过公众号、短视频,最后成为一名音频主播。
《津门老警察说案》在录播70多集之后,被官方平台发现并一起开了新作。
这些老人收获到了互联网的红利,享受到了多平台适老化的福利,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幸运儿。
这一部分融入了互联网的老年群体,缩小了与数字化的鸿沟,在示范作用的带领下,更多的老人会逐步适应。
可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便利,也导致了更多的儿女们,逢年过节不回家看望父母了。
他们用便利的网络,用“自以为是”的便利,跟父母报个平安,说两句贴心话,盲目地认为这是老年人喜欢的。
实际上呢?
这会让老年人更孤独。
说个我身边的故事吧。
我老家邻居,张阿姨年轻的时候老伴就病逝了,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
让她引以为傲的是,两个儿子都很出息,大儿子考出了国,如今在国外赚着外币,偶尔回来一次,都是各种带英文的补品。
在外人看来,张阿姨的儿子很出息,也给他们家争了颜面。
可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
张阿姨的大儿子的孩子,从出生到如今快十岁了,她一共就见过真人3次,其余的时间都是通过网络视频。
虽然是能看到孙子的成长,但是没有陪伴,祖孙的情义自然就少了。
张阿姨的二儿子也很出息,目前在超一线大城市生活,娶了个城里姑娘,并且也没花太多钱。
这虽然看起来都挺好,可是对张阿姨说,这让她更觉得难过。
因为,两个儿子都普遍认为,如今网络很发达,他们教会了张阿姨用智能手机,平时张阿姨如果想他们了,就通过视频来聊天。
可张阿姨需要的,并不是这些,她需要的是真真切切的陪伴,而非“便利的网络视频通话”。
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老年人有很多,看似学会了如今的“现代科技”生产的产品,但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冰冷的照片和视频。
以前我妈就经常说我,她说:
“你教会了我用智能手机,虽然方便了,可是我不想只在视频里看到你。越是看视频,越是想念,并且觉得距离更远了。”
其实,便捷的网络,不仅对老年人如此,对于一些异地恋的情侣而言,也是如此。
谈个恋爱,每天只能语音或者视频聊天,连个面都见不着,怎么可能把爱越谈越浓呢?
所以啊,对于一些人来说,网络越便捷,他们反而越孤独。
04
在某APP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中显示:
0.19%的老年人在这一APP上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年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
也就是说,他们把一天中的多数时间用来耗费在网络上。
这些看似平常的数据,背后反应的却是老人情感的缺失,他们也想得到社会的认同。
对于一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有些也没有孙辈环绕膝下,他们也成了手机党。
但是,对于这一群手机党,背后的推手却是我们这些儿女。
一但老年人网络受骗,或是沉迷小视频、APP,我们又开始抱怨。
抱怨他们的不懂辨别,抱怨他们贪图便宜。
可谁想过,我们何时静下心来,给他们说下的利弊呢?
其实,不论是完全适应不了互联网生活的老年群体,还是有过上当受骗经历的或是在互联网平台上风生水起的老年人,都希望他们老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作为老年人和互联网直接的桥梁——子女后辈,多陪陪他们,多沟通,多聊聊外面的世界,让他们不至于被一方手机牵着走。
老人都喜欢搜索一首歌《万千恩》,歌词中这样说:
叫一声爸妈,能有人回答比啥都重要。
珍重亲情,陪伴老人当下的时光。
教老年人用好互联网,娱乐身心,见识世界,将可能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希望,儿女都是他们老年生活最温暖的港湾,不让他们在数字孤岛中越走越远。
网址:当代老年人的现状:网络越便捷,他们越孤独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1541
相关内容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程工作,没有面对面交流,他们会孤独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程办公,工作没有面对面交流,他们会孤独吗?
杨向荣 雷云茜|时代越加速,我们越孤独,竞速时代更需要“慢速生活”|思想
长期孤独的人过早死亡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4%,上网能缓解老人的晚来孤独吗
网络购物越来越便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代青音】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走出“数字化孤独”
当代年轻人为何越来越喜欢养宠物?
独处至上的年轻人,开始对抗孤独
智能设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便捷让人越发懒惰 现代人缺了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