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考阅读题及答案【通用10篇】

发布时间:2025-08-01 09:32

通过阅读哲学书籍思考人生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个人成长建议# #阅读与学习资源#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小编小月月给大家分享的读书与思考阅读题及答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界与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篇一

眼界与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 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对知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分)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高远的眼界对于读书至关重要。或: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具体论证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和归宿这一观点。

3.见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该段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论证读书的宽度对于读书的眼界的影响,强调怎样获得高远的眼界,使论证更加辩证严密。

4.要点:我们不要 (联系实际略)

读书与思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选自《中国教育报》)

(四川广安中考语文试题)

知识智囊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典型误答】读书与思考

【正确答案】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的指向非常明确,要求学生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加思考,忽略结论,一味把论题当成中心论点,正是本题误答的原因。这样的误答显然是不能得分的。

2.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4分)

【典型误答】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例如:作者引用论语中的话,证明了读书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正确答案】事例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各1分)例如:作者把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青年人盲目追逐国外思想、学说作为事例,来论证思考的重要性。(2分)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论证过程。第一问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辨认论证方法。盲目追逐外国思想、学说的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不加思考的事例,它属于事例论证。误答成道理论证是没有没有正确把握好作者边举例边评论的语体。第二问要求学生阐释出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引用论语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无非是要证明思考的重要性,没有思考的读书学习就不能区分好坏,有思考的读书学习才能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误答显然是没有把握作者的意图的。

3.结合语境,在文章第③段结尾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2分)

【典型误答】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正确答案】例:思考,才能启迪智慧。(句式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阅卷笔记】这是典型的根据语境,仿写句子,它要求学生在形神兼备地续写一句。误答的内容从形似角度上看是可以的,从神似上看,这个思考的好处与“取得成功”就不搭配了,只能得1分。

4.文章用名言警句论述了读书时思考的作用。请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另写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2分)

【典型误答】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正确答案】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博学与慎思共同碰撞出智慧之光。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的补充道理论据,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学习多积累,调用储备的思考对读书的作用的句子。误答的第一句是读书对写作的作用,第二句是强调实践比读书重要。它们都与题目指向无关,究其原因,一是积累过少胡乱填写,二是不加筛选。

5.结合文章,填充下面读书卡片(其中“内容摘要”一项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分)

读书卡片

类别:文化教育 编号:001

题目: 作者:

出处:《中国教育报》

内容摘要:

【典型误答】内容摘要:思考比较重要。其他两空大都能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题目:读书与思考 作者:钟敬文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读书方面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的观点。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学生的读书习惯。其中内容摘要的目的正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将作者在“读书与思考”论题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论点的过程表述即可;误答的根源在于没有读懂文章中心内容,很随意、很轻率地写出一个摘要。

《读书与思考》语文阅读和答案 篇三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1分)

小题4: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3分)

小题5:请写出你读过的一部文学作品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提示:写出作品、作者、主人公)(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小题2:比喻论证。(1分)形象地论证了读书时动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重要性。1分

小题3:此题无惟一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如:“思考,才能增长学问”。

小题4:如: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题5:写出名著、作者、主人公各3分,写出体会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在讲读书与思考的关系,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作者把读书比作人的胃对营养的吸收,是比喻论证,说明读书也要胃一样选择有营养的东西吸收,怎么选择?落点还是在“思考”上。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例句的特点,句式是条件关系的句子:“……才能……”,修辞上是比喻句;“糟粕”“营关养”,选一个与思考有关的喻体拟,组成条件关系的句子。如:思考,才能在知识的路途上柳暗花明。

小题4:

试题分析:读书的名言很多。名人说的话,格言,俗语,只要是与读书有关的,固定格式的句子即可算为“名言”,名,即著名的,大家知晓的。

小题5:

试题分析:注意提示,要点明作品名、作者。“体会”可以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选一个角度说,说明自己读书的收获。

读书与人生阅读题及答案 篇四

读书与人生

①书,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②谁能用读书来充实自己,谁就会十分聪明;就会站得高,看得开,走得远,行得顺;就更能经历伤痛,承受苦难,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就能更加幸福快乐并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③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它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当有人在悲叹人生苦短时,有的人却成就了永恒。

④如果空虚,请读书。至少你可以得到一条人生的格言,懂得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因为他们从未停止过攀援,即使滑下去后也会从头再来;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那是因为他们—跌倒就躺下不愿意起来,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或者呻吟连连,怨天尤人。

⑤如果寂寞,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寂寞的人大多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

⑥如果有闲,请读书。书会告诉你,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穹书会让你明白,奇迹虽然来自瞬间,但瞬间却是持之以恒这条线上的一个端点。

⑦如果苦闷,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他很快就拨开了黑暗,奔向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他能尽快地冲出迷茫;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他没有被卑下拖进泥淖。人世间往往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却全在乎自己。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⑧总之,读书能医愚,能治穷,能励志,能致远;读书能让人聪慧,让人学会怎样交友,怎样为人,怎样谈吐,怎样巧干,怎样活着才有味,怎样才能彰显人生光辉的价值……

(文章有删改)

小题1: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2分)

小题2:下面链接的材料中,与上文的主要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他(孙中山)平生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闲读几页书。——朱光潜《谈读书》

B.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

C.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佚名《理性的阅读》

D.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马南邮《不求甚解》

小题3:段④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从段⑥中抄写一个同类写法的句子。(4分

小题4:请按照下面这个句式另外写一段话。(内容自选,不照抄上文,50字左右。)(5分)

“如果……,请读书。书会告诉你:……”

参考答案:

小题1:议论性散文(议论文)。

小题2:B

小题3:正反对比,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 (任写一句即可)

小题4:略

小题1:

试题分析:本文提出了观点,进行了论证,说明了道理,这是议论文的特点。而在语言上又有散文化的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A句是讲“勤读书”,B句说的是读书的作用,与文章观点相似,C句说的是要关于选择书,D句说的是读书要注意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句中的分号,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论证的,“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从正面论证,“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是从反而论证。第六段中也有这样的句式“有的人……有的人……”。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提示,选一个话题,不一定是“读书”,“如果”是假设,“请”是引导如何去做,“会告诉你”指结果。比如:如果你要生活的快乐,请敞开扉与朋友交流,朋友们帮助你解除你的烦恼。”

《独处与思考》阅读答案 篇五

独处与思考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1、作者在本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作者在文中着重阐述了“独处”的作用,请分条概述。(3分)

3、第三自然段画线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①修辞手法:

②表达效果: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述“独处与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3分)

5、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而是残缺的人生。

B.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C.只要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就是残疾人,他们也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 业绩。

D.文章多次引用名人诗文,议论有据,主旨明确,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丰富的学识修养。

6、“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7、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3分)

8、“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乐于独处,静心思考,才能拥有一颗独特而自由的`心灵。(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2.①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②独处,可以创造属于自己,也可以奉献给社会的心灵财富;③独处,能净化人的灵魂。(本题3分。答对l点得l分,意思对即可。)

3.①排比兼比喻:②使语言形象生动,语势充沛,强化“独处”的重要性。

(本题共4分,每一问各2分。意思对即可。第一问必须说出两种修辞方法才能得2分,否则不给分。)

4.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只有在独处中静心思考,才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本题共3分,对相互之间关系揭示不充分的,扣2分。)

5.B(2分)

6.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意思对即可)

7.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8.认同。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不认同。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 (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读书的阅读题与答案 篇六

19.(1)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可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同时便于介绍事件全貌。(3分)

(2)这篇小说讽刺了俄国人们普遍不读书的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自由人是不会读书的,只有监狱里还有被判读书的人。只有在监狱里强制,人们才会读书。读书竟然沦落为一种惩罚犯人的手段,可见人们是多么厌恶读书。文学博士在监狱外没有用武之地,只有监狱里因为有被判读书的人,还能派上一点用场,这是多么悲哀啊!由于人们普遍不读书,所以学位造假,中学毕业竟连读一页书都勉为其难,文学素质低下。其实,不读书,不读经典名著只读快餐书,不深层次阅读,学术造假等现象在我国也很普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个社会问题,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爱读书、深入阅读的人。(9分)

《读书与思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七

《读书与思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阅读题: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4、从选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说说感受最深的理由。

5、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6、请简要介绍一种你的读书方法。

参考答案:

1.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2.道理论证

3.示例:思考,才能增长学问

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篇八

读书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 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阅读题目: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答:

20.关于怎样读书,作者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4分)

答:

21.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3分)

答:

22.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3分)

答:

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篇九

19.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20.⑴读的内容(读什么)(1分)⑵读的方法(怎么读)(1分)⑶读书心得(1分)⑷对书的态度(1分)

21.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不愿批评(1分);没工夫去细细分析,不能批评(1分)由于个人喜好,批评高明不了,不便批评(1分)

22.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1分)。不必全跟着“我”学(1分)。照应开头(1分),再一次强调“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独处与思考》阅读答案 篇十

独处,是入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入,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入来说,闲暇是入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许多入都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哪里还有静静独处的耐心,也许还有少数人能超然物外,享受着独处的滋味,但这种人常常被视为性格怪异的人,甚至被视为神经不正常。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虽然时下喜欢独处的人,被视为另类或性格有点怪异。不过,一个人既然喜欢独处,那就不管别人如何评判,仍然我行我素、矢志不改。为什么有些性格孤僻的人,甚至一些残疾人,他们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呢?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正在于他们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人生在世,与人共处,可以创造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自我独处,则可以创造独属于自己,也可以奉献给社会的心灵财富。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独处之人,远离扰攘世界,浮嚣市声,躲进书斋, 尽管读几本书,寒不可衣,饥不当食,但它能净化人的灵魂,绝不会因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而苦恼。独处之人,夜阑人静之时,遥望星空,慨宇宙之浩大,叹人生之屑微,绝不会去与人争蝇头之利。独处之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对酒当歌,自寻欢乐,傲视世俗。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10.作者在文中着重阐述了独处的作用,请分条概述。(3分)

1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述独处与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4分)

12.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而是残缺的人生。

B.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C.只要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就是残疾人,他们也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

D.文章多次引用名人诗文,持论有据,主旨明确,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丰富的学识修养。

参考答案:

10.①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②独处,可以创造属于自己,也可以奉献给社会的心灵财富;③独处,能净化人的灵魂。

评分意见:本题3分。答对l条得l分,意思对即可。

11.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只有在独处中静心思考,才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对相互之间关系揭示不充分的,扣2分。

12、B(3分)

最新范文

石家庄河北外国语学院怎么样通用8篇06-06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优秀7篇)06-06

石家庄三加二学校有哪些学校【最新8篇】06-06

奇迹雪兰的阅读答案(精选8篇)06-06

国际礼仪之会见和会谈的安排与座次的排列优秀06-06

偶题离亭,偶题离亭罗邺,偶题离亭的意思,偶题06-06

给男朋友讲的故事(优秀3篇)06-06

广东2023年中考时间表(最新6篇)06-06

全国中考2023中考时间表出炉精选7篇06-06

占位 范文(精选7篇)06-06

网址:读书与思考阅读题及答案【通用10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09572

相关内容

读书与思考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与思考作文(通用13篇)
《读书与快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书与快乐阅读答案
《旧书》阅读题及答案
最新阅读与思考栏目功能 阅读思考心得体会(精选9篇)
阅读与思考作文(15篇)
阅读与思考作文15篇
2024年阅读与思考作文(9篇)
阅读与思考作文(精选18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