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约的美德 关于什么是节约,这个事一直存在很大的误区,以至于这成了穷人的美德,而富人被称为奢侈浪费。马克思时代,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西尼...
适度消费,避免奢侈浪费,是现代人提倡的生活方式。 #生活知识# #节约生活# #节俭美德#
关于什么是节约,这个事一直存在很大的误区,以至于这成了穷人的美德,而富人被称为奢侈浪费。
马克思时代,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认为节约是资本家的主要美德,认为是节约导致了资本家的富裕。这个事被一位德国共产主义者兼戏剧家利用了,他于是就演出了一出滑稽戏,就是把资本家的奢侈生活和工人的寒酸生活做对比,来讽刺西尼尔。显然,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西尼尔名誉扫地。但是无论当初的演出是多么成功,都不妨碍谣言止于智者,后世依旧将这个成就归于西尼尔,而西尼尔也因此贡献在经济史上有他的一席之地。
穷人眼里的节约是这么定义的,那就是以消费品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如果自己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就说自己很节约。而富人得到了很多他所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穷人希望得到而因为贫穷买不起的,甚至于,富人对许多产品并未使用他的最大价值,而是以看起来未能充分利用的方式用掉了,于是穷人就称之为浪费。
穷人这里的问题是,他们的节约其实不是他们的品质,因为他们在消费品上的短缺并不是他们选择的结果,而是由于贫穷导致的被迫。考察下穷人的主要问题,是他们的收入太低,这些收入几乎全部被花掉了,没有储蓄,乃至于负债购物。如果以所获得享受的多少,乞丐和饿殍才是最具有节约的品质的人了?三年自然灾害时代和非洲大批饿死人的那些年是人类的节约品德最辉煌的时代?
其实穷人对富人的指责是可以用经济学的边际效应来解释的。穷人连牛奶都喝不起,所以他觉得牛奶很珍贵,但是富人却泡牛奶浴。显然的,第一瓶奶最值钱,而牛奶过多,他再喝就成了负效用,所以他就得以其他能获得效用的方式利用,所以他就泡了牛奶浴。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的感受都具有相同的价值,那么就整个社会而言,富人泡牛奶浴确实造成了浪费。但是如果我们认为每个人的财富归某个人自己所有,那么富人并没有浪费他的财产,他其实依然在以获得最大效用的方式使用他的财产。穷人或许以为如果这瓶牛奶给他喝了,他会感到比泡牛奶浴更有价值,这只是因为他的处境会富人的不同导致的,富人已经喝饱了牛奶了,他现在感觉到牛奶浴更顺滑一些。而且富人并没有义务把自己的钱分给别人。
西尼尔所说的节约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是指个人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迫。显然美德之所以是美德,注定是因为有的选才能称为美德,如果只是被外力胁迫导致的必然,那就不能称之为美德了。西尼尔说的是这一个人有钱买,但是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暂时冲动,而从长远进行考虑,于是他就没买。因此西尼尔说的节约是指一个人是否将他的收入全部花掉,有没有月光。如果一个人月光了,那么无论他过的是否寒酸,都不能称为节约。事实上,绝大多数穷人都处于这种状态。而如果一个人没有月光,而是有相当的储蓄,那么就能称之为节约,而一个人储蓄的比例,可以称之为节约的程度。
按照《卡布斯教诲录》的说法,是人生中有日常的需要,如衣食住行,还有可以预期的非日常需要,如婚嫁丧娶养娃,另外还有一些不可预期的非日常需要,如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因此,他认为应该将收入分为三份,只拿一份用于日常需要,一份用于可以预期的非日常需要,第三份用于不能预期的非日常需要。对这个问题,培根给出了同样的看法。显然,根据这两位哲人的看法,就是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因此需要为困难时期做准备。
而考察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那些穷人大都是没有节约美德的月光族,都是不为困难时期做准备的人。在农业社会,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很频繁,如水旱蝗虫,如土匪抢劫,每逢灾年,穷人就得借债,甚至卖地卖儿女,因此负债之后,负债本来就是利滚利,如果卖了土地就降低了收入,这时只能比往日更加节衣缩食,以弥补灾荒时代的亏空,如果继续往日的行为,那必将山穷水尽,全家覆灭了。因此,《白毛女》中,杨白劳宁愿给喜儿买三尺红头绳也不去还债,这一点是其最终丧失所有的原因了。而在工业社会,经济危机总是频繁发生,在经济危机中倾家荡产的人是比比皆是,工人往往失业,而他的技能太专一无法找到好的工作,只能去开滴滴或者当保安,而资本家如果不注意节制地使用他的资本,在危机时往往破产,只有那些谨慎的资本家才能生活下来。而在投资者中,上杠杆最终破产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作者在考察了贫穷的原因时认为意外是造成返贫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在社会考察中都发现因病致贫是非常常见的。作者因此得出结论,其实仅仅有些储蓄还是不够的,必须有非常巨大的储蓄,以足够应付所有常见危机,才有可能逃避贫穷的命运。那么如何才能积攒足够的储蓄呢?作者对穷人的观察中发现,穷人的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即使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他也不是储蓄起来而是花掉了。
因此,我们来讨论下美德,道是指科学规律,德就是循道的行为。可见,古人对美德的定义就是遵循了科学规律的人了。人生在世,应该认识到的规律就是人生不是线性的,人生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因此,人就必须为这种现实做准备,以应对这种实际情况,这就是为什么要节约并且储蓄的原因。而那些不进行节约不进行储蓄的人,必然遭遇厄运。其实这就好比那些骑车不看路的人一样,当他遇到大沟,他就会掉在里面,轻则重伤,重则天堂。可见,富裕是一种节约的美德所导致的必然,而贫穷则是月光所导致的必然。节约这种美德是遵守了人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它会导致好的结局。美德是一种日常的有规律的频繁行为,行为导致结果,美德必然导致美好的结局。
因此,现在来让我们看看当下,许多父母,即使知道孩子上学和结婚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一点非常容易预期,但是从来不为此做准备,事到临头了才开始节衣缩食或创副业搞创收,这样虽然会延缓结婚,但是依旧能缓解问题。许多父母呢,即使事到临头了,也不愿去费力赚钱,又不愿降低自己的消费为儿女的婚姻买单,这样的家庭是大概率断子绝孙的。有许多家庭,在高收入时,天天到街上胡吃海喝,没有结余,即使存钱,也不过是存个几万块,有十几万的就算是富裕的了,这样的家庭也不能解决问题。我附近就有家庭遭遇了变故,有的是孩子得了白血病,有的是父亲得了重病,于是不得不众筹来治病的。我们当下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故,这场变故已经露出了各种迹象,我们必须要为此做好准备,但是许多人依旧在梦中夜夜笙歌。我想这次变故必然会造就大批的新穷人。
因此,我在本文论证了节约的美德,节约不是以一个人消费的多少来定义的,而是以储蓄率的高低来定义的。人类之所以需要节约,这是由人生之路的坎坷不平决定的,这其中既有可预期的,也有不可预期的。而不尊重这种实际情况的人必然无法面对灾祸,必然成为新穷人,而那些尊重实情的则能度过难关,守住果实。节约作为一种美德,是一种发生于日常生活的频繁行为,这种行为必然导致美好的结果。而许多穷人对节约的定义,完全是信口雌黄,黑白颠倒的,但是由于穷人占据了大多数,导致这种荒谬的看法毒害了许多人,这是我们要格外注意的。
网址:论节约的美德 关于什么是节约,这个事一直存在很大的误区,以至于这成了穷人的美德,而富人被称为奢侈浪费。马克思时代,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西尼...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3815
相关内容
俭以养德人人行动——节约不仅是财富 更是美德古人关于勤俭节约的那些故事
马克思劳动时间节约理论形成简析
“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正确的消费才合乎德性
复杂的吃:中国饮食在一位英国人类学家眼中的阶级、道德与政治密码
穷人在节约,富人在浪费!这样做有何意义
蜜蜂的寓言:节俭悖论与美德困惑 ◇郑继芳
为什么简约生活有这么多好处,人们却还是不愿意接受?
关于勤俭的作文:勤俭节约
富豪都很节俭? 大众的“确认性偏误” 一、富豪的“节俭”前段时间,网络上有类鸡汤熬得最香:《富人定律:越是有钱人,越是节俭》《震惊!他们家财万贯却生活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