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pdf
艺术审美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审美#
2 0 1 5 9 文艺 生 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理 论 新 探 论我 国的 日常生活 审美化 秦 叶 ( 山 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山 东 济南 2 5 0 0 1 4 ) 摘 要: “ 日常生活审美化” 最早 由英 国学者迈 克・ 费瑟斯 通提 出, 并对其进 行 了三种 意义的阐释 。这一命题 引入 中国引 起 了很 多争论 , 诸 多学者都 对 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 了一 系列的阐释 , 发表 了自己的见解 , 但 最终达 成的共识 甚少。本 文 主要从什 么是 日常生活审 美化和谁的 日常 生活 审美化 了两个方面对 中国的 日常生活 审美化现 象进行 分析 。 关键词 : 日常 生 活 审 美化 ; 倡导者 ; 质疑 者; 中产 阶 层 中图 分 类 号 : B 8 3 4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2 7 — 0 2 7 3 — 0 1 “ 日常 生活审美化 ”这一命题 引入 中国已有十余 年 的光 阴 了, 学术界针对这一命题也展开 了激烈 的讨论 与辩 驳 , 我们从什 么是 日常生 活审美化 和谁 的 日常生 活审美化 了两方面讨论 这一 西方命题是 否适合 中国的现实。 一 识 分子” , 他们不仅 自身讲究 日常生活 的质量和品位 , 而且还 担 当着将这种审美生活方式推 向市场的媒 介人 的角色 ,他们 大多 通过 自身所从事 的广播 电视业 、 广告业 、 娱乐业 等文化产业 极力 宣传时 尚、 品位 , 并 消解高雅文化 与大众文化 的界 限, 缩短 日常 生活和艺术之 间的距离 。第 四, “ 城市居 民” 生活水平提高后 , 他 们不仅希望通过经 济 、 政治、 文化 因素来体现 自身 的身份 , 而且 、 什 么 是 日常 生 活 审 美 化 E t 常生 活审美化这一命 题最早 由英 国学者迈 克 ・ 费瑟斯 通 提出, 成 为 近 年 来 学 术 界 讨 论 的热 门话 题 。 也希 望通过商 品中所包含的符号因素来 进行 体现 ,这是 日常生 活审美化 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心态。 由是观之 ,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 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的, 没有 一 定 的 物 质 基 础 , 谈 论 日常 生 活 审 美 化 只 是 痴 人 说 梦 。 关 于什 么是 E t 常生活审美化 ,费瑟斯通从三种意义上 进行 了 阐释 。首 先 , 指 那 些 艺 术 的亚 文 化 , 即 一 战 以来 出现 的达 达 主 义、 历史先锋派及超 现实主义运动 , 杜 尚的 ” 现成 品艺术 ” 将其 淋 漓尽致 的表现 出来 。其次 , 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 品的谋划 。即 用艺术 的精 神来 改造 和美 化生活。 第三 , 指充斥当代 1 9常生活之 经 纬的符号 与影像之 流。 受大众传媒 的影响 , 即商品的符号价值 超越其使用价值 , 占据主导性地位 。 笔者认 为 , 可 以从 两 个 层 面 理 解 日常 生 活 审 美 化 : ( 1 ) “ E t 常 生 活” 审美化 , 即艺术 和审美进入 到 E l 常生活 中 , 这种 审美不再 局 限于对高档 品 、 奢侈品和艺术品 的审美 , 而是扩大到 日常 生活 从哲学渊源来 说 , 马克思 、 恩格斯在 《 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 ( 第 1 卷 )中已经提到了个体物质生活 的重要性 , “ 人们 为了能够 创 造历 史 ’ , 必须能够生活。 但 是 为 了生 活 , 首 先 就 需 要 吃 喝 住 穿 以 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 历史 活动就是 满足这些 需要 的资 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 身” 。 审美活动亦是如此 , 只有温饱问题解 决了 , 生 活质量提高 了, 人们才会 去审美 , 也才有 能力对 日常生 活进 行 审 美 。 中, 扩 大到与普通 大众 息息相关 的衣食住行 等方面来 ; ( 2 ) 日常 生 活“ 审美化” , 即人 们 在 普 通 的生 活 中也 开 始 进 行 审 美 , 对 日常 三、 结语 结合 中国的社会现状 , 笔者认为 , 日常生 活审美化是属 于当 代 中国社会 中新兴 的中产阶层 的文化 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 这 是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 适用 范围。这在倡 导者 与质 疑者 的论 争 中都可 以找到证据 : 倡导者陶东风先生曾声明 白己所说的“ 1 3 常生 活 审 美 化 ” 主要 发 生 在 中 国 的大 城 市 , 并 不 是 整 个 中 国 的普 生 活用 品不再 只关注 它的实用价值 ,而是在 关注它 的实用价值 之余 开始关 注它的审美价值 , 甚 至象征身份 、 地位 的符号价值 。 所以,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要审美 , 而且要体现在 日常生活 中。 二、 谁 的 日常生活 审美化 了 虽 然在 “ 日常生活 审美 化” 上专家学者 们存在不 同的见解 , 但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 的观点 中都暗含 日常生活 审美 化是 ” 城 市居 民 ” ( 即 中产 阶 层 ) 的 日常 生 活 审 美 化 。 遍现实 , 自己的主要考察对 象是 ” 新 型文化媒介人 ” ; 质疑者姜 文振 同样认为“ 弱势群体” 没有足够 的经济实力对 自己的 日常生 活进行审美 , 它是 “ 城市居民” 的 生 活 方式 。 因 此 , 是 中产 阶层 的 日常 生 活 审 美 化 了 。 a常生活审美化 已不再只是消费社会所专有 的一种文化现 l 象, 在 中国 , 至少 在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等这样 的消 费文化发 达的大城市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笔者认为这 主要基 于 四方面 的 原因 : 首先 , 经济发展水平高 , 城市化进 程推进快 , 文化资本投入 大。 在 这样 的大城市中 , 经济发展水平 明显高于二 、 三线城 市 , 更 多 的艺术元 素 、 时 尚、 新潮等被 融合进商 品的包 装 , 整合进 购物 广场 、 休 闲娱乐 会所甚至是 城市规划 中 , 因此 , 在这样 的城 市 中 出现了诸如北京的 7 9 8一些艺术 聚集 区。 其次 , 中产阶层队伍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引人 中国后虽然进行 了激烈 的争论 ,但 目 前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 ,因为很多 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 的 解释 , 比如谁 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 了 , 在多大程度 上审美化 了 , 日 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在 中国是否存在 “ 水土不服” 的现象等 等, 这一 系列 的问题都有待于解决 。因此 , 关于 日常生活审美化 的讨论在未来将有很长 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 [ 1 ] 陶东风 . 1 3 常生活 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 艺学 的 学科反思 【 J ] . 浙江社会科 学, 2 0 0 2 ( 0 1 ) . 断壮大。 随着生 活水平 的提高 和经 济的发展 , 中国的中产阶层队 伍不 断壮大 , 他们有一定 的物质基础 , 并且有较高 的文化水平 和 欣 赏能力 , 他们积极主动地包装 自己的 日常生 活 , 从家居装饰 到 服装 服饰 再到身体 美容 ,随处可见 日常生活审美化 的踪影 。第 三, “ 新兴 文化媒介人 ” 的推动和传播 。布迪厄称他们 为“ 新 型知 2 73
网址:论我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pdf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6616
相关内容
视觉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pdf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doc
日常生活审美化论文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
试论“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
日常生活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