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自制食品需谨慎
食品添加剂过多需谨慎购买。 #生活常识# #购物消费技巧# #健康食品购买指南#
购买自制食品需谨慎
来源:亦城时报 时间:2022年07月30日 06:00
随着以电商平台、新零售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民间传统手工小吃、农家自产红薯粉、博主秘制私房菜等各类自制食品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短视频平台上推广出售的案例已屡见不鲜。“纯绿色”“无添加”“全手工”“独家秘制”等字眼赚足了“吃货”们的眼球,也带来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人们在购买自制食品时,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1手工月饼更健康
手工制作的月饼如果消毒工作不到位,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引起食物中毒。制造者健康状况不明。另外,包装也有风险。自封条式封口的月饼包装很难达到密封效果,容易在贮存和运输环节中导致月饼受潮发霉。
误区2自制药酒能治病
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补药就能泡酒,然而很多中药含有毒性,不宜入酒。例如,用乌头泡制药酒来治风湿疼痛,但普通炖煮加工方式难以戒除乌头碱的毒性,特别是乌头碱易溶于酒精,一旦处理不当,易导致中毒。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既未提倡也未允许普通民众及各类酒店、餐馆自行配制药酒。
误区3零添加不代表食品可靠
当今食品工业领域很难做到真正的“零添加”,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和添加成分,主打“零添加”,实际上就是伪概念。一些家庭、小作坊因生产条件、消毒设施较为简陋,生产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误区4自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选购绿色食品,一方面要看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识,另一方面要看认证机构。食品在包装上都印有绿色食品标识,绿色食品唯一认证机构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网络上的自制食品由于生产条件、食品来源不明等很难成为绿色食品。
避免陷入以上误区的同时,要警惕自制食品的两大风险——
风险1食品生产经营者没有资质
除特殊情况外,大多是自制食品的经营者没有固定的生产场所。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没有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就是违法行为。生产的自制食品不在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内,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往往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风险2容易买到三无产品
部分商家食品外包装上未标注产地、生产日期、配料,也没有附上商家的联系方式或质量合格证明等,这些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及无生产厂家的就是“三无”自制食品。很多自制食品的商家不具备专业的设备及专业制作知识,导致这类“三无”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在网购自制食品时应怎么做呢?
购买时做到“四看”
尽量选择在有正规资质、成规模的网购平台浏览购买。查看并核实店家是否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注意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多关注跨度时间较长的“追加评价”。询问发货地址,查看是否与证照上提供的一致。
收货后做到“四问”
产品有无特殊运输需求,尤其是要求冷链运送食品的运输全程是否达到要求?外包装是否良好无破损?产品包装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是否在保质期内?
转自科普中国
相关新闻网址:购买自制食品需谨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7217
相关内容
个性化二手车购买需谨慎个性化二手车购买需谨慎避免购买三种车
连天红:选购红木家具需谨慎
二手物品,谨慎购买,看完之后,细思极恐
装修材料哪里买比较好 网上购买装修材料需谨慎
奢侈品低价租赁:你愿意买单吗? 但下单需谨慎
有机绿色食品成时尚 业内建议购买仍需谨慎
网上购物需谨慎,教你“三招”避风险
购买保健食品需谨慎:66条健康素养指南
客厅这3种家具“可买可不买”,实用性不是很大,入手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