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我是小小烹饪师
'美食课堂'提供专业厨师的烹饪教学课程。 #生活乐趣# #美食烹饪乐趣# #烹饪教学APP#
资料简介 第二课 我是小小烹饪师-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川教版).docx 展开
第二课 我是小小烹饪师
1.行为目标:能利用资料、图书、网络等途径搜集烹饪相关的资料,培养自 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说出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家常菜的加工与烹饪方法; 能自主完成几道菜肴的制作。
2.认知目标:通过探究食物的烹饪与营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重点:了解食物的营养,掌握简单的食物搭配方法。
2.难点:学会选择食物,懂得从科学的角度评价食物的搭配。
1.课时:1~2 课时
2.场地:劳动活动实践室
3.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劳动活动实践室,联系学校食堂厨师,制作麻婆豆腐 的材料,切菜工具。
(2)学生准备:调查美食与烹饪相关知识,完成教材第 13 页“资料卡 ”的 填写,观察父母做菜过程,调查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主题。
教学步骤:
1.教师课前下发任务,指定 3 名学生将“劳动最光荣 ”版块的小故事用情景 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绎(2 名学生扮演角色“我 ”和妈妈在故 事中呈现的状态,1 名学生用旁白的形式讲出故事)。3 名学生在演绎完成之后, 教师需引导其他学生对表演的学生进行鼓励。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我 ”通过自己的一次做菜经历,认识到做菜是一件 艰辛而快乐的事情。请问同学们觉得做菜难不难?你们会做什么菜呢?(学生在 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需实时反馈评价)
3.教师总结:同学们,品尝味道鲜美的菜肴,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每一 道菜,都是烹饪师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精心为我们搭配出色、香、味俱全,营 养均衡的菜肴,让我们能够品尝。父母就是我们家庭中的烹饪师,他们用爱为我 们烹饪,让我们得以健康、快乐地长大。我希望未来大家都能成为一名小小的烹 饪师,做出几道家常菜,给家人品尝。
设计意图:通过美食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分享中提升。
教学步骤:
1.教师用PPT 展示美食图片,并引导学生说出每一道美食的名称。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食交流。交流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探讨自己最喜欢的食 物是什么,又是怎么做出来的。(交流过程中提示学生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美食及 制作方法)交流完成之后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的美食及做法。
3.教师对交流活动进行总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美食分享,让老师认识到咱 们班的同学不仅是会吃,还知道怎么做,都是美食小行家。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烹饪知识卡 ”的填写。
烹饪知识卡
烹饪的具体含义 一种复杂而有规律地将食材转化为食物的加工过程
烹饪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食材的挑选、处理、搭配、调味以及烹饪方法的掌握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风味多样,四季有别,注重情趣,讲究美感,食医结合
中国有哪些不同的菜系 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我还知道 开放性答案,学生自主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与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观察总结的能力。
教学步骤: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父母做菜的过程及查阅资料,了解关于 烹饪的基础知识,并完成“资料卡 ”的填写。课堂上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课前 任务,统计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烹饪活动观察。由学校食堂厨师进行烹饪示范,烹饪四 川名菜——麻婆豆腐。(教师提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后填写烹饪观 察表)
麻婆豆腐(菜肴)烹饪观察表
所需食材 豆腐、 肉末、葱、大蒜、生姜、小米椒、食用油
所需调味料 豆瓣酱、花椒、花椒粉、辣椒面、生抽、淀粉、鸡精
所需工具 切菜板、菜刀、炒锅、锅铲等
烹饪具体过程 ①豆腐洗净、切成2~3cm 的方块,冷水下锅焯水 ②大蒜和生姜切成末,小辣椒切成圈,与肉末一起放入碗中,加入生抽 和少许食盐调味腌制 ③葱花切好备用。用 2 勺生抽、1 勺花椒粉、1 勺玉米淀粉、1 勺鸡精、 少许白胡椒粉,加水搅拌调制料汁 ④热锅冷油,油三分热时将花椒粒放入,炒到微微发黑即可捞出丢掉, 放入腌制好的肉馅,加入 1 勺豆瓣酱炒出红油,倒入豆腐,再倒入调好 的料汁,转中火,水开后放入辣椒面,撒上葱花,装盘出锅
烹饪技巧 豆腐需焯水去腥,注意火候的调节
观察总结 开放性答案,学生自主填写
3.教师总结: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对烹饪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观察父母 及厨师的做菜过程,我们学习了一些菜肴的烹饪方法。父母和厨师都是咱们生活 中的烹饪师,以后期待同学们都能留心观察生活,获取更多的烹饪知识,拓宽自 己的视野,也能品尝到更多美味健康的菜肴。
设计意图:通过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调查与讨论,提高同学们的健康意识,关注自 己及家人的饮食健康情况。
教学步骤: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调查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将 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记录。
2.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小组按照教材第 14 页上的分类进行调查情况的 汇总。汇总完成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 1 名代表说一说本组的调查情况。
3.教师对学生的调查和汇总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用PPT 展示提前整理的食 物营养分类情况,指导学生根据 PPT 展示的内容修改自己所填写的分类表。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设计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活动参与度,让他们体验劳动 的乐趣以及带来的幸福感。
教学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一道自己想做的菜,把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填写在第
14 页下方的表格中。学生设计完成之后,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想做的菜及需要 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可以在每个学生分享完成之后,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 提出建议)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想做的菜用文字形式展现出烹饪过程。
3.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周末在家人辅助下完成菜肴 的制作,制作过程及最终成品需要拍照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体味劳动带给人的幸福感,也让他们从中思 考自己的收获及遇到的问题。
教学步骤:
1.教师提示学生课后把自己制作的菜品图片粘贴在教材第 15 页的菜品展示 框中,把自己制作的菜给家人品尝,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将意见记录在教 材第 15 页下方的框中。
2.教师提示学生要认真地去完成课后的做菜任务,完成之后把自己的收获、 感想以及出现的问题等都填写在教材第 16 页上的横线处。
设计意图:补充新方法、新技巧及安全小知识,帮助学生在课后及日常生活中更 好地完成烹饪活动。
教学步骤:
1.教师用PPT 播放与“如何判断油温 ”“切菜的正确姿势与握刀姿势 ”相关 的小视频,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要求。
2.教师结合 PPT 讲解“炒菜的技巧 ”“安全小知识 ”的内容,提醒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要注意各种物品的操作要求,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中国“八大菜系 ”的历史由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由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上升 至一种文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源远流长。
早在 1000 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中国各地的饮食已经有了区别。沈括《梦溪 笔谈》中记载:“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在当 时,中国人的口味主要有两种,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当时的 中国人没有现在的“辣味 ”,因为辣椒在明代才传入中国。
至南宋,北方人大量移民南方,并将甜的口味带过来,逐渐形成南方地区的 主要口味。同样,这一历史时期北方的饮食文化,也受到契丹、女真、蒙古等民 族的影响,口味偏咸了。
到了明代末期,中国饮食已有京式、苏式和广式之分;京式偏咸,苏式、广 式则偏甜;这是菜系的雏形,至清代趋于成熟。清代中期,川菜已经形成,至清 末,逐渐形成了鲁、淮扬、粤、川“四大菜系 ”。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淮扬菜分为苏菜、浙菜 和徽菜,粤菜中单分出闽菜,川菜中单分出湘菜,这就形成了盛行于今的鲁菜、 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 ”代表了 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传统特色烹饪技艺。
评价目标 水平 1 水平2 水平3
能利用资料、 图书、 网络等途径搜集烹饪相关的资料,培养自 主获取信 息 的能力;能说出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家常菜 的加工与 烹 饪方法;能自主完成几道菜肴的制作 能按要求完成烹 饪相关资料的收 集、常见食物营养 成分的调查 能利用多种途径完成烹 饪相关资料的收集、 常 见食 物 营 养 成 分 的调 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 观察能掌握几道家常菜 的加工与烹饪方法 能 自主高效的完成所需 资 料 的 搜 集 与调查,并与他人分享;能随机说出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几道 家 常 菜 的烹 饪 方法,并独立完成制作
通 过探 究食物 的烹 饪与营养,培养学生 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能按要 求参 与烹 饪相关的调查活动,认识到烹饪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积极参与烹饪相关的调查、实践活动;能主动协助家人参与食物的烹饪;能认识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能主动探究日常生活中各类食物的烹饪方法与营养成分,给家人提供饮食搭配建议;能养成热爱生活,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网址:第二课 我是小小烹饪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6537
相关内容
我是烹饪小能手——霞泽小学第三届烹饪比赛.doc小小厨师的健康烹饪课程.pptx
2023年烹饪小能手自我简介 我是烹饪小能手实践活动(八篇)
烹饪进课堂(烹饪大师进课堂)
《烹饪营养》第12课
烹饪与营养小学课程设计
第5课《我是蒸煮小达人》(教学设计)
小学生烹饪课课件
高二C部 | “烹饪小课堂”开课啦!
“烹饪营养小课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