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痛与照顾(健康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2025-08-07 08:50

照顾好口腔健康,因为口腔疾病可能与痴呆有关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老年痴呆症#

目录

第一部分 西方健康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
第一章 西方健康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健康慈善孕育期(1904年以前)
第二节 组织系统建立期(1905—1920年)
第三节 专业成熟认证期(1921—1959年)
第四节 健康照顾发展期(20世纪60—80年代)
第五节 健康照顾改革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二部分 西方健康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第二章 疾痛
第一节 疾痛的定义
第二节 疾痛的评估
第三节 疾痛的叙事
第三章 身体
第一节 医学人类学的解释
第二节 身体社会学的建构
第四章 照顾
第一节 自我照顾
第二节 家庭照顾
第三节 社区照顾
第三部分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文化实践
第五章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第二节 本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 本土社区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实践逻辑
第六章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项目规划
第一节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福利背景
第二节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实践的一般逻辑
第三节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项目实践
第七章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活动安排
第一节 个案管理
第二节 小组工作
第三节 社区活动
第四部分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文化逻辑与理论框架
第八章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文化逻辑
第一节 文化中的疾痛解释与就医决定
第二节 文化中的照顾安排与生活方式
第九章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三元理论逻辑
参考文献

展开▼

内容简介

本著作共分为四个部分九章。第一部分也是第一章,针对西方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梳理出西方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包括疾痛、身体和照顾,针对西方健康社会工作的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系统整理,从中找到西方健康社会工作的疾病管理和生活管理两条主线。第三部分为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首先,针对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以便明确目前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由来;其次,针对目前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项目和活动两种方式分两个章节进行跟踪考察,从本土的一线经验中梳理出专业服务的逻辑。第四部分为第八章、第九章,包括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文化逻辑的探索和理论框架的建构,从在地文化实践的角度阐述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建构这种以“身心和谐”为本、注重自我察觉力的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

展开▼

作者简介

童敏,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民政部社会工作实务特约专家、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民政厅和厦门市湖里区社会工作专业督导,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和相关研究,发表中文学术论文100多篇,英文论文数篇,出版论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民政部以及横向的社会工作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

展开▼

前言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 略的持续推进和“医养结合” 方针的有效贯彻,健康生活 和健康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同时,中国社会工 作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职业化 和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我 国基层治理的一支重要专业 力量,不仅深入家庭和社区 ,还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中国社会工作的发 展与人们的健康生活相结合 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健康 社会工作探索的诉求变得越 来越迫切,受到国家和社会 的关注,成为中国社会工作 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际上。任何健康内涵的 理解都无法脱离在地文化, 任何健康社会工作的专业实 践都脱离不开在地文化精神 资源的挖掘。从某种意义上 而言,健康社会工作专业实 践就是一种文化实践。 本著作通过对西方健康 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回顾, 梳理出西方健康社会工作发 展的基本逻辑及其主要的影 响因素,同时,针对西方健 康社会工作发展中的疾痛、 身体和照顾三个核心概念进 行系统整理,从而找到西方 健康社会工作得以确立的两 条主线:围绕身体疾痛的疾 病管理和围绕日常生活安排 (尤其家庭生活安排)的生 活管理。在此基础上,本著 作形成将疾病管理和生活管 理整合起来的中国本土健康 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观察框 架,并且针对中国本土处境 中的健康社会工作实践进行 长期的跟踪考察,采用参与 式行动研究方法深入一线实 践,按照项目规划和活动安 排两个方面系统地呈现中国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实践的具 体步骤和过程,从在地文化 实践的角度总结中国本土健 康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提 炼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 文化逻辑和理论框架,为中 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 提供实践和理论的参考。 本著作共分为四个部分 九章。第一部分也是第一章 ,针对西方健康社会工作的 发展进行历史回顾,梳理出 西方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基 本逻辑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第三 章、第四章,包括疾痛、身 体和照顾,针对西方健康社 会工作的三个核心概念进行 系统整理,从中找到西方健 康社会工作的疾病管理和生 活管理两条主线。第三部分 为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首先,针对中国本土健康 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进行梳 理,以便明确目前中国本土 健康社会工作的由来;其次 ,针对目前中国本土健康社 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采用 的项目和活动两种方式分两 个章节进行跟踪考察,从本 土的一线经验中梳理出专业 服务的逻辑。第四部分为第 八章、第九章,包括中国本 土健康社会工作的文化逻辑 的探索和理论框架的建构, 从在地文化实践的角度阐述 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的实 践逻辑,建构这种以“身心 和谐”为本、注重自我察觉 力的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 的理论框架。 本著作的理论创新和学 术价值主要表现在:①本著 作是国内首次对西方健康社 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中 涉及的疾痛、身体和照顾三 个核心概念进行系统整理的 专著,明确了西方健康社会 工作的理论逻辑基础;②本 著作首次明确了健康社会工 作得以确立的两条主线—— 疾病管理和生活管理,使社 会工作在健康领域有了不可 替代的明确位置和功能;③ 本著作是国内首次针对中国 本土健康社会工作实践进行 经验总结和理论整理的探索 ,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在健 康领域获得合法位置找到学 理基础;④本著作从文化实 践角度出发.通过疾病管理 和生活管理两条主线的考察 ,探索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 作的文化逻辑和理论框架。 本研究是一项综合研究 ,除了理论和学术的贡献, 还对中国本土健康社会工作 的实践经验和文化逻辑进行 总结,能够给中国本土健康 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实务和政 策层面的建议;同时,它还 能够促使中国本土社会工作 者成为具有文化实践能力的 服务提供者,在理解在地制 度和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健 康社会工作与在地医学文化 的结合,从而为患者提供符 合文化需求的专业服务.推 进“健康中国2030”发展目标 的实现。

展开▼

网址:疾痛与照顾(健康社会工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3733

相关内容

社会工作者自我照顾策略试题及答案.docx
情绪健康月:自我照顾和心理健康指南
护士的自我照顾保持职业活力与健康.pptx
慢性疼痛的管理和病患自我照顾
社区照顾视角下宠物伴老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
慢性疼痛的管理和病患自我照顾.pptx
教育咨询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照顾
心理健康的自我照顾.pptx
失能老人和配偶照顾者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对生活质量的交互作用
2020社工考试重难点解析:残疾人社会工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