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囤积”越囤越焦虑
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趋势#
“深度好文”“必备金句”“赶紧收藏”……上网冲浪,每每看到这样的标题,你是否总有“一键码住”的冲动,但收藏之后再未打开?近日,有网友发起了“数字囤积症”的讨论,引发不少人共鸣。
“数字囤积症”,简言之,是指热衷收藏数字文件信息,以为“某天可能会用得上”。对于有类似症状的个体,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数字仓鼠”。他们乐此不疲地在赛博空间囤积精神食粮。
说起来,囤积症也不是什么新现象。过去,“50后”们爱收藏旧纸袋、塑料瓶,甚至专门辟出空间予以储存;不少“80后”,也曾将糖纸、卡牌、奶茶袋、快递箱列入收藏榜。如今,网络原住民又把囤积习惯延伸到数字空间,所囤之物从实体物品变成了电子内容,本质上并无二致。
为什么大家忍不住“囤囤囤”?有人搬出心理学,认为囤积是动物的求生本能,人类也不例外,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人立足情绪价值,直言舍不得删除的电子物件,承载着人们的依恋情绪。除此之外,许多研究还指出,电子囤物也是社会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化的产物。这不难理解:有点价值的信息、暂时来不及学习的知识,都可能一转眼就消失在数字海洋里,“码住”就保住了主动权;又因为信息获取和存储的便利,浑然不觉间就过度积累了。只不过,采撷日复一日,网盘空间越塞越满,干货琳琅满目却压根儿来不及“消化”。
信息的汪洋里,“电子水滴”永远不嫌多。20世纪70年代,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曾以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形式,传达出工业化给传统社会带来的知识碾压。而今的信息社会,短短一天之内,大部分人接收到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100年前的人在10年时间所接收到的总和。数字世界如此浩瀚,我们的时间总显短缺,害怕落伍的焦虑因此弥散。加之随着新技术迭代,知识付费走热,焦虑被做成了生意,营销狂轰滥炸、不断撩拨,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化身“收藏家”,把“随手码住”当成了消融不安的“慰藉茶”。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何在爆炸的信息中,多一分掌控,少一分盲从;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捆绑,或许是数字时代的必修课。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夹不再吃灰,有些网友当起了“吹灰人”,打卡督促自己定期整理干货帖;还有人建议大家从“仓鼠”转型为“思考者”,通过深度学习让知识真正为我所用。总之,要成为独立的个体,而非信息的奴隶。
如果你的“数字仓库”也满了,来一场“断舍离”吧。精简心绪、轻装前行,或许能把握更轻松丰盈的生活。(雨馨)
网址:“数字囤积”越囤越焦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69218
相关内容
你电子囤物吗?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有数字囤积的习惯避免“数字囤积”,信息时代要学会定期“数字断舍离”
数字囤积的危害与解决:如何通过断舍离优化数字生活
【求是之声】“数字囤积症”来袭,你准备好了么
“收藏夹,还是遗忘角?”——用户何以热衷数字囤积
【光明观澜】数字囤积需要断舍离吗
囤积症|爱囤东西只是习惯问题吗?
内存已满舍不得删,你是否患上了“数字囤积症”丨睡前聊一会儿
买不够、扔不掉……警惕囤积症!
孕期必囤的十大神器,告别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