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丨被无数人诟病的虚无主义到底是个啥?

发布时间:2025-07-08 08:48

阅读存在主义书籍,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反思自我存在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哲理书籍#

虚无主义丨被无数人诟病的虚无主义到底是个啥?

我们仍然身处现代性的时代,而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精神本质。

几乎所有现代性命题的讨论最终都会指向虚无主义,但虚无主义究竟是什么?这个听起来有些负面和贬义的形容词,似乎一直是一种模糊的存在,让人无法精准的感受和理解。

但诺伦·格尔茨接受了这一种冒险,他用了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帮我们厘清了这一概念……

虚无主义的根源

首先,格尔茨用了大量尼采的论述来探寻虚无主义的历史性根源,在他看来,虚无主义的源起来自于“禁欲主义理想”。

这个观念我在尼采的《偶像的黄昏》书评中谈及过,苏格拉底、基督教、康德主义都试图用“彼岸”的理想来压抑“此岸”的人性,而且他们的方法几乎一致,那就是以压抑人的自然性为代价,树立“禁欲主义理想”,试图创造出“永恒的白昼”。

而在现实中,人类为了逃避“天生虚弱、终有一死、生而为人的有限性”,则更倾向于向“彼岸世界”投诚,一旦形成妥协,人类就会在现实世界将自己视为带有某种缺陷的“洞穴盲者”,需要神明和圣人将我们引向“理想之境”,而在这种叙事的背后,谁掌握“文明”和“真理”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对人类的控制权。

正是在这种压抑人性的现实境遇中,虚无主义诞生,对尼采来说,超自然存在的被拔高和自然性存在的被贬黜是虚无主义诞生的主要原因。人类选择逃避自身的天性,以逃避面对“天生虚弱、终有一死、生而为人的有限性”的现实恐惧,而这种逃避让所有虚无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自我压抑”,为了在文明的社会中和平地生活,而非在恐惧中生活,我们都选择了这种压抑。

而恰恰是由于这种压抑,造成了如今庸人社会的诞生。尼采如果活到今天,他可能会把我们所谓的“文明社会” 视为巨型巴士,每个人都死气沉沉地坐在那里,祈祷着行程快快结束。要么有意在旁边的座位上放置一个袋子以避免有人紧挨着他,要么盯着智能手机或戴上耳机以避免同旁人交流。

换句话说,如今的我们已经开始把生活视为某种需要忍受而非享受的东西,我们己经开始把人性视为某种值得厌恶而非热爱的东西。

而这一切都是“禁欲主义理想”所带来的现代性遗产。

什么是虚无主义?

如果说虚无主义是“禁欲主义理想”压抑人性的结果,那什么样的行为才被看作是虚无主义?在这里,格尔茨用了几种类比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悲观主义不是虚无主义,因为悲观主义认清了“生活无意义”这个真相,并且对这个世界表现出绝望,而虚无主义在这点上更倾向于乐观主义,因为乐观主义总会想象好事情一定发生,而他们终将乐享其成,所以虚无主义与乐观主义相近,会相信“生活有意义”。

其次,犬儒主义也不是虚无主义,因为犬儒主义强调保持自然本性的真实,他们“直面现实”,反对迎合他们所谓的社会虚伪,犬儒主义假设人的至恶,认为道德只是一种伪装,所以他们对理想主义抱有一种蔑视。而这一点,虚无主义实际上与理想主义更为接近,因为理想主义者更关注现实应该是什么样(应然),而不考虑现实是什么样(实然),所以虚无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有一样的表征,就是不怎么“直面现实”。

最后,经常被看成虚无主义的无动于衷,也不是虚无主义,因为无动于衷是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而虚无主义者会有同情、共情和反感等情绪。

但这种同情,则一直被尼采所厌恶,他认为,“同情的道德无关助人,而关乎通过降格他人来拔高自己。我们如果在感受同情时感觉良好,就会去帮助那些让我们感到同情的个体,而非去结束那最初创造这种充满同情的环境的系统性非正义,从而导致这种非正义永恒化。”

所以,格尔茨总结,虚无主义相关于逃避现实而非直面现实,相关于相信另一个世界而非接纳当下这个世界,而且相关于尝试让我们自己感觉有力而非承认我们的虚弱。虚无主义因此更接近于乐观主义、理想主义和同情,而非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和无动于衷。

因此,比起一种主张生命/生活没有意义的哲学,一种主张生命/生活具有意义的哲学似乎更接近于虚无主义。

被诟病的虚无主义

那为什么虚无主义一直会遭到诟病呢?波伏娃的一句对虚无主义的定义,似乎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她说:

“虛无主义是回过头来针对自身的失望透顶的严肃性。”

这句话什么意思?格尔茨用了“严肃的人”这个概念来进行解析,所谓“严肃的人”就是倾向于相信这个世界有一个“权威(可以理解成理性主义)”,这个“权威”许诺会带给人类一切问题的确定性答案,但“严肃的人”在面对生活的时候,突然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模糊性、不确定性和无解性,世界像是一个混沌的谜,而非一道清晰的题,这让“严肃的人”陷入了迷惘(可以看一下科恩兄弟的电影《严肃的人》里面表达的非常充分)。

正式这些突如其来的不可控感,会让曾经那个相信一切都有答案的“严肃的人”感到气恼,从而回过头否定这种“严肃性”。也就是说,这让想要发现生命有意义之证据的“严肃的人”开始发现无法找到这样的证据,从而在失望透顶中以对有意义性的拒绝作为归宿。

所以阿伦特才会说:“思想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你认为有意义的东西,会在你想要把它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那一瞬间消失不见。”

但事情到此为止就非常意思了,正是发现“生命有意义”并不存在这个真相后,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才会轻易滑落到虚无主义的境遇,所以也可以说,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也不是虚无主义,而是虚无主义的“前奏”。

但虚无主义更为恶劣的一点就是,当他们发现“生命无意义”这个真相后,由于气恼,虚无主义会引导其他“严肃的人”去顾疑其严肃性的正当性。换句话说,虚无主义之所以是“危险的”,不仅因为它是自我解构的,还因为它具有传染性。

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虚无主义之所以被人所厌恶,就是他们发现“生命无意义”这个真相后,他们不但否定曾经那个坚持“生命有意义”的自己,还会反过来嘲笑依然在验证“生命有意义”的其他人。

这种自相矛盾,会让他们进入一种混沌之境,所以,格尔茨才会说,虚无主义之于个体是一种混乱,但之于社会则是一种疾病。

虚无主义的未来

那么,虚无主义于今天和未来以何种形态生存呢?

格尔茨提醒,虚无主义的寄生如今已经逐渐从宗教和理性主义脱身,进入到更为聚焦的“科学主义”之中,科学主义是禁欲主义理想最后的化身,就像宗教一样依赖于信仰。

于是,技术成为了全新的“彼岸世界”,引领虚无主义者们超脱现实。他们不再通过想象进入像天堂、地狱那样的世界来逃避现实,而是通过电影和游戏机来逃避现实,进入像霍格沃茨和海拉鲁大陆那样的世界。

他们也不再寻找像药物和心理疏导这样的心理疗法来帮助适应沙漠里死气沉沉的生活,而是寻找像网飞和Fitbit这样的技术疗法,来帮助他们适应技术世界里死气沉沉的生活。

这便是虚无主义继续逃避现实生活的当下与未来……

但永远不用嘲笑虚无主义者们,如今在屏幕前的我们,恰好也正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已经无可挽回的把“屏幕”奉为新的真主,每日实行不间断的朝拜……

网址:虚无主义丨被无数人诟病的虚无主义到底是个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2370

相关内容

积极的虚无主义
Vol.129|虚无主义:如何在这个毫无意义的世界生存?
超人哲学:在虚无中创造生命的意义
极简主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义?
萨巴斯,一个被生活拖入虚无的李尔王
纯素食主义的神话与现实:事实与虚构的区别
低成本高质量生活指南丨《花小钱得自由》 摆脱虚荣与消费主义的束缚,戒掉精致穷,实现内心真正的富足极简主义 书籍推荐 自我成长 极简主义生活 书籍分享
衣食无忧,无欲无求,精神空虚怎么办?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什么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