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34句禅悟诗词,韵味盎然,超脱红尘羁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欲无求: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欲望,追求内心的满足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禅意生活之道#
天、地、人三者并立,全赖一缕真灵之气贯穿其间,其运行深邃且变幻无穷,随缘生化万物。
显而易见,无此灵则不成天,无此灵则非地,无此灵焉能为人!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乃因具备心灵之力。
远观,浩渺宇宙群星璀璨,日月循轨而动;
近察,微至大地草木繁茂,霜露雨电轮转,无一不具备其内在的灵性特质。
当我们沉浸于大自然赋予的各种奇妙灵性时,实则是与天地自然之灵性本质产生共鸣,由此步入一个精神的宇宙世界。
此即灵感之源泉!
身处其中,生命将充满无尽生机与灵妙智慧,何愁不能留下万世之名?
关键在于葆有一颗最为纯净真诚的心灵!
若我们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自然无法触及诗意的本质,因诗意源自真挚情感,而功利之念易于损及情愫;
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仅感知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并固执于红尘万象,亦将难以领悟禅机之灵妙。
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本自清静,无需刻意拂拭,方能保持其本然之态。
01、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唐·刘商《酬问师》
虚无空寂飘渺无定所,恰似琉璃般晶莹澄澈。如此美妙的诗境又有谁人能够抵达,那颗禅意之心更是超越了世俗的诗歌所能表达。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这种空灵澄澈、超越尘世的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禅心的崇敬和珍视。
02、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魏晋·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即便置身于大浪淘天、造化无尽的广阔世界之中,心中也不会有过多的欢喜或恐惧。作者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定从容的心境,展现了对世间变幻的坦然和对内心宁静的坚守。
03、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
悦耳动听的鸟鸣之声着实足以让人停下马来静心聆听,这林间的美丽景色更是能够使人忘却尘世的种种心机。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04、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唐·温庭筠《宿云际寺》
高高的楼阁之中弥漫着缕缕清幽的香气,成功营造出一片宁静祥和的美妙境界,而在夜晚的堂中,那稀疏的磬声仿佛也触动并引发了内心深处的禅意。作者借由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氛围的喜爱,以及对禅意的领悟和追求。
05、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
诗歌中蕴含的情思和那颗禅心一同与竹子般悠然自得,就任凭那流水自由自在地向着人世间流淌而去吧。作者通过这种表达,传递出一种闲适自在、超脱尘世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和禅意的融合的赞美。
06、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魏晋·慧远《游庐山》
美妙的意境与趣味自然而然地相互融合,一刹那的领悟便超越了三种益处(即智、仁、勇)。作者在诗禅交融的瞬间,体验到心灵的升华与智慧的增长,内心充满喜悦与满足。
07、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唐·李商隐《赠田叟》
鸥鸟忘却机心,与人相处融洽无间,如同亲密的故交在人生的道路上相遇,虽然彼此陌生,却能默契相通。作者借此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他人真诚相交的理想境界,表达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与追求。
08、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窠《无题》
何需再追问世俗之事,此生就如同一场梦境,虚幻而短暂。作者以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对浮华世界持有清醒的认识,流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淡然豁达的情感。
09、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晋·史宗《咏怀诗》
有所欲求则苦于无法满足,无所欲求则心无挂碍,无忧无虑。作者对人生欲望的深刻剖析,体现出对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理性认知,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向往。
10、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唐·德诚《拨棹歌·其一》
夜深人静,水寒鱼不食,船只空载着明亮的月光归航。作者用宁静而寂寥的画面,描绘出一种清寂而超脱的意境,反映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淡然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透露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
11、
自惭无物堪酬对,只把禅心伴月明。
——宋·释云岫《夏夜》
自感身无长物足以酬答天地之恩,唯有将澄明的禅心与皎洁的月光相依相伴。作者在此流露出谦逊与内省的情感,表达出对自身修为的审慎审视以及对纯净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12、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唐·柳宗元《禅堂》
山花悄然飘落在寂静的门户之间,其中居住着一位抛却机巧、与世无争的隐者。此句描绘出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画面,传递出作者对超凡脱俗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13、
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
——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
禅心如深渊般沉静无声,与幽谷中的清风淡然相呼应。此句寓言式地描绘禅者内心的宁静深邃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作者对禅修境界的深入理解与体悟,以及对宁静淡泊生活态度的推崇。
14、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南北朝·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
安然处于日常生活中,等待生命的终结,顺应自然法则,安闲过日至到终老,顺应自然以达到人天合一,一切安排皆出自内心平静与接纳。
15、
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人世自纷纷。
——宋·净圆《忆江南》
心中的一点灵光随着落日消隐,万千尘世纷扰皆付诸浮云。人世间依旧熙攘纷繁。作者借夕阳西下与浮云飘渺的景象,形象地比喻心境从喧嚣转向宁静的过程,以及对红尘纷扰的超脱与疏离。
16、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宋·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
芍药与樱桃的繁花均已凋零,青丝斑白的隐士独坐禅榻,心中早已忘却世事机心。此句通过描绘岁月流转与物候更替,映射出隐士淡泊名利、超脱物欲的人生状态,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17、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唐·杜牧《题禅院》
今日于鬓丝斑白、禅榻之畔,茶烟袅袅升起,伴随落花之风轻轻飘荡。此句勾勒出一幅恬淡宁静的晚年生活画卷,展现出作者对晚年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生活的欣赏与期待。
18、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唐·卢纶《宿澄上人院》
一旦悟得归宿所在,无论何种崎岖山路皆可通行无阻。此句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觉醒对于克服外在困难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坚定信念的赞美与对修行之路的信心。
19、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宋·道潜《口占绝句》
禅心已如沾泥之柳絮,不再随春风起舞,上上下下地狂乱飘摇。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修行者心性如止水、不随外界诱惑波动的高深境界,体现出作者对禅定之力的崇尚与对内心平静的执着追求。
20、
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宋·洪咨夔《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扫地焚香,与老仙为伴,人如玉环般清雅脱俗。此句通过描绘简朴而神圣的生活场景,赞美了修行者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境界的欣赏与向往。
21、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唐·王梵志《城外土馒头》
城外的土馒头寓意坟墓,而生命最终归宿之处,正是繁华城市之内;每个人都必将独自走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无需忧虑它的味道是否寡淡,人生总会死一次,不分贫穷贵贱。
22、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唐·李白《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
花儿以其不沾染世俗色彩的纯真,与水流悠然自得的闲适相互映照,展现出一种洗净尘埃、超脱喧嚣的禅意生活态度。
23、
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明·唐寅《无题》
逢酒当饮则饮,让青山见证我们的洒脱,即使愁绪涌来,也要笑对人生,不被它左右。
24、
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二四六》
做一名无为无事之人,悠游自在,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源泉。
25、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唐·白居易《初出城留别》
我生来没有固定的故乡,心安之处便是我真正的归宿。
26、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宋·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静观世界,眼中再无俗世纷扰,独坐一室,悠然自焚香,沉浸在超然物外的宁静之中。
27、
人生何似一杯酒,人生何似一盏灯。
——宋·白玉蟾《快活诗》
人生就像一杯酒,有时浓烈有时淡;人生又如同一盏灯,光明照亮短暂旅程,但终究要熄灭。如何把握这份即时即刻,才是人生的智慧。
28、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宋·韩韩驹《夜泊宁陵》
苍茫之间,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水天一色的蔚蓝,让我深深感悟到天地之间的广阔与自我存在的渺小。
29、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唐·王维《饭覆釜山僧》
一旦体验到寂灭之乐,此生便觉闲暇有余,能在寂静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30、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超越言语所能表达的境界,心中顿悟,那份愉悦与满足源于内心深处,无需外界附加,已然足够丰富。
31、
高僧行道处,不受一尘侵。
——清·敬安《游金山江天寺》
高僧行走在修行的路上,他的心灵纯净如洗,任何一丝尘埃都不能侵扰其清净之境,这是对精神境界高度净化与坚韧执着的形象描绘。
32、
丈室四时乐,启门万里余。
——清·虚谷《题扇面诗三首·其一》
僧人的禅房四季皆有乐,推开门户,万象尽收眼底,虽身居斗室,却能胸怀天下,透出的是禅者宽广无垠的精神视野与超然物外的洒脱心境。
3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青翠竹枝紧紧依附着峻峭山崖,根深深扎进岩石缝隙,无论历经多少风吹雨打,始终坚韧挺拔,不论来自东、西、南、北何种猛烈的风,都难以动摇其坚定立场,生动展示了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坚定不移的品格象征。
34、
及至归来无一事 始知空费草鞋钱。
——明·莲池大师《赵州八十》
等到踏上归途才发现,一路奔波其实并无俗事挂怀,才醒悟那些辛苦跋涉的路途,不过是空耗了穿破草鞋的钱财,这一幕寓言般的情景让人反思生活的本质,流露出追求内心清净、超脱物欲的禅修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34句禅悟诗词,韵味盎然,超脱红尘羁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9822
相关内容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0句富有禅意诗句,顿悟之间涅槃重生无欲无求的句子(十句顶级禅意短句)
最高境界的活法:无欲无求,无亲无故,无嗔无怨
看淡一切无欲无求的说说 对生活无欲无求的短句
无欲无求的古韵之美
【感悟生活】禅茶一味,趣意人生!
禅意盎然
对生活无欲无求的句子精选117条
禅语人生感悟句子
禅悟人生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