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回归传统——共同体教师成长专项培训
手工艺生活是回归自然,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工艺美术#
12月11日,在青岛上清路小学进行了47共同体教师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青岛大学心理学系陈兴华老师,主题为《国学中的教育智慧》之家庭教育中的文化背景。青岛上清路小学和青岛第47中学教师参与了此次培训。
陈兴华老师,作为中科院EAP资深讲师,青岛市总工会、青岛市妇联、青岛市各大媒体心理首席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对于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以及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担当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经验。培训当日,陈老师以汉文化为切入点,带领教师深入思考当下热点教育话题,探讨科学教育方式。
文化即生活方式
何为文化?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文字特点决定了国家对外交流的畅通程度和文明传承的持久力度,继而对人类的沟通方式产生影响。在世代更迭的过程中,各个领域延续和演变出的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便是文化。
陈老师讲到,在传统的中国汉文化中,古人常常从“无”研究到“有”,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世界从混沌中产生;而传统的西方文化则擅长研究从“有”到“无”,例如借助科技的力量,将人们可见的物质研究到肉眼不可见的分子、原子级别。这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潜在文化影响,其实是主导当今社会人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满足孩子成长需求
受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诸多家长和老师将目光放在孩子学习的结果上而忽略了孩子学习的过程。长此以往,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极容易被忽略,如在成长中孩子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学习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建立等。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成年人与孩子沟通更有效的途径应该是通过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需要被关注的是儿童最原始的成就感——源于好奇心被满足的成就感。儿童需要在自我探索未知、征服困境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求知欲,踏上对知识的探究之路。其次是儿童“被允许”的权力。人类的发展历程是反复试错、纠正、总结经验的过程,对个体亦如此。儿童应该被允许犯错、失败、沮丧、哭泣,这是成长的必备品。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家长适时抽身是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找到存在感。
回归自然与传统
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先人通过观察自然总结人生哲理,而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打乱了我们的思绪。在看似平衡的新模式下,我们可能抛弃了最传统、最自然、最适合孩子的成长要素。陈兴华老师在培训的最后建议老师和家长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智慧,寻找父亲、母亲、教师最合理的角色定位,回归自然,回归传统。
网址:回归自然 回归传统——共同体教师成长专项培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06104
相关内容
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的作文(优秀9篇)回归生活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
让教育回归自然吧
回归自然作文(共20篇)
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中新网
关于回归自然的作文十篇
回归自然怎么造句
大自然家居:回归自然的和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