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7-08 16:44

学习动力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学习动力心理学#

浅谈“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他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生活力教育”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浅谈生活和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课堂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者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意识到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究竟什么是生活教育?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顾名思义,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同时陶行知认为生活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生活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生活的教育意义,其目的在于发挥学校和教育对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作用,更好地联系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

对于数学课堂,我们又该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课堂教育与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呢?有以下几点小建议:

一、利用生活知识进行课程导入

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以及实际教学内容与要求,利用生活知识来进行课程导入,进而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全面激发,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利用生活知识进行课程导入,教师分别向学生展示1元、5元和10元的人民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教师拿着10块钱的人民币去超市买了4元钱的文具,那么卖家应找给教师多少钱?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自己设计、模拟买卖过程,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利用相应的生活知识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逐步提升。 在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可以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这个数学概念,再列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汽→云→……”的循环引出“循环”这个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明明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明明。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用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不易遗忘。

二、提高学生生活应用能力和生活意识

日常生活中往往蕴含者着大量的数学知识,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同时,在学生探索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用学到的相关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使学生的观察力、探究力和创新思维,使创新思维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与锻炼。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怎样解决课桌椅的摇晃问题?实际生活中木匠都是怎样做的?”而在讲解完“圆”的相关知识后,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解释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同时,在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量一量、估一估来测量教室,或者是家里客厅的面积,然后再给学生提供几种地砖的规格与单价,让学生制定一个最佳的铺地砖的方案。这样通过利用生活知识设计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也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挖掘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素材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和接受水平还处于形成与发展阶段,所以,教师应将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转化为简单明了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积极的挖掘实际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进而真正实现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步优化。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教材中设置了很多例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例题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比如,教材中涉及到的水位变化,以及花边有多宽等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补充与加工,进而为学生呈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积极的捕捉和利用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数学现象,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教材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更加生动、具体。此外,教师也应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与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

四、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进一步的了解与考核,并通过积极的鼓励与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于教师来讲,在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不应一味的追求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还应该充分重视起其发展性功能。而在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不能仅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科学全面的评价与指导。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培养,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探究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并对学生探究学习中采用的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在考核方面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应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综合考核,并对学生的实践解决、应用能力做出重点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的内容是生活的缩影,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用于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将教育融入生活,生活充满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网址:浅谈“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3925

相关内容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Excel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浅谈快乐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doc
浅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探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