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亲近自然,焦虑越易消失
骑行或骑马穿越森林,亲近自然 #生活乐趣# #大自然探索#
越亲近自然,焦虑越易消失
大自然具有无穷无尽的美,能给人们疲惫的心灵带来抚慰。
王维诗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人皆以为王维只是在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实则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人心中禅心与禅境的完美融合。这首诗的境界之所以如此静谧、深远,原因在于诗人心无挂碍,眼中唯有山间花落、月出、鸟鸣交织的美丽,不见人生的烦恼。
许多禅修之人,修行多年,仍难以达到自悟的境界,这是因为他们受制于俗世的牵绊,心生浮躁,缺乏清净、纯洁的安详。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日从自家花园采摘鲜花供奉于寺院。一天,当她将花送至佛殿时,恰遇无德禅师从法堂走出,无德禅师欣喜地说:“你每日如此虔诚地以鲜花供佛,据佛典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将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闻言,喜不自胜,答道:“每次来此礼佛,我都觉得心灵如被洗涤般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境便烦乱起来。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花礼佛,对花草应有几分了解,现问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每日更换清水,并在换水时剪去花梗末端的一截,因为这截花梗已然腐烂,腐烂后水分难以吸收,花朵便会迅速凋谢。”
无德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灵亦是同理。我们生活的环境犹如瓶中之水,而我们便是那瓶中的花。唯有不断净化内心,改变自身气质,并持续地进行忏悔与自我检讨,摒弃陋习与缺点,方能持续汲取大自然的滋养。”
信徒闻言,顿时豁然开朗。无德禅师的教诲宛如一汪清冽的山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确实,若想心灵永葆纯洁,就必须不断忏悔,改正自身不足。如此一来,无论生活如何纷繁复杂,皆可化作点缀心灵的花朵,映衬出心灵之美。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都市的喧嚣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常常令人感到焦虑不安。适度地远离繁华的尘世,亲近大自然,享受其带来的乐趣,无疑是品味生活的一种绝佳方式。以下是在自然中放松身心的几种方法:
首先,当感到空虚或焦躁时,不妨走进自然,欣赏其壮丽的景色,感受其宽广的胸怀,心情便会随之愉悦,所有的苦闷和阴霾也会随之消散。
其次,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地平线,凝视自然地形和色彩的变幻,感受自然的芬芳与声音,便能体验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从而有效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再次,仰望天际时,可以想象眼部肌肉已完全释放紧张。在古代,面对大自然时产生的渺小感几乎令人畏惧,而如今,面对一泻千里的瀑布或高耸的悬崖峭壁,我们依然心生敬畏。站在它们脚下,我们能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我,调整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停留的时间越长,焦虑便会离我们越远。
网址:越亲近自然,焦虑越易消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9444
相关内容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深度好文!
自然,为何离我们越来越远?
1个缺席的父亲+1个焦虑的母亲=1个失控的孩子
超越焦虑的三个人生策略
心理学家胡慎之: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分享】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深度好文)
深夜EMO:为什么越熬夜越焦虑?情绪管理与健康生活指南
城市家庭的教育=“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读后感:越忙录,越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