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方式一变,心梗少一半,医生告诫:这3条建议值得长期坚持!

发布时间:2025-07-25 11:53

瑜伽是全面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值得长期坚持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健康生活小知识# #瑜伽健身课程#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晚上几点睡觉比较好?我最近老听别人说,作息规律一点,心脏病少得多,真有这么神吗?”

问题提出者是一个中年人,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很晚,睡觉的时间总是没有固定的规律,偶尔,他会有些心悸和胸口不适,问自己是否是因为作息混乱引起的。

最近听到越来越多的健康建议,尤其是关于规律作息与心脏病的关系,他开始觉得可能有点道理。听起来,好像只要调整睡觉时间,心脏问题就能少一半?

其实,心脏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作息的规律性、睡眠的质量、睡眠时的行为等,都对心脏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不自觉地牺牲了睡眠时间,或者忽略了睡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对心脏健康产生的影响,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研究发现,睡眠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作息规律、适当的睡眠时长和避免睡前高风险行为,能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生率,这些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小改变,更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失眠、作息不规律、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是心脏病的潜在风险因素,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能够将心梗的发生率降低至原来的一半以上。

显然,良好的睡眠方式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比很多人想象中要大得多。

在谈及睡眠方式建议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规律的作息,很多人可能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偶尔晚睡也不碍事,反正第二天还能调整回来。

然而,长期的作息不规律会导致生物钟的紊乱,使得身体无法适应正常的生理周期,研究指出,睡眠时身体会分泌多种激素,其中包括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的激素。

如果作息不规律,激素分泌的时间就会紊乱,直接影响到心脏的健康,而且熬夜和长期不规律的作息,会让心脏处于一种持续的高负荷状态,增加心梗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数据显示,长期熬夜的中年人群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常规作息者的两倍以上。

而那些平时睡觉时间不固定,甚至经常因为工作或生活压力造成失眠的人群,他们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常常高于正常范围,而这一点会直接影响到心脏的血管健康。

维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晚上12点前上床、早上7点到8点起床,能够保证身体各项生理活动在最佳状态下进行,也有助于降低由作息不规律引发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第二条建议是控制睡眠时间,许多人常常认为,睡得时间越长,身体得到的休息就越好,实际上,过长的睡眠时间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研究发现,每晚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会大幅增加,事实上,适当的睡眠时间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正常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当保持在7到8小时之间。

如果睡眠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机能,还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睡眠过长与肥胖、高血糖等代谢问题紧密相关,而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睡眠过长的个体,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会显著上升,实验表明,长期过度睡眠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等危险因素直接相关,这些因素一旦积累,也会对心脏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合理的睡眠时间,不仅能帮助身体恢复精力,还能减少心脏病的风险,控制睡眠时间,让身体更好地得到修复。

第三条建议则是睡前避免高风险行为,许多人可能觉得睡觉前没有什么特殊的事项,完全是放松的时光,然而,实际上,睡前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临睡前的饮食、饮水以及情绪等方面,常常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隐性“罪魁祸首”。

睡前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会让心脏的负担加重,过多的油腻食物和盐分不仅会导致高血压,还会让血管更容易硬化。

夜间的胃肠道消化和新陈代谢过程相对较慢,消化食物需要更多的血液流向胃肠,如果在睡前大量进食,血液就会集中在胃肠区域,而心脏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提高心脏负担。

研究还发现,饭后立即躺下休息更是加重心脏负担的一个因素,临睡前最好避免暴饮暴食,晚餐时间也应尽量安排在晚上7点前。

睡前情绪激动、压力过大,也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焦虑、愤怒等情绪的爆发,会导致心脏的负担加重。

情绪激动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使心跳加速,血压上升,血管收缩,而这些都是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因此,睡前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的心理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心情不稳定、精神压力过大是导致心梗发作的一个隐形因素,研究发现,在心梗的前一天,大约有30%的患者出现了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这种情绪波动使得心脏的负担骤然增加,诱发了心脏病的发作。

因此,睡前一定要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保持放松和舒适的心态,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改变睡眠方式,不仅仅是延长睡眠时间或调整作息的规律性,真正影响心脏健康的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个人若能长期坚持规律作息、控制合理的睡眠时间、避免睡前的高风险行为,那么心脏健康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赵冬.急性心梗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22-09-15

网址:睡眠方式一变,心梗少一半,医生告诫:这3条建议值得长期坚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3269

相关内容

医生告诫:晚餐一换,心血管病少一半!这4种晚餐多吃,有益健康
告别睡眠危机,这些科学睡眠建议你一定要听!
脑梗与午睡有关?医生提醒:年纪大了的人,午睡时要多注意这几点
世界睡眠日丨江苏省人医专家呼吁:优质睡眠有益身心健康
长期睡眠不足 吃3类食物睡的香
这样睡5分钟=2小时!两位国医大师的睡眠方,助你一觉睡天亮~
24条良心减肥建议,做到一半就能瘦30斤,最后一条必须知道!
中医告诉你最养生的睡眠方式
医生建议血糖高的人,要牢记:晨起2不要,睡前2不宜,日常3坚持
中国心梗救治日:专家提醒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心梗威胁 西安新闻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