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四个精准”

发布时间:2025-07-09 05:09

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数字技能训练#

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智能时代已悄然来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要求,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教育的迫切需要。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表示:“数字教育的发展不仅积聚优质资源,也会沉淀海量数据宝藏。”数字赋能与数字驱动使得数字教育、智慧教育成为可能,数字教育产生的海量数据形成的学习者画像和教育知识图谱,为高校精准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释放数字智能技术优势,把握“四个精准”深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运用数字智能技术精准识别教育对象

第一,通过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为精准感知、精准追踪学生思想变化等提供数据支持。传统的搜集信息方法所获取的内容较为片面,是一种过去式的数据收集方式。数字智能背景下,运用大数据的信息跟踪和挖掘技术可以快速捕捉学生个体信息,精确掌握学生成长的思想轨迹,科学检测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产生的信息痕迹,如学生在社交软件上关注的一些热点事件和负面新闻,在平台上留下的浏览记录和发言等,根据这些综合信息,帮助教育者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态。

第二,依托智能算法技术进一步分析收集的学生数据信息库。通过人工智能机器,精准识别学生个体信息,精准聚焦学生需求,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出有效预测。人工智能的预测功能是它经过深度学习后的显著功能。它基于对教育对象横向和纵向层面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对其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和揭示。根据不断计算得到的数据分析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构建受教育者行为模型,精确绘制不同教育个体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画像,提高教育者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需求的敏感度。通过人工智能的智能算法和监控,精准跟踪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价值选择、理论关切、认知特征等方面变化,精准把握教育对象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通过智能算法监测学生在线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学习时长和互动次数,依据参与度和学习习惯预测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行为,对于存在不良学习思想和行为的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为高校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良好态势。

二、运用数字智能技术精准供给教育内容

第一,优质的教育内容设计是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第一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覆盖和广泛传播,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数理模型,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多模块整理技术综合梳理和分析各领域知识点间存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系统密切的思想政治教育系谱知识网,最后再通过智能个性化推荐和算术技术聚焦学生自身的思想疑点、成长痛点、知识疑点以及话题热点,将系统知识网和不同教育对象真实情况相结合,打造学生个性教育体系。但要注意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推荐数据往往是以受众偏好为主要依据,为其量身打造的个性化系统,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方面欠缺。在实施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主动和系统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理论和创新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智能算法平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和正能量内容的供给,从根源上优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算法推荐,帮助高校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递主流价值观念。

第二,通过实时对接的内容投放进一步实现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形成学生个性化教育内容设计后,需要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信息跟踪系统和预测系统将精准定制和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时投入智能平台或者不同对象的云端设备里,既可以供给自主学习的工具,也能为教育场域外的教育阵地提供知识内容。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往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型供给方式,采用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驱动的“精准滴灌”式的有效教育供给方式,全面实时和多场景提供与教育对象个体认知需求相匹配的异质化教育供给内容,以调动他们学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活力,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

三、运用数字智能技术精准滴灌教育资源

第一,大数据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数据平台具有高效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的范围,丰富和拓展运用大数据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多维度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发达的搜索引擎技术,将互联网世界包罗万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经过强力筛选后,导入在高校搭建的学习数据平台之中,供高校学生免费无限制使用,充分保障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源来源。同时通过对多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归纳,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者过去的单一无差别教育输出方式,更加注重针对不同经历、不同境遇、不同圈层的一类细分群体甚至是个体进行精准发力,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和丰富性。

第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为每位学生推动个性化定制教育资源推荐。随着技术与数据的赋能,关注个体差异需求的资源推送的方式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能够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需匹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多模态数据分析全面动态和实时有效地监控和分析高校学生社会阅历、学习经历、兴趣爱好等资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过去经验”转向“数据驱动”。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制的学生画像,最终经过数据可视化的处理,依托人工智能算法自动推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工推荐,两者双管齐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高校学生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减少学生筛选教育资源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成功做到将海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准对接不同受教育者个体。

四、运用数字智能技术精准评价教育效果

第一,数字智能技术增强高校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动态性。通过对不同个体数据进行排列和筛选,构建出一个即时动态的反馈指标系统。通过反馈指标系统搜集和对比学生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数据,对其进行分类评价、可视化分析和趋势预测。任何数据的产生和采集都具有时间上的差异,因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携手打造的动态反馈指标具有实时在线、全面分析、即时在场的优势,通过对受教育者数据的全方位、全时期、全视角的监测和分析,敏锐洞察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行为变化,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学习参与度、知识获得感等方面都会纳入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的具体效果的依据。通过多因素多指标的评价标准精准给予教育效果反馈,并进一步预测和规避未来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下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更精妙、更有力,帮助高校达成全方位精准育人的目标。

第二,数字智能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科学性和真实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同样也是判定高校实施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预测技术,打造一套流程完整、科学系统的适用于高校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细化、智能化的算法工具基于对高校学生学习数据与学校学工数据等海量、客观的数据资源进行精准采集与分析,建立涵盖多场景、多维度的信息采集系统和科学评价模型。信息采集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先进的无感采集、主动识别等技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行为共同开展信息追踪,精准、持续、实时聚焦双方主观态度、思想行为和需求情感等各方面的变化,为科学评价模型提供多元化、可视化、定量化的评价指标。在某些特定时间节点上,当受教育者心理、行为和思想活动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和起伏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出现偏差时,科学评价模型会立即提醒教育者注意观察教育对象,及时反思和调整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过程,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创新性和现代性高质量发展,更细、更深、更准地评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更加强调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本,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效果。

(作者:刘克方,何海,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1345”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01001387;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媒体语境下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地方型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A0515)

网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四个精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6126

相关内容

“智能思政”赋能思政教育
中国教育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
学术探讨|利用大数据驱动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数字化:重塑教育生态,驱动高质量发展
教育学 | 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中国教育报:数字化如何让课后服务精准又精彩
数字化教学:教育技术赋能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发展
我国高校教师数字技能研究图景、趋势与展望―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数字化赋能 教育更智慧
“双减”背景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