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孩子接受最好的美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5-07-08 21:20

通过故事教学,让孩子理解并接受分享和轮流的概念是亲子礼仪教育的好方法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技巧# #亲子礼仪教育#

人民日报曾刊发一篇题为《美育是一种刚需》的报道,在报道中,吴冠中先生说道:“ 如今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每到年底,畅言网就会评选出“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从奇葩的城市建筑到单调的街头招牌,再到土味审美的流行,充满了嘲讽的意味。不断有人发出疑问:中国人真的丧失审美力了吗?

很多家庭更注重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美育的作用。即便有些家庭会让孩子学习艺术,但更多的也是重视“技”,而不是重视美育。

开展美育于今天的时代,已经刻不容缓。美育虽然“无用”,但却有“大用”。美育的“用”不在于孩子的钢琴能考几级,能拿多高的奖项,而在于 让孩子拥有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这种美好的幸福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那么重视分数,而是多给孩子一些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的教育,让孩子能在艺术中感知美,在生活中找到美,那么这些美的部分就将成为孩子心灵的解药。在他们遭受人生挫折的时候给予他们慰藉,最终让他们摆渡出痛苦,开启新的生活。美育也能让孩子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人的生命层级。 真正的美育不应该停留在技巧的欣赏上,而更应该做到唤醒人的灵魂,成为最好的生命教育。

既然美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开展呢?

不教而教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写过一篇题为《态度》的短文。在文章中,李渔讲述了自己对于美育的看法。他认为,美育“学则可以,教则不能”。意思是, 美育这种东西,靠的是熏陶和陶冶,而不是直接的教学

因此,真正的美育,不应该是一般的艺术教育,也不是人们简单理解的音乐课、美术课教育,它应该是一种熏陶和化育, 让孩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的教化。

美育要落实到生活中

既然我们说,美育应该遵循“不教而教”的原则,那么它就应该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其实,自古以来,真正的美学都是要能通向实践、与生活相结合的。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生活美学源于生活。当你拥有了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活在什么样的美学中”。 要真正实现美育,就必须创设一个美的环境,让孩子在美中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注重家装的环创设计。白墙上的一幅画,也能给孩子以美的熏陶。我们可以让孩子多接触高雅的音乐、美术、诗词、文学等,让孩子在艺术中感受美。

我们想更好地开展美育, 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呢?书法名贴、唐宫侍女图、宋代山水图、清代工笔画、西方油画等都是上好的经典作品,更不用说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国家级传世名画。

例如,元代著名画家王蒙有一幅《稚川移居图》,可能好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却拍出4亿人民币的高价。这些有价可依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名画的价值。更有好多无价的名画,作为我们民族的传世珍品,为我们提供无限的文化艺术价值。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富春山居图,属国宝级文物,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了帮助大家给孩子打造一个美育熏陶的书香家庭,爱读经特推出 启典360胎早教套装,让昔日传世名画走入寻常百姓家,把家布置成小小的博物馆。

网址:人民日报:让孩子接受最好的美学教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4671

相关内容

人民日报:把你的孩子教育好,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人民日报大家手笔:美育让美学走进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孩子“36个心理计”(来源:人民日报)
【心理健康】人民日报:教育孩子“36个心理计”
人民日报新语: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
饮食教育,让孩子发现美好世界
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育儿先育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