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组织策略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01 22:56

定期组织户外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和社交能力。 #生活常识# #育儿常识# #托幼园所管理#

5—6岁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

组织策略的实践研究

---龙华区广培小学附属茗语华苑幼儿园袁映红

关键词:体能大循环;活动组织;5-6岁幼儿;户外活动

一、提出背景、研究的问题

5-6岁的幼儿正处于幼儿期的后一个时期,并且即将进入小学阶段,也是衔接少儿时期的开始时期,这一阶段是少儿体能的基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体质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现阶段我国幼儿具有“软、硬、笨、晕”四差的特点,即“软-肌肉软,力量差;硬-韧带硬,柔韧性差;笨-动作笨,灵敏能力差;晕-前庭耳蜗神经晕,平衡差”。5-6岁是幼儿获取各种能力的敏感期,若开始阶段、基础阶段发展得不全面、不牢固,那么自然会对下一阶段乃至终身的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那么如何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呢?经过初探与实践,开展幼儿体能大循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以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组织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主要研究的问题如下:

(1)在不断实践与整合的过程中、能够科学规划活动场地。

(2)活动器械,怎样可以满足5-6岁幼儿体能活动需求,增强其体质。

(3)根据5-6岁幼儿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不同层次的辅助器械。

(4)部分环节幼儿出现等待,如何调整线路,缓解等待现象。

二、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

(一)核心概念界定

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是挖掘户外体育活动,利用幼儿晨间及户外活动时间,通过设置不同的活动器械,利用周边资源,诸如轮胎、沙瓶、迷彩网、跨栏、攀爬架、呼啦圈、体操垫和身体感统器材等工具来安排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体能大循环的训练。

(二)研究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体能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相比于一般的幼儿园体能活动,幼儿园体能大循环活动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能活动、运动器械,更充分地凸显幼儿在体能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幼儿教学工作目标,有利于幼儿日后的长足发展。

在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加入体能大循环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使他们全面多元化发展,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促进他们身体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和完善其身体机能[]。幼儿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发展的高速时期,也是小脑平衡力发展的关键期。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四肢协调等平衡能力都是在这一个幼儿阶段快速发展的。身体运动多种多样,无论是哪一种运动,都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促使他们提高协调能力和灵敏度[]。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

(一)活动开启时:聚焦锻炼开启体能大循环序幕

    经过统筹我们对幼儿体能循环进行了研讨,经过反复研讨与实践,我们正式开启了5-6岁幼儿体能大循环活动,并设计了第一次体能大循环活动。开始进行体能大循环活动时,幼儿对于手足爬、手膝盖爬、侧方滚、单脚跳、跨栏(40-60cm)、身体平衡的技能都有待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用时过长、侧滚失误、跨栏障碍等问题,针对在大循环活动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于是修改了体能大循环活动器械的组织方案,聚焦问题打算慢慢地提高幼儿跑、跳、钻、爬、身体平衡五方面的技能发展。

     (二)活动进行时:立足幼儿需求开启体能大循环优化

为了合理组织体能大循环活动,了解我园体能大循环开展现状及教师对幼儿活动指导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活动,我们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对体育游戏的理解和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关于幼儿园体育游戏方面的教研活动,研讨并重新设计了体能大循环路线及器械的运用。在后续的设计中,根据“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爬”这几个方面让幼儿进行讨论设计路线。

   活动完结时:围绕活动价值强化体能大循环成效

本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地面、走廊、空间三位一体的资源,让有限的空间变成最有效的运动区域。幼儿园占地面积有限,不能为幼儿的体育活动提供非常大的场地。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时,借助非体育场所的空间。教师利用幼儿园提供的游戏场所、楼梯、草地等空间,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能大循环活动,扩大幼儿运动的区域。后期为了彻底解决场地问题、把绿化带绕教学楼一周全部整改为环形室的体能循环运动场地。

    四、结果呈现

  (一)积累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经验

在整个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受、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从中获得经验的需要。如在戏水区进行活动时,选了器械的孩子们就漫无目的在打闹,拿着一个棍棒在相互追逐,地上还能寻见被遗落的棍棒。针对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打闹情况,可以介入幼儿的自主游戏。根据孩子拿棍棒玩游戏这一现象,创新“棍棒花样游戏”。于是将孩子们分为六组,每组幼儿只有一根棍棒,讨论棍棒的玩法并进行示范。让幼儿知道一种器械不仅仅只有一个玩法。于是在讨论环节中幼儿能结合先前经验大胆设想一根棍子的多种玩法。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自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园孩子发展户外自主游戏能力的道路——尽可能地一物多玩。再让孩子探索一物多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构建思维网络图,不断与同伴交流、合作、沟通。

(二)提高了幼儿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体能大循环活动可以让幼儿的动作、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从幼儿行为转变的角度来看,幼儿对内容丰富和形式新颖的户外大循环活动都非常喜欢[]。活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身体协调性,提升了身体素质,还促进幼儿同他人合作的意识,守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孩子敢于面对挑战的自信和勇气,并同时在运动当中收获了健康的体魄和积极愉悦的情感感受,促进幼儿的综合全面发展。

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体力、智力和能力条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通过常规化的大循环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让幼儿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勇敢拼搏的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独立合作的品质,提高幼儿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运动能力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同时,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激发孩子的运动潜能,为幼儿健康全面协调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机能在不断发展。为了展示体能大循环这一新颖的户外活动,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我园对观澜片区园进行开放活动,得到了全体观摩教师的好评。幼儿园通过积极实践体能大循环活动,并创新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能大循环活动类型,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获得社会其他幼儿园的认可,并进行了应用。

参考文献:

1.萧淑霞, 黄梅芬. 开展积木建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动手与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2015(7):1.

2.杨冬梅.幼儿园户外建构游戏的指导和策略2016.06期

3.马祖琳.点燃孩子的创意火花.[D]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4.周云裳. 浅谈大班幼儿积木主题搭建活动的影响因素[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6(2):3.


网址:5—6岁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组织策略的实践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1003

相关内容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实施方案】《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艺术活动中创美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有效策略研究》
幼儿自然教育如何组织户外探索与实践活动?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亲自然体验活动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12月 深圳 ||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科学组织、优化与实施策略专题研修班
幼儿园校本研训方案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研究.doc
幼儿情绪管理教育策略研究与实践.docx
大班户外整理日与五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