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生活圈”蓝图变现实!深中通道跨市公交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
景深控制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来实现,大光圈浅景深突出主体,小光圈深景深营造立体感 #生活知识# #摄影技巧# #摄影理论#
深中通道开通即将一周年,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随着珠江口东西岸互融互通进一步紧密,深中通道跨市公交客运量已于近日突破3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稳定保持在高位,单日最高客流量超1.7万人次。这不仅意味着深中跨市公交已成为两地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更标志着深中“一小时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写下生动注脚。
公交穿梭两地打造“同城生活”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深刻改变了珠江口东西岸的交通生态。深中跨市公交的同步开通,服务于实现两地深度互通的交通民生。根据深圳巴士集团“深巴出行小程序”后台数据,在这一年中,深中跨市公交专线累计发车11.2万余班次,营运里程超过700万公里。客流量持续快速增长,折射出深中两地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进一步频密。无论是每天往返于深中两地的上班族,还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对方城市休闲购物、旅游观光的市民,都成为了跨海大桥上的常客。
记者现场采访看到,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从中山乘公交前往深圳上班的乘客络绎不绝,他们如今已成为每天往来深中通道的一个特定乘客群体。家住中山的陈先生和另一半上班地分别是深圳宝安和中山东区,在通车以前是“周末”夫妻。如今,他们已告别“异地”生活,陈先生每天早上坐跨市公交经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到深圳转乘地铁到位于宝安的公司,晚上再坐公交下班回中山,“尽管每天早出晚归,但一家人早餐、晚餐能坐在一块儿吃了,跟在一个城市没有区别。”陈先生说。
据了解,深中跨市公交还于2024年下半年起推出了惠民月票政策,为频繁往返的乘客切实降低出行成本,以优质公共交通服务实打实地赋能两地协同、“同城”发展。
通勤专线、文旅专线覆盖多元需求
为满足深中两地交通一体化的强烈需求,一年来,深圳巴士集团与中山公交集团联合调研两地居民出行需求,不断优化跨市公交线路与站点布局,持续丰富接驳线路,湾区居民出行选择更加丰富化、多样化。
在深中通道开通之初2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深圳巴士集团第五分公司持续推出跨市公交新线路,服务两地互融互通。3月,开通了湾区未来科技城至前海湾地铁站T188线路,精准对接深中企业员工的日常通勤需求,以定时定点、高效直达的运营模式,大幅提升跨城通勤效率;6月,开通了前海湾地铁站至大梅沙的T192观光专线,轻松实现深中通道与大梅沙的无缝连接,构建起一条新的深中“观光休闲”走廊,便利珠江西岸游客来深圳休闲游玩。
截至目前,深中跨市公交已开行4条线路。T01A:深圳前海梦工场北区-中山博览中心枢纽;T01B(人才港专线):深圳前海梦工场北区-中山国际人才港;T01B(火炬专线):深圳前海梦工场北区-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T188:深圳前海湾地铁站总站-中山湾区未来科技城。
交通赋能湾区一体化提速发展
高效便民的深中跨市公交,日益成为湾区居民出行重要选择。根据南方航空近日统计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旅客到深圳机场乘机人数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乘坐南航深圳始发航班的中山旅客同比增长了2倍。
为进一步提升跨市公交服务效能,深圳巴士集团持续加大保障,研发“智能潮汐调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车流量与客流量数据,动态调整发车间隔,高峰期运力提升60%;针对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机制,保障运营安全率达99.9%;在技术革新方面,引入新能源车辆,推动车辆能耗降低35%,实现绿色低碳出行。
伶仃洋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背后是日益完善的深中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发达的公共交通,不仅在珠江东西岸掀起“串门热”,更促进了大湾区“黄金三角”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更高效便捷流动,创造了新机遇。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两地“软联通”,推进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融合发展,交通赋能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受访方供图)
网址:“一小时生活圈”蓝图变现实!深中通道跨市公交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6244
相关内容
跨市公交高位运行 更多通道正在规划 半小时生活圈稳了 湾区人的圈子大了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破千万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活力澎湃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愿景变现实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综合交通 交通逐步迈向高水平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愿景变现实
巴南高铁通车一年,到发旅客300余万人次
“大交通”打造环京一小时生活圈
坦克品牌全球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 开创中国越野新时代
绘就高质量发展“出行图”!长沙交通运输持续强化经济发展“先行官”作用
地铁“织线成网”串起市民美好生活 深圳地铁开通20载客流超206亿人次
振兴突破看沈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振兴路上美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