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当“数字神经网”覆盖校园

发布时间:2025-07-21 17:14

5G网络已覆盖全国多数城市,网速大幅提升 #生活常识# #科技资讯#

为学生家长统一发送学校放假安排、提醒家长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根据期末成绩制定下学期教学方案……暑假伊始,浙江诸暨海亮实验中学教师郭晓明的工作依旧不少,但幸好身边多了位“得力帮手”。

郭晓明在“嗨家校”上操作。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郭晓明在“嗨家校”上操作。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现在都在这上面处理了。以前我们是一对一线上‘家访’,现在则是‘朋友圈’一键分享。”办公室里,郭晓明打开手机里的“嗨家校”应用。不多时,通知公告页面右下角显示已有30余人查看了信息。

“这要在以前可不轻松。在家长群里经常一条信息发出去,底下一连串‘收到’,很多重要内容都被‘盖’过去了。”郭晓明回忆道,“现在家长群都省了。在‘嗨家校’上一眼就能看到哪些家长已读、哪些未读,还能一键提醒,既省心又省力。”

郭晓明在“嗨家校”上操作。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郭晓明在“嗨家校”上操作。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曾经,家长群常常变成老师的‘加班群’、家长的‘夸夸群’,家校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家校协同缺乏有效抓手等问题。”海亮实验中学副校长倪培刚对此深有感触。此外,教师面对请假、成绩反馈等大量需要人工操作的流程,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基于这些痛点难点,2022年,“嗨家校”作为海亮科技服务集团(简称“海亮科服”)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家校交流平台,在海亮实验中学启动了首批试点。经过三年的功能迭代和流程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慧校园管理方案。

据了解,“嗨家校”丰富完善了家长群所建立起来的家校沟通机制,提供了通知公告、班级相册、电子签名、线上请假、校长信箱、分享学情等多项功能,实现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高效互动、精准协同。

“我们在启用‘嗨家校’之初,就是希望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好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倪培刚介绍,目前在“嗨家校”上,海亮实验中学5700余名学生的背后,绑定着10000多个家长账号。家长可实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排名趋势;学生处、团委、后勤等部门重要信息及时送达家长;告家长书等事务云端一键完成;请假流程在学校各部门间在线流转、效率提升90%。“这说明家长和老师是真觉得好用,不是学校要求用,是大家主动要用。”

倪培刚在“数智海实”展厅介绍学校数字化产品。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倪培刚在“数智海实”展厅介绍学校数字化产品。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通过数据归集、流程自动化、多层信息显示等运行机制,“嗨家校”不仅增强了校园管理的数字赋能,也为制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流程优化和迭代,显著提升了管理效能。

“当然,我们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关键是要聚焦教学真实需求。数字化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够传递温暖的桥梁。”倪培刚表示。

“我们为每所学校构建了统一的数据底座,清晰管理学生数据档案,更精准地给予学生关心关注,提升教育效率与覆盖面。”海亮科技集团助理总裁陈颖表示,数字化不应该是“管理工具”的代名词,而更应该成为“情感连接器”。

以“嗨家校”为起点,海亮实验中学启用了从家校沟通、教学管理、学生成长等多维场景中延展出来的一整套数字化矩阵。

行走校园,百余间教室门外的“星魔方”智慧班牌格外显眼。这块可互动电子屏上有“电子课表”“通知公告”“每日食堂菜单”等,涉及18个校园生活高频场景,是名副其实的“校园数字化生活管家”。

学生在“星魔方”智慧班牌上操作。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学生在“星魔方”智慧班牌上操作。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到班打卡、查询分析成绩、与家长互动,操作很方便,屏幕上都能搞定。”高二学生王彦博表示,“期末考试前夕,班牌屏幕上每天都会显示老师制作的倒计时海报,再配上鼓励标语,我们看了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动力。”

“学校住校生多,长期住校情绪起伏也会比较大,有时候我们作为班主任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察觉到。”郭晓明表示,通过“星魔方”电子班牌,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家长发起文字和视频交流,“这种密切的情感连接,是之前体会不到的。”

据统计,近一年来,“星魔方”累计发布海报450余张,通知400余条,形成725个班级专属相册,学生给家长发送的消息总数超过200万条。同样,学校统一的数字底座也实现了信息在不同数字产品间的数据共享。

海亮实验中学。受访方供图

海亮实验中学。受访者供图

海亮实验中学与数字化的“过招”,不仅是一次技术实践,更是一次以“科技温度”撬动校园管理创新的深刻转型。

浙江省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行省份,连续多年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评比中排前列。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数字教育改革。《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浙江将加快智慧校园的迭代打造,并有序推进学习终端应用,广泛使用校园物联网和数据采集设备,推进各类终端的互联互通。

“我们在研发中始终强调‘接地气’,因为产品不是简单地堆砌功能,而是要形成闭环、建立连接。”陈颖认为,科技研发是要把最真实的家校教育需求转化成可实现的目标,让老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成长有迹可循,让家长的陪伴真实可感。据介绍,下一阶段,海亮科服将聚焦AI化、场景化、服务化三大研发方向,进一步丰富数字化教学产品功能,目前已推出“AI+未来课堂”“AI智能批改”“AI+教师提升”等多个使用场景。

2025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方案(2025—2029年)》,明确提出将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变革创新。

“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仍要回归教育本身。我们期望达到‘技术隐身,温度显形’。”陈颖表示。

从校园管理到教学模式,从家校互动到学生成长,数字化正加速推动教育的高效、精准与个性化发展,成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主引擎。

在数字化教育浪潮的推动下,作为数字化大省的浙江正扬帆向前。

(责编:王丽玮、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网址:行进中国|当“数字神经网”覆盖校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4318

相关内容

如何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物联网+井盖=?
央广财评|数字中国新图景:5G进阶、AI爆发、算力澎湃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数字文明中国实践】数字社会正在乘“数”而来
数字技术让校园生活更安全方便
网经社数字生活台第16期 《数字生活月刊》10月原创精品回顾 网经社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电商门户 互联网+智库
覆盖生活、就业、求学,朝阳区要打造“五宜”新朝阳
天翼数字生活公司携多款产品亮相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
“数字无锡”——全“数”前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