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郭巍巍,职场规划实操手册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职业生涯规划书籍#
一、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英文名称:Care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二、授课对象:全校大一上学期学生
三、总学时:20学时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能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从而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并且能够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等相关方面知识。在通过教学及实践之后能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五、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设定为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职业生涯发展,自我认知,就业环境,职业发展决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图以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了解,从而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概论(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以及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第二章 自我认知(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6学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第三章 认识职业世界(4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自己当前环境下各种有效资源。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6.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7.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第四章 职业生涯决策(2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 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
第五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图(2学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使用前四章所学知识及测评工具,在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策划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十年规划图。
教学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原则、任务和程序;
自我评估及测评方法;
环境评估及测评方法;
目标设定及测评方法;
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目标的分解、目标的组合、典型的职业生涯路线;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行动、评估与反馈;
“职业生涯规划书” 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个案分析、课后作业等。
第六章 课外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生涯人物访谈
职业生涯规划书
八、教学时数分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学时
第一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概论
2
第二章
自我认知(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
6
第三章
认识职业世界
4
第四章
职业生涯决策
2
第五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图
2
第六章
课外实践
4
总计:
20
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大学毕业生从理论学习转向社会实践的桥梁,后修课程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关选修课程有《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演练》、《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十、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钟谷兰、杨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
网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4901
相关内容
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教程
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大纲
大学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日语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