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著作赋能一流课程
研究著名摄影师的作品,吸取灵感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旅行摄影课程#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厚重的学术研究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山东艺术学院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电视剧史”的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答案,其核心支撑之一,是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时代生活的审美表意——改革开放以来都市题材电视剧研究》的教学转化。这部聚焦改革开放40多年都市剧发展的专著,以扎实学理为课程奠定学术根基,让学术成果走进课堂。专著作者、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磊同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使国家级科研成果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形成了相互支撑。
“中国电视剧史”以时间为脉络梳理电视剧演进,尤其注重解析不同时代作品的文化内涵。而《时代生活的审美表意》以改革开放以来的都市剧为研究对象,恰好提供了系统性学术支撑,将“改革实践—文化表达—传统创新”联动框架,直接融入课程教学。在“1980年代电视剧的奋进主题”章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著作分析《有一个青年》中“自强不息”精神与改革初期语境的呼应;在“1990年代世俗化转向”单元,著作中《渴望》通过“仁爱”传统化解转型期道德焦虑的案例,成为解读“市场经济下伦理重构”的典型范本;而新时代的剧作则以全球视野的视野增强着文化自信。
一流课程建设离不开“理论—实践”闭环。课程借鉴著作“文本细读与历史语境结合”的方法,设计“经典作品重释”环节。学生以著作对《金婚》的分析为范例,分组拆解《都挺好》《欢乐颂》等作品,关注“都市老宅”等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转化。2021级学生反馈:“通过模仿著作框架,我学会了读懂电视剧里的‘中国故事’。”
著作对“文化两创”的梳理,还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灵感。2022级学生以著作中“黄河文化与都市剧融合”观点为起点,申报“黄河文化沉浸式娱乐体验馆”项目,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印证了课程“重实践、强学术”的传统。
《时代生活的审美表意》对“中国电视剧史”的赋能,是“学术立校、育人为本”的生动实践。它证明:优秀学术著作是教学创新的源头活水,这种良性互动,正是高校建设“金课”、培养“金才”应追求的境界。
7月的盛夏,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仍在火热进行。山东艺术学院李磊教授团队作为山东省新文科正高组的选手也在全力冲击着国赛,其团队特色之一就是科研赋能教学。
记者 巩悦悦 济南报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科研著作赋能一流课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6673
相关内容
智能技术赋能课改与教研创新【学在西电】“一生一方案、AI赋能、硬核课程”解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青少年赋能课程
我校举办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及课程建设专题培训(2025年第三期)
AI赋能,效率倍增:探索AI智能办公实战课程
聚焦科研 提升课程品质
《延边州首期科普科教赋能课堂开班:121 名科教工作者参训,机器人与 AI 教育成培训焦点》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形成性评价设计与实施》超星线上培训通知
AI赋能教育教学典型案例:“AI+智慧教学空间”赋能“师
【江苏科技志愿服务⑲】省能源研究会:科普能源知识 赋能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