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加速蝶变
3D打印技术改变了制造业,产品设计和制造更加灵活快速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改变工作方式#
(来源:新华日报)
(横扇街道供图)
□ 周成瑜 肖甜
在位于吴江区横扇街道菀坪社区服务中心的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规划建设工作组办公室,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工作组成员们围着菀坪片区规划图,热烈讨论违建拆除、“散乱污”企业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时而指着图纸比划,时而翻看手中的数据材料,笔记本上记满了待办事项,时不我待的干事热情扑面而来。
菀坪,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缝纫机之乡”,如今正经历着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今年4月,吴江太湖新城、横扇街道联合成立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规划建设工作组,下设综合管理组(检查督导组)、产业更新组、环境整治组、村社整治组4个专项工作组,抽调精干力量进驻菀坪片区,通过产业更新与环境治理“双轮驱动”,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筑巢引凤”。
勠力同心挂图作战
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撤并乡镇,菀坪片区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原有的基层治理体系相对薄弱,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足;另一方面,长期粗放式发展积累下的“历史欠账”亟待解决——低效用地、违章搭建、产业散乱等问题犹如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成为片区转型升级路上必须跨越的沟坎。
越是困难重重,越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驻菀坪后,工作组采取挂图作战、分片包干、分责到人的推进机制,建立“责任清单—进度清单—问题清单”的闭环管理体系,并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形成工作周报,确保各项攻坚任务落实落细。
横扇研究制定《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规划建设工作方案》,街道综安办、建管办、城乡办等部门重点围绕违法建设拆除、“散乱污”企业整治、沿线环境卫生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内容,与工作组一道打好产业区优化提升“组合拳”。
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来了3个多月,46个地块,每个都跑了不下两遍。情况摸熟了,工作开展起来才更顺畅嘛。”自打进入工作组,90后年轻干部陈琦几乎每天都在跑地块、看企业。在此过程中,他也学会了不少与企业打交道的技巧:“不能用‘我要你整治’的姿态去沟通,而是应该抱着‘我帮你解决问题’的态度,更多地站在企业的立场思考解决方式,把政策底线讲清,把利害关系讲透,这样企业才更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推进治理,干部们是循循善诱的“引导员”;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时,他们则化身雷厉风行的“行动派”。今年4月,得知本地一家烘焙连锁品牌正在为新项目寻找落户地块,工作组迅速对接了解需求,并推荐了位于菀坪同安东路占地9.9亩的一处地块。在工作组的牵线下,该意向企业与地块所属方开展了多轮谈判,并最终在今年5月签署地块转让协议。
一个月促成项目落地,背后下的功夫可不少。“为了加快签约进度,我们不仅每次谈判都参与,还会根据前一轮的讨论结果,提前设置好重点议题。”工作组产业更新小组工作人员介绍,谈判过程中,工作组既扮演“老娘舅”的角色,当双方遇到分歧时居中协调;又主动当好“服务员”,链接职能部门、第三方机构、律师等资源,在产权分割、价格评估、转让流程等方面及时答疑解惑。正是这些努力,谈判才得以有序、快速推进,让低效用地重获新生。
科技赋能精细治理
除了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规划建设工作还积极向科技要效能,提升治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水平。
最近,工作组综合管理组(检查督导组)成员沈晨希再次来到菀西路一家精密制造企业检查,确认此前发现的违建已全部拆除后,他拍下现场照片上传至“三色智治—网格信息互通联动处置系统”,对整治任务进行闭环销号。
“三色智治”是横扇基层治理数字化的一张名片。早在2023年,依托大数据平台,横扇上线“三色治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督查扣分,将“体检”后的沿街商铺从优到差,动态标记为绿、黄、红三种不同状态分类施策。2024年,街道进一步拓展“三色治理”新的应用场景,打造“三色智治—网格信息互通联动处置系统”智能数据平台,联动“六化”建设、环境治理、小区管理等不同领域,推动全民参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如今,居民可以直接通过“随手拍”反映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问题,系统则会自动根据问题类型判断责任部门并下发工单。
如此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平台,自然要好好利用起来。横扇特别在平台开设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规划建设工作组专属账户,探索开发闭环销号功能,实现对各项攻坚任务的精准管理。打开平台,每一个上报的工单都有编号,上报人、上报时间、截止时间、事件地址等信息一目了然,问题处置前后的图片对比清晰。利用平台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剖析产业区内的各类问题,自动形成关键词云,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目前,工作组已累计在“三色智治—网格信息互通联动处置系统”中上传工单314项,哪些问题已整治销号,哪些还需加强共建,透过平台一目了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空中哨兵”也来支援。近日,横扇街道办事处楼顶的无人机机场内,一架挂载广角、变焦、红外“三合一”多功能镜头的无人机缓缓起飞,根据提前设定好的线路,前往菀坪片区开展“侦察”,待完成一系列任务便自动返航。目前,横扇已建成3个无人机场,并全部接入吴江区低空服务一体化平台,可借助97种AI算法模型,一键调度无人机对横扇全域开展多场景的巡查任务。利用这一“黑科技”,工作组拓宽了动态发现问题的渠道,拉起一张全天候、全视角、全地形的监测网络。
3个多月来,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5个企业地块完成更新,总面积达135.38亩,多家自主更新企业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并开工建设;堵塞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的违建大面积清除,“散乱污”企业的整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发展质量大幅提升。
“三生融合”惠民利民
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名字听起来工业味十足,但它的规划建设工作却不仅仅局限于产业发展层面,而是涵盖了整个菀坪片区的城镇功能品质提升和形象重塑,蕴含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好愿景。
城镇面貌怎么样,交通干线是最直观的展示“窗口”。菀坪片区农业资源丰富,干线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果园、农庄,可由于原先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其间的看护房、种植大棚“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成为沿线环境的重点提升内容。
“不搞‘一刀切’,怎么改、怎么提升,我们和农户一起商量。”工作组环境整治组成员曹凯介绍,前期组员们联合菀坪各村密集走访沿线果园、农庄,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一户一档”,精准指导农户进行环境优化。以位于同安西路的高俊家庭农场为例,农户自主拆除了违建的看护房,并计划按照相关标准改造种植大棚,统一高度、跨度、外观等,提升农场的整体观感。
关于“一户一档”,曹凯还回忆了一个温馨的小故事:某个农户的土地承包即将到期,工作组准备将不符合规范的大棚进行拆除,但得知部分大棚里还种着西瓜并已开始坐果,便当即决定宽限一个月时间,待瓜果成熟采摘后再实施拆除工作,保障农户的个人利益。
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工作组一手抓环境面貌优化,另一手则大力谋划提升菀坪片区的人居品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修补破损路面,守护交通出行安全;开展雨水管改造,解决雨天积水问题;开挖老旧小区截水沟,保障居民防汛安全……一桩又一桩实事不仅为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更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近阶段,工作组还打算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在菀坪同安西路与洞庭路交接处打造一处流动摊贩疏导点,配套建设停车场、路灯、公厕、配电房等基础设施,推动流动摊贩有序管理的同时,为周边居民、企业员工提供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今后,我们不仅要深化治理,更要扫除企业、群众的心理隔阂,凝聚发展共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工作组组长、横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端公说,工作组将继续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推进治理,用真诚的态度、细致的服务,引导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加快实现产业转型、环境优化、配套升级,把菀坪打造成为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示范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区加速蝶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5458
相关内容
江苏苏州:常熟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三十而“丽”: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因绿而美
江苏苏州:抢抓RCEP生效机遇 推动苏州自贸片区发展“加速跑”
“空间蝶变 战新加速”——2024年罗湖区招商投资考察活动举行
家居行业加速蝶变 智能化、自动化成未来趋势
惠州十大产业园区 惠州工业园区在哪里 惠州有哪些产业园
广州国际制冷展将盛大开幕,见证AI赋能制冷行业,探索智能智造转型之路
赋能智慧出行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智能车联网发展高地
亮相进博会 全球首款视觉AI智能清洁机器人苏州造
存款利率下调,苏州湾首洋房生活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