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解决问题:面对问题,通过教育学会积极应对策略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社会信息获取渠道逐渐多元,农村学生也能便捷地利用网络接触到信息。此外,出身农村、学习成绩、个人成长等状况等都会导致学生心理变化。农村学生青春期也面临心理建设脆弱的问题,学生难以承受学业压力而出现极端行为的情况比比皆是。农村学生在成长环境下缺乏与家长、长辈之间的沟通,其难以掌握有效应对挫折的方式,学生发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求助。遇到问题而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导致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陷入困境。学生承受生活压力与学业压力,但不具备舒缓方法,也不掌握与他人共同交往能力,是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引言
青春期是个人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而青春期的学生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会存在心理上的波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在组织教学实践工作时也有着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的问题。大部分初中学校更加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从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教育工作。强调知识教学的工作现状,导致学生在青春期发展关键阶段难以得到有效引导的问题,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教学工作要关注教学改革,也要关注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针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
目前,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因此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门副科,无关痛痒、可有可无。有的学校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匆匆设立,走走过场,然后又草草收兵。而有的学校干脆就根本不开设心理健康课。多数农村初中学校不能把心理健康课摆在它应有的位置上。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证,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中。
(二)学生情感得不到满足
农村地区存在很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的情感难以得到满足,尤其是在家庭交流方面,缺乏安全感,甚至认为世界是不公平的,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缺乏完整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从家庭中获得幸福感。情感方面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学生与外界环境沟通较少,与他人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学生有时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认为世界是危险的,不愿意去接触周边的环境,导致学生的情感出现严重的缺失。
二、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事实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内容,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例如,语文课就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通过体育课、劳动课又可以进行耐挫教育;与心理教育有密切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做到自身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
(二)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为了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主动进行帮助,避免学生走上歧途。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更加渴望他人的关心,但由于自卑心理的影响,又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久而久之,心理状态难免会发生变化,导致逆反心理逐渐形成。为了解决学生的逆反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引导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摆脱心理困境,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心理辅导可以降低单亲家庭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农村初中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结构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制订情感发展管理策略,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此外,为了增进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学习、教学、课后等不同的阶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发泄,对学生存在的现实困难进行指导,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促进青春期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个人的发展状态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组织实践活动存在着教育质量不佳、家长重视程度不足的教育困境。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通过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的方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更好地调整心态。为了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家庭教育工作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意识,让家长关注学生,以尊重、关怀学生的态度与方法及时缓解学生在青春期存在的特殊心理情况,在有效的沟通交流下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情况,及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解决。青春期学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父母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态度耐心引导,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家庭教育方式。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家庭教育方式,保证家庭教育在不断地落实,也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确保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科学性与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健康的心理已成为束缚农村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羁绊,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错误严重影响着教育的进步,人才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亚丽.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15):87-88.
[2]黄圆圆,赖红梅.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100-101.
[3]关井泉.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2(31):16.
网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5371
相关内容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doc农村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自我调适对策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教育学)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刘彩嫦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策略3.doc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青山村为例
农村高中学困生个性心理及辅导的策略的研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