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使用科学方法重拾动力

发布时间:2025-08-11 23:41

克服拖延心理,提高学习动力的方法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学习动力心理学#

告别拖延:使用科学方法重拾动力

告别拖延:使用科学方法重拾动力

2025-03-13工作方法个人经验

这篇文章写给每个被拖延症困扰的同学,既写给屏幕前的你,也写给爱拖延的自己。

要提前说明的是,我并不是什么效率大神,而是一条有上进心的懒虫,我和你一样正在为各种绩效和DDL而努力。另外,文章标题是告别拖延,但本文是我拖延了5个月后才开始动笔写的(网站也停更了5个月),这颇为讽刺。

但好在我最终还是写完了,不是吗?

为什么拖延了五个月那么久呢,我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Notion的推广收入被无故取消、去年下半年要装修新房、筹备婚礼,同时还要管理另外几个网站等等…… 对于这个不盈利的网站,我实在是分身乏术。

我原以为过完年后能够空闲下来,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写作。但事与愿违,新的一年还是有很多零碎的事情要处理,这些事情穿插在每日的生活和工作中,看不到尽头。我认识到,如果我还是把忙碌当借口,那么我将永远无法告别拖延。

于是,在正月的某个晚上,伴随着零星炮竹声,我开始在网上翻阅关于拖延症的解决方案,然后逐一尝试、优化,最后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这半年的经验教训,先让各位对拖延症先有个基础的认知,然后再把告别拖延的一套科学方法分享给大家。本文是分享,也是记录,如果以后有新的想法或经验,我会回来更新这篇文章的。

自我诊断:是真忙还是拖延?

忙碌是最常用的借口,但我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忙。

真忙

这里举一个直观的例子。

雷军(小米CEO)曾在他的个人媒体上透露,即使在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情况下,也要早起40分钟给自己安排健身时间。如果你也和雷总一样,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不得不牺牲正常休息时间来完成其他事情,那么你就是是真忙。

假忙

我管理着3个网站,需要每天投入大量时间去做话题调研、内容更新和广告投放等。工作之余还有遛狗、喂猫、打扫卫生、做饭洗碗等杂事要处理。

看似很忙,但其实每天抽出2个小时的自我增值时间还是可以的。因此我经常为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每天为网站写文章、每周运动3~4次、每月看一本书、每年学习1个新技能等等。

然而每当我要为这些目标开始努力时,我的内心就会响起一个声音:哥们,你已经工作一天了,你很累了,请休息一下吧!然后,我就拿起手机开始刷社媒、刷视频、刷新闻,有时宁愿呆坐放空自己。

手机玩了,新闻看了,呆也发完了,最后啥目标也没达成。于是在长胖的时候对别人说,平时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运动;在被问起最爱的书籍时对别人说,平时太忙了,没有时间看书;在面对棘手的技术性问题无法解决时抱怨平时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新技术。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习惯于推迟有难度的任务或目标,而倾向于选择更轻松或有趣的活动(尽管知道这可能带来负面后果),那么你其实并没有那么忙,而只是拖延而已。

判断病因:拖延的真正原因

了解拖延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很多专业人士已经帮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例如《解决拖延症之谜》一书的作者蒂姆·皮切尔就对拖延症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做了论述。篇幅较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关于拖延症诱因的著作还有不少,但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操作,我把其中的原因简单归纳总结成下面5类:

动力缺失:要做的事情不能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足够多的价值。逃避心理:要做的事情过于无聊(可能是跑步),或者做这件事情会让人难受(例如在做调查的过程中不断被拒绝),此时拖延成了我们避免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完美主义: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导致我们无限修改想法最终导致推迟任务。畏难情绪:面对大型的、困难的任务,可能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导致拖延 。分心因素:现代社会,碎片化的娱乐方式如手机屏幕和电脑就是常见的触发因素。

上面正是我们用来分析自身拖延症原因的一个简易框架。知道了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来应对。

对症下药:改善拖延症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或策略,我会结合自己的实操经验进行说明,并附上原文链接,希望可以帮助你逐步改善拖延习惯:

分阶段设定具体且现实的目标分阶段设定目标,例如“今天完成资料搜集”、“明天完成第一章节撰写”而不是“一周内完成一篇博客”。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在短期内得到正向反馈,提高价值感。将大任务分解为小步骤,例如“根据现有资料先写出文章大纲”而不是“写一篇关于拖延症的的文章”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相对简单的步骤,有利于我们找到任务的切入点,可以有效缓解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设定可衡量且可以实现的目标,如“今天下班前写500字内容”,避免“每天完成一篇文章”之类的模糊目标。在任务中加入趣味性元素如果任务无聊,可以尝试将其与有趣活动结合 ;例如我会使用手机应用Forest来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每专注工作一段时间,app就会帮我种一棵树,可以强化我的满足感,提高我工作的动力;简化开始使用“2分钟法则”:告诉自己“只做2分钟”,降低开始的心理门槛 (James Clear)。研究表明,一旦开始,持续完成任务的阻力会减少。管理分心关闭手机通知,在安静环境中工作,减少干扰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使用工具屏蔽分心网站,如前面说的Forest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锁定手机。使用时间管理技巧尝试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 (Acacia Education)。设定任务时间表,创建紧迫感。保持自我同情接受偶尔拖延是正常现象,专注于进步而非完美 (Psychology Today)。练习自我宽恕,减少内疚感。

相关的生产力工具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解决拖延的工具,按功能分类,适合不同需求的用户:

类别工具名称主要功能定价t">优点缺点时间管理和专注工具嘀嗒番茄钟实现番茄工作法免费t">简单直观功能有限 Forest 提供专注时段和休息提醒。还可以跟踪时间使用,提供生产力洞察免费t">游戏化激励,环保意义(种真实树),有详细报告,帮助识别时间浪费付费功能较多任务管理和组织工具Todoist整理任务列表,设置截止日期免费版,Pro:$4/月(年付)t">简单强大,跨设备同步免费版功能有限 Notion团队和个人知识库免费版,付费版:$10/月(年付)t">适合团队协作,功能丰富需要联网使用

一些小建议

实验不同策略:尝试多种方法,找到适合你的组合。例如,结合番茄工作法和 嘀嗒番茄钟 使用。定期审查:使用Notion跟踪任务进展,调整策略。保持动力:通过 Forest 的游戏化奖励,增强完成任务的动力。

克服拖延需要耐心和持续努力。通过理解拖延症原因、应用策略和使用工具,您可以逐步改善拖延习惯。记住,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找到适合你的组合是关键。

最新文章

告别拖延:使用科学方法重拾动力

这篇文章写给每个被拖延症困扰的同学,既写给屏幕前的你,也写给爱拖延的自己。我将结合自己这半年的经验教训,先让各位对拖延症先有个基础的认知,然后再把告别拖延的一套科学方法分享给大家。

阅读全文 »

Notion看板模板 - 封面

看板(Kanban)是一种卡片式的项目管理工具,可以将复杂的项目管理流程,提炼、简化为卡片。本文提供免费的Notion看板模板,它可以为你快速搭建一套实用、高效且美观的虚拟看板。

阅读全文 »

Notion倒计时 - 文章封面

作为一个有整理癖的理科男,我喜欢把Notion当成一个All-in-One的生活工作一体化工具来使用,简单来说就是我的第二大脑。既然是第二大脑,就要担负起“秘书“的职责,当有重要事情临近的时候,它需要提前通知我并让我有充分的时间来应对。对此,我的需求很简单,一个简洁实用又不失美观的Notion倒计时计时器足矣。

阅读全文 »

请我喝杯咖啡吧

网址:告别拖延:使用科学方法重拾动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5942

相关内容

告别拖延症有哪7个实用方法
科学作息时间表,让你告别拖延症
拖延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拖延患者的解决之道:掌握解决拖延的技巧,重拾高效生活
8.效率提升:三大方法告别拖延症
6个实用小贴士,让你轻松告别拖延
摆脱拖延症的四个实用技巧,从此告别一拖再拖
破解高效学习法:番茄工作法揭秘,轻松提升学习效率,告别拖延症!
重度拖延症9年,我总结出这4条自救方法
战胜拖延症:从此告别拖延,拥抱高效生活

随便看看