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发布时间:2025-08-02 17:20

如遇拒签,可查看拒签原因并重新规划 #生活技巧# #旅行技巧# #签证办理流程#

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你不看新聞,你會與世界脫節;但如果你看新聞,你會與事實脫節。」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2013年4月12日,杜伯里應英國《衛報》編輯部的邀請,前往介紹當時剛出版的《思考的藝術》英譯版。現場聚集了大約有50名記者,他們手裡端著早上的咖啡,竊竊私語著等候總編輯洛斯布里傑或許終於會解釋一下,這個在英國全然沒沒無聞的傢伙是誰。就在此時,洛斯布里傑站起身、面無表情地說:「我剛剛上了您的網站,發現一篇狂妄無恥的文章。您說說這篇文章吧,不要談那本新書了。」

洛斯布里傑在杜伯里網站上發現的文章,列出了他對反對消費「某種東西」的最重要論點,而那偏偏是眼前這些專業人士日復一日在生產的:新聞。

措手不及的杜伯里吞下原本為了要介紹《思考的藝術》而練得滾瓜爛熟、希望聽起來令人信服且擬得很漂亮的句子,開始闡述自己為何鼓吹人們少看新聞的種種...

(展开全部)

「如果你不看新聞,你會與世界脫節;但如果你看新聞,你會與事實脫節。」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2013年4月12日,杜伯里應英國《衛報》編輯部的邀請,前往介紹當時剛出版的《思考的藝術》英譯版。現場聚集了大約有50名記者,他們手裡端著早上的咖啡,竊竊私語著等候總編輯洛斯布里傑或許終於會解釋一下,這個在英國全然沒沒無聞的傢伙是誰。就在此時,洛斯布里傑站起身、面無表情地說:「我剛剛上了您的網站,發現一篇狂妄無恥的文章。您說說這篇文章吧,不要談那本新書了。」

洛斯布里傑在杜伯里網站上發現的文章,列出了他對反對消費「某種東西」的最重要論點,而那偏偏是眼前這些專業人士日復一日在生產的:新聞。

措手不及的杜伯里吞下原本為了要介紹《思考的藝術》而練得滾瓜爛熟、希望聽起來令人信服且擬得很漂亮的句子,開始闡述自己為何鼓吹人們少看新聞的種種觀點。四小時後,杜伯里網站文章的精簡版〈新聞對你有害〉(News is bad for you.)一文被刊登在《衛報》網站上,在最短的時間內累積了450則讀者留言(網站的留言上限),並成了當年年度點閱率最高的新聞文章之一。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不看新聞卻又能夠掌控資訊流》一書便奠基在該篇文章之上,並更深入、廣泛地含括了更多論點與內容,像是:

新聞不會讓你獲知重要的事,就生意角度來看,重要性不等於「具報導價值」。

新聞不能精進你的能力,因為報導內容多半與你的個人世界或能力圈無關。

新聞無法讓你明辨是非,透過大數據的精準投放,假新聞、業配文的穿透力更為強大。

新聞會讓我們看錯重點、錯估風險,畢竟省事卻聳動的報導方式比較容易引人注目。

杜伯里指出,人類只是穿著西裝筆挺的洞穴人,我們的大腦是為了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而設計的,能負荷的食物和資訊都很有限。而現在我們的大腦(以及身體)卻活在一個和我們原本的構造設計目的正好相反的世界裡。那會導致巨大的風險以及既不聰明而又危險的行為。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認識到營養過剩的種種危害(肥胖症、糖尿病),開始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知道:新聞之於心智,猶如糖之於身體。新聞很容易消化,媒體不斷餵給我們無關痛癢的小事和八卦新聞,和我們的生活一點關係也沒有,也不要求我們思考。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不飽足。不同於書本或有深度的期刊雜誌(需要我們去思考的那種),我們可以吞下無數的新聞片段,就像是心智的彩色糖果。

現在,我們也要面對資訊超載,正如二十年前的攝食過量。我們開始認識到新聞的毒害有多麼可怕,我們也正在學習如何少看一點新聞。那會使外界的干擾少一點、時間多一點、焦慮少一點、思考深刻一點、洞見多一點。

暢銷書《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作者杜伯里多年來生活在完全沒有新聞的世界裡,我們何不向他看齊,使我們的思考更加清晰、洞見更有價值,做出更聰明的決策,也把更多的時間保留給最重要的事。

作者简介  · · · · · ·

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

生於1966年,在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ät St. Gallen)主修哲學與企管,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瑞航集團(Swissair-Gruppe)各分公司執行長,並旅居香港、澳洲、英國、美國等地。杜伯里為WORLD MINDS的創辦人和領導人,這是一個匯集全世界科學、文化、經濟領域一流人才的社群。他同時寫小說和專書,其中《思考的藝術》(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和《行為的藝術》(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翻譯成40多國語言,在全球暢銷超過百萬冊。魯爾夫・杜伯里目前與家人定居於瑞士伯恩(Bern)。

相關著作:《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向人生提問的藝術》《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譯者簡介

鐘寶珍

...

(展开全部)

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

生於1966年,在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ät St. Gallen)主修哲學與企管,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瑞航集團(Swissair-Gruppe)各分公司執行長,並旅居香港、澳洲、英國、美國等地。杜伯里為WORLD MINDS的創辦人和領導人,這是一個匯集全世界科學、文化、經濟領域一流人才的社群。他同時寫小說和專書,其中《思考的藝術》(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和《行為的藝術》(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翻譯成40多國語言,在全球暢銷超過百萬冊。魯爾夫・杜伯里目前與家人定居於瑞士伯恩(Bern)。

相關著作:《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向人生提問的藝術》《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譯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譯有《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歡迎光臨森林祕境》、《自然的奇妙網路》、《荒園》(皆由商周出版)。

繪者簡介

艾爾.波丘El Bocho

現居柏林。在完成平面設計學業後,便開始為音樂產業與《週日版法蘭克福彙報》(FAZ-Sonntagszeitung)繪製插畫。不僅藝廊,整個城市都是他展示作品的空間。在日本、俄羅斯及巴西的展覽與電視採訪上,他以「敏銳的觀察者」自居。多年來透過高達五公尺的大型公共場所裝置藝術插圖,來傳達自己的創作理念,他的作品也因此成為城市藝術場景的一部分。

艾爾‧波丘是個浪漫主義者,他以創作來呈現追求渴望之稍縱易逝。

www.elbocho.net

目录  · · · · · ·

【前言】你會聽到一根針掉下來的聲音
01 捨棄新聞的路(上)
02 捨棄新聞的路(下)
03 新聞之於心靈,正如糖之於身體
04 激進的新聞戒斷方法
05 三十天作戰計畫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把【新的】东西当成【关系重大】的东西来卖,这个基本骗术始终一如既往、不曾改变。 (查看原文) 一旦一则新闻问世,它就会变成一种普遍共识。可是如果你能够看出事物之间正确的、且尚未成为普通共识的相关性,你就拥有了一种优势。而这样的相关性,你只能透过密集思考才能一窥其踪迹。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9.99元

41.99元

44.00元

46.80元

喜欢读"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的人也喜欢  · · · · · ·

9 有用 Alipen 2020-04-06 21:42:06

现在网上有各种互吹什么“媒介素养”之类的话题,但是,在讨论媒介本身正确与否问题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想一下关于媒体本身知识信息准确性之外关于议题正确与否的问题,或者说在问题之外我要不要关心这个问题的问题,而这是一个个体性的问题,也是有关我们每个人自身“重要性感受”的问题,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又极易被忽视。

3 有用 生如刀刀 2020-08-20 17:20:53

絮絮叨叨的洗脑式文章,苦口婆心的劝说放弃看新闻。新闻本质上是商品,贩卖的是时效性,准确性啥的就不奢求了,都是带有商家目的性的,无非有时候贩卖消息的商家是权力机构,所以被称作官方消息。官方消息一定是准确的吗?人民日报说双黄连可以抵御新冠性肺炎的骚操作还历历在目。 作为已经放弃看新闻的人来说,觉得书上列举的有道理但有些还是过于极端片面些,毕竟新闻好的部分还是可以获取观众关注度,从而给权力部门压力。 我... 絮絮叨叨的洗脑式文章,苦口婆心的劝说放弃看新闻。新闻本质上是商品,贩卖的是时效性,准确性啥的就不奢求了,都是带有商家目的性的,无非有时候贩卖消息的商家是权力机构,所以被称作官方消息。官方消息一定是准确的吗?人民日报说双黄连可以抵御新冠性肺炎的骚操作还历历在目。 作为已经放弃看新闻的人来说,觉得书上列举的有道理但有些还是过于极端片面些,毕竟新闻好的部分还是可以获取观众关注度,从而给权力部门压力。 我是在赫拉利的《今日简史》后开始慢慢放弃看新闻,微博热点的习惯的,因为充斥着太多无用垃圾的信息,而有用的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太麻烦。 (展开)

我要写书评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廊间听步 2020-07-14 17:34:19 Sceptre2020版

我们都在吸食一种叫「新闻」的毒品

三年前我曾发过一篇文章,叫 《不看新闻》 。顾名思义,通篇吹嘘自己对于新闻的漠视,且略有自得。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三年过去,我竟新闻上瘾了。至发稿前一日,我的邮箱里每天仍收到十几封新闻邮件,手机里装着八九个新闻客户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我和许多人一样...  (展开)

陆上 2022-03-01 17:16:46

我能不能拒看新闻?

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这两天看的假新闻比真新闻多500倍? 你知道搞笑视频是垃圾,但是“Breaking news”好像占据你更长的时间,它们是垃圾吗? 你肯定已经感觉到了短视频和短讯给你带来的危害,但你是否想过根源是什么? 看了那么多从前没见过的东西,打开网络就能遨游世界,觉得...  (展开)

陈叁雷 2020-07-16 16:54:47

《拒看新闻的生活艺术》|别再看新闻了!它让你变笨变蠢变穷变痛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天,我们都会看无数的新闻。有来自网站的,有来自公众号的,还有来自抖音等APP的。可是,我想问一下,看了这么多新闻,你有没有统计过,这些新闻对你的生活起了什么作用?它们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了吗?你对事情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断了吗?你能说得出其中有哪一则,让你对自己的...  (展开)

MetalDudu 2023-09-20 11:38:52

脱离新闻消费之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直接向新闻消费宣战,指出频繁的接受新闻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信息爆炸、媒介丰富的年代,这种观点无异于一盆冷水,泼在每个沉迷与新闻的普通人头上。 作者开篇就提出一个三十天的戒断计划,关闭所有新闻来源。当然这个计划非常激进,你也可以适度控制,从时间总量和内容上减...  (展开)

W 2020-03-07 17:27:25 Sceptre2020版

不要看新闻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News is to the Mind What Sugar is to the Body. -Rolf Dobelli 不要看新闻了!这是Rolf Dobelli在他这本最新著作发出的呐喊。我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感觉是:偏激。即使99%的新闻是垃圾信息,总有1%对我们有用吧。 作者承认这一点,但是,他还是建议彻底不要看新闻,新闻对头脑...  (展开)

桃子妈妈 2023-08-30 17:17:22

确定这本书不是抄袭《新闻的骚动》?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八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不知道各位看过吗?如果开启查重功能的话,结果应该令人吃惊。不仅论点相同,甚至连论据都颇多相似之处。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只不过德波顿那本书生不逢时,2015年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没有被新闻卷到开始怀疑...  (展开)

郁之晓 2020-06-07 19:13:56 Sceptre2020版

新闻或许无意义

信息过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针对信息过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如大多数人所知,有人通过信息的重组,开发出“碎片化学习”的概念;也有人通过信息加工,形成了信息重复的内容展示或者课程。现实世界中,我们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重复资讯,随之而来的就是真与假,抄袭与反抄袭的甄...  (展开)

求同存异普拉斯 2025-03-03 05:43:34

读后 | 关于「拒看新闻」的二十条理由

以下内容大部分出自商周出版社《拒看新闻的生活艺术》;本书的作者是鲁尔夫.杜伯里(Rolf Dobelli),本书有大量其基于认知科学视角的证据。 01. 不妨先将新闻做个分类: 简要讯息、调查报道、解释报道,后两者是有价值的;而本书常出现的“新闻”一词更多指向“简要讯息”。而...  (展开)

符瑶 2023-10-09 13:01:18

这本书简直是浪费时间

这本书到底是怎么出版的呢?或者说,无法想象,拥有全球领头羊地位、聚集最聪明的脑袋—英国《卫报》到底是怎么被作者说服的啊? 当初我想读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前言,觉得作者言之有理。在一定程度上,新闻现在就是一种娱乐消费。不常看新闻,通过某种方式,新闻也总能传到耳朵...  (展开)

股市书虫 2023-09-16 22:26:37

为什么不要看新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1530天,阅读完毕第314本书,《拒看新闻的生活艺术》。 为什么不要看新闻?因为新闻会让人上瘾,让人患上信息饥渴症。如果没有新的信息出来就狂刷手机,忘掉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新闻和我们能力圈是相悖的,因为大多数的新闻都是我们能力圈之外的事物。既然是我们能力圈之外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Midori_77

Midori_77

把【新的】东西当成【关系重大】的东西来卖,这个基本骗术始终一如既往、不曾改变。 一旦一则新闻问世,它就会变成一种普遍共识。可是如果你能够看出事物之间正确的、且尚未成为普通共识的相关性,你就拥有了一种优势。而这样的相关性,你只能透过密集思考才能一窥其踪迹。 在绝大部分的议题上,我们的评估也同样偏颇: 高估恐怖主义,低估长期压力; 高估太空人,低估护士 高估鲨鱼攻击,低估海洋酸化 高估飞机失事,低估对抗...

2021-06-17 15:13:12   1人喜欢

天天下雨

天天下雨 (静默修炼期)

阅读新闻有没有价值?评价标准是: 1. 了解世界更全面 2. 决策更准确 新闻的好处: 知道热点新闻和舆论关注的热点 1. 实际感受时代洪流,趋势; 2. 知道当下市场的喜好是什么 (这一点,其实没必要每天看,因为大概变化周期也就最起码也要2,3年 才变 碰巧看到高质量的文章和观点,更新自己的认知,思想体操 解决办法:控制每天刷新闻的时间和渠道减少;多跟人交流 坏处: 专注力(碎片打断上瘾),注意力,意志力消耗 情绪(不...

2020-11-30 13:14:48   1人喜欢

Pelishere

Pelishere

在新闻的哄骗下,我们会产生一种世界一家的温暖感受。我们是世界公民,我们遭遇著相同的事,我们彼此息息相关,而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我们唱著「We are the World」,跟其他几千人以完美和谐的韵律,晃动著打火机上那小小的火苗。这种乘上千次方的同理心,感觉起来既美好又温馨,但是它根本不能成为这世界继续前进的动力。一种涵盖一切的全球性连结的神奇力量,是个自欺欺人的天大谎言。事实是:我们不会因为消费新闻,而...

2024-11-10 00:47:57

兟小小

兟小小 (爱自己,爱生活,爱美好)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 19个笔记 ◆ 点评 2024/2/4 认为一般 专注力别被吸引 ◆ 01 捨棄新聞的路(上) >> 在读报纸这件事上,我甚至已经这样觉得:我自以为消息灵通,从不留意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觉得自己的才智高人一等:握手寒暄的总统、重大天然灾害、政变的企图,这才是伟大且真正重要的世界,而我觉得自己已经跟它融为一体了。 ◆ 04 激進的新聞戒斷方法 >> 《纽约客》(The New...

2024-02-04 22:35:13

网址: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2880

相关内容

藝術療愈在中國悄然興起:用藝術點亮心靈
讓藝術抵近生活,“2024藝術上海”啟幕
天美藝術街區:打造城市空間復興高地
生活的藝術
2024首屆重慶中老年文化藝術生活季啟動
生活藝術、藝術生活
“生活·藝術
插花(創作花型造型藝術):藝術起源,高階花藝,市場,藝術造詣,中國式插花,日本式插
淺析中國當代藝術的特征性研究
藝術治療的五種類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