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图书奖5岁了,生日愿望是“更新一点”
菜刀钝了,磨一磨锋利更方便 #生活技巧# #烹饪技巧分享# #厨房小白指南#
+关注

近日,2025刀锋图书奖推荐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讨论会,并为推委会主席及成员颁发聘书。
✎作者 | L✎编辑 | 朱人奉不久前,一个视频在B站上走红。对着镜头,up主讲述了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他凭借才华从小地方走向大城市,历经波折,最终又铩羽而归。就在观者为此唏嘘不已的时候,他在视频的末尾补充道:“很抱歉,以这种方式带你读完了巴尔扎克的《幻灭》。”这时,所有人才意识到,实际上,up主是将文学巨著改为个人经历,以说书人的方式还原了这一故事。尽管其讲述真假参半,却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这也从侧面显示,文学或许从来就没有式微过,它只是不断地以更新的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从而被更多人阅读。那些承载了人类智识与文明成果的图书也应如此。当我们谈论AI会对图书造成何种冲击、流量能对书籍带来哪些影响时,我们内心的呼声,其实也依然是期望图书出版行业可以变得更新一点。

2025刀锋图书奖推荐委员会聘书颁发仪式在南方出版传媒北京中心举办。(图/新周刊)
7月6日,新周刊召集2025刀锋图书奖推荐委员会中来自文、史、哲、演艺等领域的专家,齐聚南方出版传媒北京中心,举行了本届推委会的第一次讨论会,并为推荐委员会主席(下称“推委会主席”)和推荐委员会成员(下称“推委”)颁发了聘书。

南方出版传媒北京中心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沙滩后街22号,与故宫、北大红楼、中国美术馆等地标比邻。(图/新周刊)

2025年是新周刊刀锋图书奖创办的第五年。过去四年,无论是“低音与棱角”“众声与独白”“浮光与永恒”,还是 “壮阔的平凡”,刀锋图书奖每年都以更新锐、更切中时代的主题,去关注社会上的真实表达。今年4月18日,2024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在武汉举办,推委会主席李修文宣布,2025刀锋图书奖的主题为“假如我是新的”。他认为:“‘假如我是新的’,将视一切变化为常态、为机遇、为探险。‘我’既是亲历者,也是塑造者——‘新’不仅是一种必然趋势,更是一种变革力量,意味着新的连接、新的规则、新的书写、新的故事,正在等待诞生。‘假如我是新的’,是让自己变成一条流动的大河,让浪潮变化成为冲刷出新河床的力量。”



出席聘书颁发仪式的推委会成员,从左至右为:张向荣、刘滨滨、王一楠、陈英、李修文、祝羽捷、齐康、王小伟。(图/新周刊)
2025刀锋图书奖推荐委员会共有15名成员,还包括陈以侃(书评人、译者)、都靓(作家、文学博主)、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岳雯(评论家、《文艺报》副总编辑)、左靖(策展人、《碧山》主编、安徽大学副教授)和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各自的专长,也在长期的阅读与写作中形成了独有的知识结构。这使得刀锋图书奖能以更锐利的眼光去发现最有价值的图书作品。

在聘书颁发仪式后,推委们共同探讨了今年刀锋图书奖的主题“假如我是新的”。推委主席李修文先是回顾了上一届的荣誉典礼和年度主题“壮阔的平凡”。他认为,2024刀锋图书奖的荣誉获得者,如年度评论家、年度作家、年度社科学者等,他们的研究和著述,都切中了近年来的社会流变,是当之无愧的。在李修文看来,刀锋图书奖的历年主题既跟随着时代,又时刻注意时代变化的律动。“假如我是新的”更是如此。李修文说:“刀锋图书奖应该呼唤创造力,无论是书写上的创新,还是新的作家、新的材料、新的文本,都可能成为时代精神的一部分。”

李修文主席主持讨论会。(图/新周刊)
对于主题,祝羽捷表示,“在出版业遇到很多困难的当下,我们更要捍卫新的写作。今年4月《新周刊》杂志的刀锋图书奖特刊,封面标题就是‘不做二手读者’,我们也不要做二手作者。只有保护好原创性,才会有更好的、更新的作品出现。”
策展人、文化学者、作家祝羽捷。(图/新周刊)
齐康曾在书店里看到一套鲁迅作品的“口袋书”,便从媒介的角度出发,提出希望可以增设一个与装帧设计相关的奖项:“装帧固化着纸媒的某些特性,是联结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传统的、经典的要素不应被忽略,或许也是对于出版业态的尊重和保护。”
制片人、爱奇艺灿然工作室总经理齐康。(图/新周刊)
陈英则认为,“新”可以从语言层面、思想层面和叙事层面去考量。她以《不再踏入流量的河》《经历晚年的孩子》《健康综合征》等作品为例,希望刀锋图书奖关注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变化的新作品。
译者、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陈英。(图/新周刊)
作为书店人,刘滨滨说:“‘新’关于未来、关于环境、关于AI。文学创作需要关注的是科技对人性有何激发。另外,我们也需要关注到人际关系的变化、两性关系的多样化等等。当然,那些日常边缘写作的领域,反映个性的“私小说”,也同样值得关注。”
SKP RENDEZ-VOUS书店和画廊负责人刘滨滨。(图/新周刊)
当很多推委阐释“新”的时候,张向荣将对主题的关注聚焦在了“假如”上,他说:“有这样一些人或是群体,十年磨一剑,他可能是个旧人,但拿出的作品却是新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想象更多的可能,让他们多跟大众做分享,让更多人看见老作者的新作品。”
作家、书评人张向荣。(图/新周刊)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对谈,共创类的书籍也变得越来越多。王小伟提议,给这部分人一些关注,“鼓励这些人慢慢走出来,他们还是有表达的欲望的,让他们参与到公众话语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图/新周刊)
同为学者的严飞,则分析了新与旧的关系。他说:“那些敢于自我突破,尝试冒险创作的作者,其实也是一种‘新’。比如说有的作者原本只写专业的学术论文,而新作品却是非虚构写作,或者是诗歌,开始进入全新的领域。这种自我创新就值得被看见。”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图/新周刊)
在王一楠的观察中,上海的书店早已不仅仅卖书,里面还有咖啡、酒、文创、时装等,这让她意识到,刀锋图书奖应该多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让年轻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场域通过刀锋图书奖得到更多的传播。跟有趣的人聊天,听有趣的人分享故事,这也是一种‘新’。”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制作人王一楠。(图/新周刊)
新周刊副总编辑吴慧说:“整体来说,刀锋的‘新’绝不是单纯地在文化领域,而是更加贴近社会肌理的变化,深入现实生活。对当下热点,刀锋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切入,在场、发声。”
当天,推委们在“假如我是新的”主题之下,还讨论了刀锋图书奖夏季榜单,推选了不少契合主题的作者与作品。这份即将于7月中下旬发布的榜单,也由此成为刀锋图书奖焕新的刻度。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刀锋图书奖5岁了,生日愿望是“更新一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3350
相关内容
2025年《刀锋秀》预览:一场真正的国际刀具盛会“争做小小低碳先锋”——旧书再利用图书交换志愿活动
教育部关注,这群“书籍医者”用巧手修补岁月残损
捐赠爱心图书策划方案2021最新(5篇)
磁条与收集刀。悬挂磁条与一套锋利的刀图片
废品回收点挑书捐爱心图书的济南老人钱玉田,获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旧书换新颜 你我在行动——我校读书爱好者协会开展修补书籍学雷锋志愿活动
共享书屋图书整理一新,为小志愿者点赞
抓住最后一个亲子共读期(5-6岁书单)
让一本破损的书焕发新生,小布们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